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娱乐-搜狐
娱乐频道 > 明星_娱乐圈 > 大陆明星

南方都市报《中国娱乐十年鉴》之“十年十人”


南方都市报《中国娱乐十年鉴》之“十年十人”

  这十年,中国娱乐业走进新时代。
  这边厢有人黯然退场,
  那边厢早已美色毕露,
  新一代女星逞强国际,
  中国式大片风光本土。
  这十年,中国娱乐业开始异常蓬勃。
  宏大的感怀有多么不堪重负,
  超女的游戏就有多么庞大,
  对威权的厌恶有多么情不自禁,
  对大片的恶搞就有多么狂欢。
  十年三千夜,中国人苦乐自知。
  
娱乐十年鉴,快乐生产线的一次轻薄回眸,郑重呈阅。

  张艺谋(张艺谋新闻,张艺谋说吧) 大片缔造者

  ■ 徐词

  张艺谋联手张伟平开创了中国电影史上前所未有的中国式大片,在为国产影片注射强心针的同时,也引起众多的社会关注和话题。


  说不完的张艺谋。“他一直是中国影坛的焦点,一个领军人物,一面旗帜——当然如所有的观影者所见:这面旗帜数换颜色,数换方向。在他的身上,可以看到中国近十数年的文化风向的变迁,从一个年轻的第五代前锋,到一个对体制对商业都非常成熟的院线影片导演,他本身讲述了一个中国式的现实主义故事。”(《十导演批判书》语)
  张艺谋拍完《摇啊摇,摇到外婆桥》之后的十年,是没有巩俐(巩俐新闻,巩俐说吧)的十年(当然,最后一年迎来巩俐回归)。这个陕西汉子就一直鞠耕于大片,他的身影在一幕幕或宫廷或山水的豪华布景背后隐身。张艺谋的面孔从《老井》、《红高粱》时起就是今天这模样,秦俑一般,风霜扑面也看不出岁月刀斧刻痕。大片一部一部出来,外间沸反盈天,他总是风雨不动安如山。一方面,大约他是有意不闻不问,低首前行;另一方面,虽然红颜知己远走他乡,却多了一个叫张伟平的兄弟嘘寒问暖挡风遮雨。
  耗资3000万美元的《英雄》2003年横空出世,作为中国第一部大片《英雄》着实让国人耳目一新。当年12月上映后,缔造了近3亿元的票房神话,更在海外市场收获11亿元总票房的奇迹。但质疑声也不绝于耳,来自文艺界的强悍抨击让《英雄》里外不是人:“左派骂他是向帝国主义强权献媚——张颐武说他是‘强者的逻辑’,右派骂他是为封建暴君招魂——魏明伦发表文章题为《劝君少刺秦始皇》,广大民众则只当看了一场‘广告片集锦’。(孔庆东语)”
  此时的张艺谋耐心坦陈心迹:“《英雄》首先是一个类型电影,是一个动作片或者武侠片,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地方。”他的本意是想打市场,“在另一个角度上验证自己的能力,同时在另外一个角度上拓展中国电影的市场空间,这个空间指的是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这与后来台湾影人焦雄屏评说他的言辞互为印证。后者认为,张艺谋“用所有的元素创造票房奇迹,就商业上讲,对中国电影是有帮助的,对于转型中的华语电影的影响是不能被忽视的,从《英雄》到《十面埋伏》,他让国际电影界了解到中国具有多么大的一个潜在市场,中国本土电影也具有着惊人的本土市场。无论怎么样,在电影史上,这两部电影将会有属于它的地位。”
  按照《英雄》的拍摄方针,《十面埋伏》在2004年的出炉顺理成章,开始呈现娴熟的工业化式批量生产态势。该片首次尝试在暑期档上映、首次花2000万元为电影造势,从首映开始的18天里席卷内地1.5亿元票房。有电影学者指出,《十面埋伏》意味着中国电影商业化和国际营销策略已渐入门径,并评价商人张伟平和导演张艺谋通力合作的《十面埋伏》所体现的生产力转型,“是中国电影产业化道路的一次跨越”。
  张伟平那句“看了这部电影如果不哭,来找我”成为当时《十面埋伏》附送的绝佳笑谈,更大声浪的口诛笔伐则让“张艺谋”成为当年中国文化圈的一大关键词。“张艺谋的霸权时代”、“中国文化界集体针砭‘国际大导演’”、“保卫张艺谋”等专题专号由媒体推出。2004年11月10日,“张艺谋与中国电影”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在《三联生活周刊》的报道中,香港影人文隽最早对《十面埋伏》独霸暑期档有微辞,“这绝对不是一次自由又公平的竞争。……不管你承不承认,张艺谋实际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航母,或者说中国文化足以与好莱坞抗争的跨国公司。”
  张氏第三部大片《满城尽带黄金甲》亮相之前,陈凯歌(陈凯歌新闻,陈凯歌说吧)、冯小刚(冯小刚新闻,冯小刚说吧)已分别以类似制作方式拍出《无极》与《夜宴》。动辄9位数的投资、集聚三地及海外市场的华人精英团队、古装动作的惯例题材,当票房大收之时,也遭遇同样舆论:剧情空洞、台词搞笑、美术华而不实等“大片原罪”已成为人所共识。两相比照,80后作家韩寒似乎发现了张艺谋的好:“原来我们一直错怪了张艺谋。”
  2006年12月,《黄金甲》盛大开演,首周票房轻松过亿,另一边却仍有水火难容的媒体质疑。第二天,网络论坛出现《号召万人大签名共同抵制〈黄金甲〉》的帖子。“大片是中国电影也是世界电影的一个转型,这次转型可能没有满足大家的期待,但我看到有些批评,把对演艺界、娱乐圈乃至整个文化生态、文化市场的不满都发泄到一部影片身上,超出了作品本身。”国家电影局副局长张宏森接受《南方周末》采访时表示。
  “中国的大片制片商和导演处在这样一个特殊的阶段,需要撕开突破口,急速建立优势。毕竟中国不可能没有大片,不能孤立于世界电影潮流之外。”张宏森说,“毕竟从《英雄》到《黄金甲》才4年多时间。但我们终于有了自己的大片,并且获得了中国电影市场的热效应,这就是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在特殊阶段所做的特殊贡献。”
  一边制造金灿灿的电影收获白花花的银子,一边遭受非难、斥责、嘲笑、恶搞,更广泛的群众则如同看春晚一样将看大片当作每年为数不多的观影活动项目之一。跑到美国执导歌剧《秦始皇》的张艺谋,隔海相望又一轮顺流逆流。3部大片让他成为这十年中国娱乐史上的最受关注的人物之一。而他正在考虑的,或许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该放哪种焰火?
  2006年
  执导《满城尽带黄金甲》,上映两周后票房突破2亿元。影片入选美国《时代》周刊“2006年十佳电影”。
  2005年
  执导《千里走单骑》,全国票房2205万元。
  2003年
  执导《十面埋伏》。国内票房1.5亿元,海外总票房4.5亿元,获伦敦影评人协会五大最佳电影、洛杉矶影评人协会最佳外语片奖和中国首届导演协会获年度票房奖。
  2002年
  执导《英雄》。国内票房2.5亿元,海外总票房11亿元。获第53届柏林国际电影节特别创新作品奖、第60届金球奖最佳外语片提名、第75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以及2003年香港金像奖7项奖。
  2000年
  执导《幸福时光》。
  1999年
  执导《我的父亲母亲》。
  1998年
  执导《一个都不能少》。
  1997年
  执导《有话好好说》和歌剧《图兰多》。

