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娱乐-搜狐
娱乐频道 > 明星_娱乐圈 > 大陆明星

娱乐圈“十年鉴”十人 张艺谋是大片的缔造者

  娱乐年鉴(1997-2007)十年鉴

  撰文: 徐词 Vizzane 西丁 郭江涛

  娱乐十年鉴 十人

  这十年,中国娱乐业走进新时代。

  这边厢有人黯然退场,

  那边厢早已美色毕露,

  新一代女星逞强国际,

  中国式大片风光本土。

  这十年,中国娱乐业开始异常蓬勃。

  宏大的感怀有多么不堪重负,

  超女的游戏就有多么庞大,

  对威权的厌恶有多么情不自禁,

  对大片的恶搞就有多么狂欢。

  十年三千夜,中国人苦乐自知。

  娱乐十年鉴,快乐生产线的一次轻薄回眸,郑重呈阅。

  张艺谋(张艺谋新闻,张艺谋说吧) 大片缔造者

  ■ 徐词

  张艺谋联手张伟平开创了中国电影史上前所未有的中国式大片,在为国产影片注射强心针的同时,也引起众多的社会关注和话题。

  说不完的张艺谋。“他一直是中国影坛的焦点,一个领军人物,一面旗帜——当然如所有的观影者所见:这面旗帜数换颜色,数换方向。在他的身上,可以看到中国近十数年的文化风向的变迁,从一个年轻的第五代前锋,到一个对体制对商业都非常成熟的院线影片导演,他本身讲述了一个中国式的现实主义故事。”(《十导演批判书》语)

  张艺谋拍完《摇啊摇,摇到外婆桥》之后的十年,是没有巩俐(巩俐新闻,巩俐说吧)的十年(当然,最后一年迎来巩俐回归)。这个陕西汉子就一直鞠耕于大片,他的身影在一幕幕或宫廷或山水的豪华布景背后隐身。张艺谋的面孔从《老井》、《红高粱》时起就是今天这模样,秦俑一般,风霜扑面也看不出岁月刀斧刻痕。大片一部一部出来,外间沸反盈天,他总是风雨不动安如山。一方面,大约他是有意不闻不问,低首前行;另一方面,虽然红颜知己远走他乡,却多了一个叫张伟平的兄弟嘘寒问暖挡风遮雨。

  耗资3000万美元的《英雄》2003年横空出世,作为中国第一部大片《英雄》着实让国人耳目一新。当年12月上映后,缔造了近3亿元的票房神话,更在海外市场收获11亿元总票房的奇迹。但质疑声也不绝于耳,来自文艺界的强悍抨击让《英雄》里外不是人:“左派骂他是向帝国主义强权献媚——张颐武说他是‘强者的逻辑’,右派骂他是为封建暴君招魂——魏明伦发表文章题为《劝君少刺秦始皇》,广大民众则只当看了一场‘广告片集锦’。(孔庆东语)”

  此时的张艺谋耐心坦陈心迹:“《英雄》首先是一个类型电影,是一个动作片或者武侠片,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地方。”他的本意是想打市场,“在另一个角度上验证自己的能力,同时在另外一个角度上拓展中国电影的市场空间,这个空间指的是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这与后来台湾影人焦雄屏评说他的言辞互为印证。后者认为,张艺谋“用所有的元素创造票房奇迹,就商业上讲,对中国电影是有帮助的,对于转型中的华语电影的影响是不能被忽视的,从《英雄》到《十面埋伏》,他让国际电影界了解到中国具有多么大的一个潜在市场,中国本土电影也具有着惊人的本土市场。无论怎么样,在电影史上,这两部电影将会有属于它的地位。”

  按照《英雄》的拍摄方针,《十面埋伏》在2004年的出炉顺理成章,开始呈现娴熟的工业化式批量生产态势。该片首次尝试在暑期档上映、首次花2000万元为电影造势,从首映开始的18天里席卷内地1.5亿元票房。有电影学者指出,《十面埋伏》意味着中国电影商业化和国际营销策略已渐入门径,并评价商人张伟平和导演张艺谋通力合作的《十面埋伏》所体现的生产力转型,“是中国电影产业化道路的一次跨越”。