南方都市报《中国娱乐十年鉴》之“十年十人”

  冯小刚 贺岁片之父

  ■ 郭江涛

  从《甲方乙方》开始,中国内地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贺岁片,冯氏贺岁片是中国这十年来最受大众欢迎的电影。

  2006年9月,冯小刚终于交出他的第一部古装大片《夜宴》,他没有选择贺岁档,直接原因是张艺谋的《满城尽带黄金甲》预定了这个黄金时段,连续两年,这位内地电影的“贺岁片”之王都与贺岁无缘。

  《夜宴》公映之后,报纸、网络都以笑场为重点抨击冯小刚的大片处女作,这个时候,评论已经忘记了他曾经就是一个授人以乐的喜剧导演,在评论眼里,大片不能让人笑,《无极》是这样倒霉的,现在轮到《夜宴》。

  作为商业片导演,冯小刚其实明白自己电影的问题,在接受《南方周末》采访时他说:“如果把《夜宴》和《手机》一块放,口碑上可能《手机》比《夜宴》好,但票房一定是《夜宴》大赢。”票房的需求,是一个现实的瓶颈,中国少数可以拿到大投资的电影导演,也在这个狭小的空间里,挤来挤去。这只能说明,在中国这个缺乏良好商业运作,没有良性电影市场的空间里,投资古装大片相对来说反而更加安全,而能够拥有这种拍摄权力的导演,中国就几个。

  从1997年《甲方乙方》开始,《不见不散》、《没完没了》、《一声叹息》、《大腕》、《手机》、《天下无贼》。7年时间,冯小刚导演了6部贺岁电影,之前,中国的电影市场里,贺岁片一直是港产片的专利,而从1997年开始,冯氏喜剧已经成为看电影的人的年度节目。

  某银行李先生回忆:“看《甲方乙方》时我还在读书,很好笑,我特别喜欢那个富豪下乡那段。”公务员张小姐回忆:“第一次在电影院里看的冯小刚电影是《一声叹息》,是在学校礼堂看的,挺感动。”