  张伟平那句“看了这部电影如果不哭,来找我”成为当时《十面埋伏》附送的绝佳笑谈,更大声浪的口诛笔伐则让“张艺谋”成为当年中国文化圈的一大关键词。“张艺谋的霸权时代”、“中国文化界集体针砭‘国际大导演’”、“保卫张艺谋”等专题专号由媒体推出。2004年11月10日,“张艺谋与中国电影”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在《三联生活周刊》的报道中,香港影人文隽最早对《十面埋伏》独霸暑期档有微辞,“这绝对不是一次自由又公平的竞争。……不管你承不承认,张艺谋实际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航母,或者说中国文化足以与好莱坞抗争的跨国公司。”

  张氏第三部大片《满城尽带黄金甲》亮相之前,陈凯歌(陈凯歌新闻,陈凯歌说吧)、冯小刚(冯小刚新闻,冯小刚说吧)已分别以类似制作方式拍出《无极》与《夜宴》。动辄9位数的投资、集聚三地及海外市场的华人精英团队、古装动作的惯例题材,当票房大收之时,也遭遇同样舆论:剧情空洞、台词搞笑、美术华而不实等“大片原罪”已成为人所共识。两相比照,80后作家韩寒似乎发现了张艺谋的好:“原来我们一直错怪了张艺谋。”

  2006年12月,《黄金甲》盛大开演,首周票房轻松过亿,另一边却仍有水火难容的媒体质疑。第二天,网络论坛出现《号召万人大签名共同抵制〈黄金甲〉》的帖子。“大片是中国电影也是世界电影的一个转型,这次转型可能没有满足大家的期待,但我看到有些批评,把对演艺界、娱乐圈乃至整个文化生态、文化市场的不满都发泄到一部影片身上,超出了作品本身。”国家电影局副局长张宏森接受《南方周末》采访时表示。

  “中国的大片制片商和导演处在这样一个特殊的阶段,需要撕开突破口,急速建立优势。毕竟中国不可能没有大片,不能孤立于世界电影潮流之外。”张宏森说,“毕竟从《英雄》到《黄金甲》才4年多时间。但我们终于有了自己的大片,并且获得了中国电影市场的热效应,这就是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在特殊阶段所做的特殊贡献。”

  一边制造金灿灿的电影收获白花花的银子,一边遭受非难、斥责、嘲笑、恶搞,更广泛的群众则如同看春晚一样将看大片当作每年为数不多的观影活动项目之一。跑到美国执导歌剧《秦始皇》的张艺谋,隔海相望又一轮顺流逆流。3部大片让他成为这十年中国娱乐史上的最受关注的人物之一。而他正在考虑的,或许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该放哪种焰火?

  2006年

  执导《满城尽带黄金甲》,上映两周后票房突破2亿元。影片入选美国《时代》周刊“2006年十佳电影”。

  2005年

  执导《千里走单骑》,全国票房2205万元。

  2003年

  执导《十面埋伏》。国内票房1.5亿元,海外总票房4.5亿元,获伦敦影评人协会五大最佳电影、洛杉矶影评人协会最佳外语片奖和中国首届导演协会获年度票房奖。

  2002年

  执导《英雄》。国内票房2.5亿元,海外总票房11亿元。获第53届柏林国际电影节特别创新作品奖、第60届金球奖最佳外语片提名、第75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以及2003年香港金像奖7项奖。

  2000年

  执导《幸福时光》。

  1999年

  执导《我的父亲母亲》。

  1998年

  执导《一个都不能少》。

  1997年

  执导《有话好好说》和歌剧《图兰多》。

  冯小刚 贺岁片之父

  ■ 郭江涛

  从《甲方乙方》开始,中国内地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贺岁片,冯氏贺岁片是中国这十年来最受大众欢迎的电影。

  2006年9月,冯小刚终于交出他的第一部古装大片《夜宴》,他没有选择贺岁档,直接原因是张艺谋的《满城尽带黄金甲》预定了这个黄金时段,连续两年,这位内地电影的“贺岁片”之王都与贺岁无缘。

  《夜宴》公映之后,报纸、网络都以笑场为重点抨击冯小刚的大片处女作,这个时候,评论已经忘记了他曾经就是一个授人以乐的喜剧导演,在评论眼里,大片不能让人笑,《无极》是这样倒霉的,现在轮到《夜宴》。

  作为商业片导演,冯小刚其实明白自己电影的问题,在接受《南方周末》采访时他说:“如果把《夜宴》和《手机》一块放,口碑上可能《手机》比《夜宴》好,但票房一定是《夜宴》大赢。”票房的需求,是一个现实的瓶颈,中国少数可以拿到大投资的电影导演,也在这个狭小的空间里,挤来挤去。这只能说明,在中国这个缺乏良好商业运作,没有良性电影市场的空间里,投资古装大片相对来说反而更加安全,而能够拥有这种拍摄权力的导演,中国就几个。

  从1997年《甲方乙方》开始,《不见不散》、《没完没了》、《一声叹息》、《大腕》、《手机》、《天下无贼》。7年时间,冯小刚导演了6部贺岁电影,之前,中国的电影市场里,贺岁片一直是港产片的专利,而从1997年开始,冯氏喜剧已经成为看电影的人的年度节目。

  某银行李先生回忆:“看《甲方乙方》时我还在读书,很好笑,我特别喜欢那个富豪下乡那段。”公务员张小姐回忆:“第一次在电影院里看的冯小刚电影是《一声叹息》,是在学校礼堂看的,挺感动。”

  影评人邹志谓说:“冯小刚的前面三部贺岁片都非常扎实,把普通人的故事讲得不普通,商业上的价值很高,口碑也有。从《一声叹息》开始他就有点故意伤感了。”影评人张海律看法不同:“前三部贺岁片从制作上讲还比较粗,故事过于段落化,连贯性不强,从《一声叹息》开始就流畅了,到了《天下无贼》就非常成熟了,有明星,有关怀,非常扎实。之所以有的人更喜欢他前面的作品,是因为贺岁片刚出来时,观众感觉都比较新鲜,到了现在,观众的要求更高,口味更刁,反而能衬托出他作品的成熟。”

  不管怎么说,冯氏喜剧确实在这几年被人熟知,而冯小刚之所以能够成为又一个大片导演,仍是因为他导演的这些贺岁片。与张艺谋、陈凯歌这些被著名电影奖项肯定过的导演相比,冯小刚是以普通观众的口碑建立起自己的电影风格,也是唯一一直在商业领域打滚的导演。1997年之前,冯小刚也拍过艺术电影,但被“枪毙”不少。1996年,冯小刚的电影《过着狼狈不堪的生活》开拍不久被迫停机,当时电影局的理由是:“剧本过于挑逗、追逐……暴露丑恶而不鞭挞丑恶,有违社会公认道德标准的价值观念,错误引导大众审美趣味……”这一闷棍并没有彻底打倒冯小刚,第二年,《甲方乙方》问世,一片叫好。2000年,心有不甘的冯小刚修改了《过着狼狈不堪的生活》,并通过——就是那部《一声叹息》。

  学者崔卫平评论冯小刚:“比较起其他许多导演来,冯小刚更多触及了现实生活的题材,《手机》、《天下无贼》都涉及了在复杂的现代生活中人们所遇到的困惑和挣扎。他是最具现代生活意识的导演,只是处理问题的途径太值得商榷。”她引用了自己朋友的一些意见来评价《手机》,“我的朋友沈睿(旅居美国的诗人、学者)对于《手机》作过十分尖锐的批评。她认为影片肯定了不该肯定的人物严守一,影片反映的是厌女症(misogyny)社会男人的性幻想。’她说得尖锐了一些,但这些话是可以听一听的。”

  尽管冯小刚在普通观众里有较好的人缘,但在电影评论界却没有收获太多的声音,评论界每到冯小刚出场就集体失声的情况颇为奇特,反而不管张艺谋、陈凯歌等人拍什么样的电影,各种文章就像狗屎一样到处都是,这种沉默有时候比电影审查还可怕,毕竟审查还是有个结果的。过度评论完全没有必要,过度不评论就是心态的问题了。

  像崔卫平那样的评论是具有建设性的,只不过这样的声音太少——该如何面对一个连续拍了7部商业贺岁片,还能在保证票房的前提下,寻求出变化,这本身就是一个值得评论关注的问题。

  对于大片,冯小刚有自己的体会,“我拍《夜宴》比较省心,没有拍以前那些现实题材费心。拍现实题材的片子,或多或少都跟意识形态有关系。比如《一地鸡毛》里,大学生小林被分到机关,被机关的日常生活打磨得一点棱角都没有了。这其实是生活的写照,如果花两亿元拍,拿到海外也没人会要。他们完全不明白孩子入托为什么要给幼儿园的园长送礼,为什么新来的小林要负责打开水。拍古装片,每个行当都有带头人,演员也是最优秀的,他们有好多好的想法供你选择。你不用什么都想,所有的精力花在剧本上,在这里面有些取舍和调整就行了。”