  影评人邹志谓说:“冯小刚的前面三部贺岁片都非常扎实,把普通人的故事讲得不普通,商业上的价值很高,口碑也有。从《一声叹息》开始他就有点故意伤感了。”影评人张海律看法不同:“前三部贺岁片从制作上讲还比较粗,故事过于段落化,连贯性不强,从《一声叹息》开始就流畅了,到了《天下无贼》就非常成熟了,有明星,有关怀,非常扎实。之所以有的人更喜欢他前面的作品,是因为贺岁片刚出来时,观众感觉都比较新鲜,到了现在,观众的要求更高,口味更刁,反而能衬托出他作品的成熟。”

  不管怎么说,冯氏喜剧确实在这几年被人熟知,而冯小刚之所以能够成为又一个大片导演,仍是因为他导演的这些贺岁片。与张艺谋、陈凯歌这些被著名电影奖项肯定过的导演相比,冯小刚是以普通观众的口碑建立起自己的电影风格,也是唯一一直在商业领域打滚的导演。1997年之前,冯小刚也拍过艺术电影,但被“枪毙”不少。1996年,冯小刚的电影《过着狼狈不堪的生活》开拍不久被迫停机,当时电影局的理由是:“剧本过于挑逗、追逐……暴露丑恶而不鞭挞丑恶,有违社会公认道德标准的价值观念,错误引导大众审美趣味……”这一闷棍并没有彻底打倒冯小刚,第二年,《甲方乙方》问世,一片叫好。2000年,心有不甘的冯小刚修改了《过着狼狈不堪的生活》,并通过——就是那部《一声叹息》。

  学者崔卫平评论冯小刚:“比较起其他许多导演来,冯小刚更多触及了现实生活的题材,《手机》、《天下无贼》都涉及了在复杂的现代生活中人们所遇到的困惑和挣扎。他是最具现代生活意识的导演,只是处理问题的途径太值得商榷。”她引用了自己朋友的一些意见来评价《手机》,“我的朋友沈睿(旅居美国的诗人、学者)对于《手机》作过十分尖锐的批评。她认为影片肯定了不该肯定的人物严守一,影片反映的是厌女症(misogyny)社会男人的性幻想。’她说得尖锐了一些,但这些话是可以听一听的。”

  尽管冯小刚在普通观众里有较好的人缘,但在电影评论界却没有收获太多的声音,评论界每到冯小刚出场就集体失声的情况颇为奇特,反而不管张艺谋、陈凯歌等人拍什么样的电影,各种文章就像狗屎一样到处都是,这种沉默有时候比电影审查还可怕,毕竟审查还是有个结果的。过度评论完全没有必要,过度不评论就是心态的问题了。

  像崔卫平那样的评论是具有建设性的,只不过这样的声音太少——该如何面对一个连续拍了7部商业贺岁片,还能在保证票房的前提下,寻求出变化,这本身就是一个值得评论关注的问题。

  对于大片,冯小刚有自己的体会,“我拍《夜宴》比较省心,没有拍以前那些现实题材费心。拍现实题材的片子,或多或少都跟意识形态有关系。比如《一地鸡毛》里,大学生小林被分到机关,被机关的日常生活打磨得一点棱角都没有了。这其实是生活的写照,如果花两亿元拍,拿到海外也没人会要。他们完全不明白孩子入托为什么要给幼儿园的园长送礼,为什么新来的小林要负责打开水。拍古装片,每个行当都有带头人,演员也是最优秀的,他们有好多好的想法供你选择。你不用什么都想,所有的精力花在剧本上,在这里面有些取舍和调整就行了。”

  及时调整,有所取舍,差不多就是目前中国电影的写照,在整个市场还没有真正成熟起来之前,每位导演都在为下一部电影的资金来源打拼。

  《甲方乙方》末了,葛优(葛优新闻,葛优说吧)深情地说:“1997年过去了,我很怀念它。”

  2005年

  执导《夜宴》,上映两周全国票房突破9000万元,总票房1.3亿元。

  2004年

  执导《天下无贼》,全国票房1.2亿元。美国《商业周刊》将冯小刚评为“亚洲之星”。

  2003年

  执导《手机》,全国票房5000多万元。

  2002年

  执导《大腕》,全国票房3800万元。

  2000年

  《一声叹息》,获第24届开罗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等4项大奖。

  1999年

  执导《没完没了》,全国票房3000万元。

  1998年

  执导《不见不散》,全国票房4000万元,仍是年度内地贺岁片票房冠军。

  1997年

  执导《甲方乙方》,以3600万元的总票房夺得1998年中国电影票房冠军,开创国产贺岁电影先河。获第21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影片。


[1][2][3][4][5][下一页]

(责任编辑:老李)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精彩推荐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章子怡 | 冯小刚 | 张艺谋 | 李安 | 巩俐

说 吧 排 行

搜狐分类 | 搜狐招商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