  及时调整,有所取舍,差不多就是目前中国电影的写照,在整个市场还没有真正成熟起来之前,每位导演都在为下一部电影的资金来源打拼。

  《甲方乙方》末了,葛优(葛优新闻,葛优说吧)深情地说:“1997年过去了,我很怀念它。”

  2005年

  执导《夜宴》,上映两周全国票房突破9000万元,总票房1.3亿元。

  2004年

  执导《天下无贼》,全国票房1.2亿元。美国《商业周刊》将冯小刚评为“亚洲之星”。

  2003年

  执导《手机》,全国票房5000多万元。

  2002年

  执导《大腕》,全国票房3800万元。

  2000年

  《一声叹息》,获第24届开罗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等4项大奖。

  1999年

  执导《没完没了》,全国票房3000万元。

  1998年

  执导《不见不散》,全国票房4000万元,仍是年度内地贺岁片票房冠军。

  1997年

  执导《甲方乙方》,以3600万元的总票房夺得1998年中国电影票房冠军,开创国产贺岁电影先河。获第21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影片。

  章子怡(章子怡新闻,章子怡说吧) 新中国宝贝

  ■ 徐词

  章子怡是新一代中国女星的领军人物,更是国际上近年来中国女星代表,甚至是新中国的新符号。

  章子怡的成长道路的确像梦幻一样。”多年后张艺谋总结。从1998年章子怡以新人姿态出演张艺谋电影《我的父亲母亲》,到2006年挑梁好莱坞主流制作《艺伎回忆录》,中间不过数年。“国内蹿红速度最快,国际影响力最强,也最受争议”,毫无疑问,章子怡在海外已是中国电影的一个代表人物,甚至成为与姚明一样的中国符号。“我觉得首先是这个时代造就了章子怡,因为中国文化开始在世界上广泛地受到关注。其次是她的能力。大部分传媒都认为她是靠运气,其实我很了解,她不是,她是一个进取心极强的人。”张艺谋认为。

  关于这个中国女孩如何打进世界的细枝末节早被媒体一一挖掘,事无巨细,连李安(李安新闻,李安说吧)是在《卧虎藏龙》开机多久之后才给了她第一个拥抱都记录在案。天时、地利、人和,其星路历程一帆风顺几乎无一纰漏。是张艺谋一手发掘了章子怡,让其成为新一代谋女郎,成为第九届百花奖影后,并在柏林影展上亮相。但李安的《卧虎藏龙》却是章子怡走进好莱坞的真正推手。这其中并无多少侥幸——李安自述的《十年一觉电影梦》中详尽记录这项“中西合璧反复琢磨”一砖一瓦打造的艰巨工程。从剧本、选角,到拍摄、制作,精雕细琢到令人发指的程度,最终《卧虎藏龙》成功打入美国主流市场,一路挺进金球奖及奥斯卡,同时在美国引发“卧虎藏龙”文化效应,李安团队居功至伟,章子怡是最大受益者之一。

  李安回忆章子怡第一次吊钢丝时把人吓坏了:一般快要撞墙时,都会本能地先以手保护自己,“她不是,她是拿脸往墙上撞。脸,是她吃饭的家伙,怎么会毫无防卫能力。”可见那时章子怡的懵懂。李安认为:章子怡很上相,“脸”的特质多样,捉摸不定,有一种禁忌感、神秘感。“只要造型到位,再帮她设计出表情,要她尽量做,观众会帮她演绎。”(见《十年一觉电影梦》)也道出章子怡日后蹿红的秘密所在。挥着青冥剑的玉娇龙这样一路杀入好莱坞,征服西方观众。自此后,她的面孔开始出现在《时代》、《新闻周刊》等各大知名媒体,“Ziyi”这个名字成为西方人口中的中国宝贝,《尖峰时刻Ⅱ》的导演布莱特·莱纳更把她形容成为“亚洲的奥黛莉·赫本”。

  余下的传奇则是顺理成章。《武士》、《尖峰时刻Ⅱ》、《2046》、《英雄》……章子怡在这些电影中奠定地位,但成名的代价却是饱受争议。迟到、耍大牌、轻佻,尤其是香港媒体上,章子怡一次次以负面形象出现,致使她与香港媒体彻底交恶。相比起来,一场来自网络的苛责就更让人瞠目。“2005年底,中国极端民族主义者掀起围攻女星章子怡的狂潮。这是因为,章子怡在好莱坞大片《艺伎回忆录》中,主演了日本艺伎小百合。”批评家朱大可在其作《流氓的盛宴——当代中国流氓叙事》中说,“按民主主义的逻辑,章子怡一举击败日本女星,出演日本民族的‘文化象征’,应该是大长中国人的志气,大灭了日本人的威风。而她却因此遭到本国人的痛骂,却是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结果。此前,章子怡曾在日本影片《狸御殿》中出演过一位日本公主,但奇怪的是,这则‘激动人心’的‘爱国主义喜讯’,并未博得中国民族主义者的欢心。”

  狂潮也无法阻挡章子怡在2006年继续以国际巨星的架势大踏步前进。作为她从影以来第一次挑大梁的好莱坞电影,《艺伎回忆录》不仅让其入围奥斯卡,也让她再度获邀担任奥斯卡颁奖嘉宾。连续两年出任颁奖,写下亚裔女星纪录。同时她还首次被邀请加入电影学院评委会团,成为有资格投票决定奥斯卡奖得主的5800多名电影人之一。颁奖当晚,章子怡黑色低胸晚装性感亮相。接下去的戛纳电影节,作为评委之一的章子怡同样艳惊四座。9月,威尼斯电影节主席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成为全球娱乐圈一大话题。由她主演的冯小刚年度大片《夜宴》在威尼斯举办盛大全球首映礼。11月,并非商界领袖的章子怡因为对娱乐界的强大影响力入选“亚洲十大商界女性”。

  “一个章子怡,比一万本孔子都有效果。”同一年,北大教授张颐武一次采访中的讲话惹起广泛争议。某媒体抛出一篇《孔子不如章子怡?!》,把张颐武推向风口浪尖。“要像重视孔子一样重视章子怡,中国文化才会有未来。”媒体评论。张颐武拿章子怡来比孔子,其实是在全球化背景下对本土文化如何走向世界的一种思考。

  还会不会有第二个章子怡出现?也即是问,章子怡的成名之路可否复制?这样的幸运百年难遇。她的师姐——巩俐成为第五代电影作品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其与第五代唇齿相依的合作,早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的佳篇范例。相比而言,章子怡并未真正参与到中国电影史的代系构成中去,更大意义上是一个中国电影走向国际的代表。或许在未来的日子里,她会燃起中国电影的更多火花,但目前的情形是,好莱坞已迫不及待地要让她发光发热。更多国际大制作的电影已在章子怡的日程表上排队。她能走多远,早已不仅仅是中国人在关注。

  2006年

  主演《夜宴》。担任第78届奥斯卡金像奖颁奖嘉宾。广告身价首次曝光:人民币700万元。

  2005年

  获第78届奥斯卡最佳服装设计等3项奖。担任第77届奥斯卡颁奖礼颁奖嘉宾。

  2004年

  主演《貉府》、《艺伎回忆录》。获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女主角提名、第4届华语电影传媒大赏最佳女主角。

  2003年

  主演《2046》、《茉莉花开》和《十面埋伏》。获第24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第11届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奖最佳女演员。

  2002年

  主演《紫蝴蝶》。美国旧金山市政府将5月2日确定为“章子怡日”。

  2001年

  主演《英雄》、《尖峰时刻Ⅱ》、《武士》。获芝加哥影评人协会最佳新人奖,多伦多影评人协会最佳女配角,第6届香港金紫荆奖最佳女配角。

  2000年

  主演《卧虎藏龙》。获日本《旬报》最佳外国女演员奖,洛杉矶影评人协会最佳女配角。

  1999年

  主演《我的父亲母亲》。获亚太地区电影CineAsia最佳新人奖,美国影院协会明日之星奖。

  王菲(王菲新闻,王菲音乐,王菲说吧) 新一代天后

  ■ Vizzane

  王菲是继邓丽君(邓丽君新闻,邓丽君音乐,邓丽君说吧)之后在华人世界影响最大的歌手,除了她的歌声,她的一言一行更受到娱乐媒体密切关注,可以说培训了中国内地新一代狗仔。

  由1989年到1996年,王菲完成了一次完美的转身,美丽而另类的弧线在流行音乐历史上将她的名字刻在“天后”的旁边。从1997年开始,她的感情悲剧在执着中一再重演,但每一次“暗涌”都让王菲在音乐上经历一场蜕变。

  1996年推出的国语专辑《浮躁》是王菲在另类音乐上的巅峰之作,虽然销量一般,但就音乐艺术上堪称是她探索最成功、风格最为统一的专辑。《浮躁》的推出,使她在1996年10月14日成为继巩俐之后第二个登上《时代》周刊封面的华人艺人,也是第一位华人歌手。

  在所向披靡,事业处于持续攀升时,她毅然暂停了音乐上的冲刺,怀孕,结婚。

  1997年,诞下女儿后的王菲签约EMI唱片,签约费达6000万港元。有人将其同年推出的唱片《王菲》看做王菲的一个里程碑。窦唯(窦唯新闻,窦唯说吧)时期的王菲从Cocteau Twins、Bjork、Tori Amos这些非主流音乐界出众的女声中吸取了精华,加上自己特立独行的个性,形成了华语乐坛上别具一格的流派。但当时正逢亚洲金融危机,也因没有收录粤语歌,这张唱片香港销量不尽如人意。但在台湾卖出了好成绩,销量达50万张以上。

  1998年秋天,王菲推出了一张畅销全华人地区的国语专辑《唱游》。这次,王菲操刀谱写《感情生活》、《脸》、《小聪明》、《童》4首作品。《唱游》是华语流行乐坛第一张使用HDCD(高分辨率CD)技术录制的唱片,封面与MV中的化妆造型引发了娱乐界一阵模仿之风。

  《唱游》在专辑概念上定位天马行空,整体风格脱离了英伦摇滚的另类模式,树立了个人风格。在唱功方面,王菲已达到随心所欲,顺手拈来的境界,更多地运用美声、颤音、拖音、假声、气声。同年圣诞期间,她在香港红磡体育馆连开《唱游大世界》演唱会17场。之后一直到1999年初,她在广州、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巡回演唱,这是她第一次在内地开演唱会。这次唱游演唱会巡演在中国歌坛上引起极大关注,从造型设计到舞台魅力,王菲都创造了顶峰。

  1999年王菲和窦唯的婚姻宣告失败,王菲从来没有对这份已逝的感情公开发表过意见。因此当年唱片《只爱陌生人》推出,人们都渴望能从专辑中揣测她的内心世界。很多乐评人认为,这张唱片的音乐整体风格比《唱游》要相对保守一些,但也有人觉得,离开了窦唯的王菲,依然能保持独特的音乐风格,在无人可代替的位置上继续呼风唤雨。

  婚姻的阴影并没有阻挡王菲在事业上的步伐。这一年,她进军日本,单曲《Eyes on Me》打入了日本单曲销量排行榜十大,在日本开了两场演唱会,成为第一位在东京武道馆献唱的华人歌手。同年在日本获得金唱片大赏,是继邓丽君之后第二位获得此奖的亚洲歌手。她被日本歌迷称为“亚洲歌姬”。从此,王菲的歌声穿越国际。

  2000年王菲推出《寓言》,一方面有报道指张亚东(张亚东新闻,张亚东音乐,张亚东说吧)觉得这张唱片“不卖钱,永远进不了卡拉OK”,另一方面很多乐评人表示,《寓言》在艺术领域进行了尝试,是最能表现王菲个人风格的唱片。王菲在这张专辑中自己创作了5首作品《寒武纪》、《新房客》、《香奈儿》、《阿修罗》、《彼岸花》。唱片在香港的销量达10万张,更获作曲填词人协会Cash颁发的奖项。

  这是王菲的巅峰时期,她的作品同时在艺术评价上和在市场上都受到肯定。于1998年度《十大劲歌金曲颁奖典礼》中夺得“最受欢迎女歌星”;于1994-1997、1999-2000年度《十大劲歌金曲颁奖典礼》中6度夺得“亚太区最受欢迎香港女歌星”;于2000年度和陈慧琳(陈慧琳新闻,陈慧琳音乐,陈慧琳说吧)、陈奕迅(陈奕迅新闻,陈奕迅音乐,陈奕迅说吧)一同夺“四台联颁音乐大奖——传媒大奖”,成为四大电子传媒音乐颁奖典礼大赢家。也是这年,王菲进入了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成为销量最高的香港女歌手,截至2000年3月,她的20张专辑有据可考的销量达到970万张。

  2001年,王菲成为首位饰演日本电视剧女主角的华人,虽然收视不如理想,不过她主唱的电视剧主题曲《Separate Ways》在日本获得10万张销量,在日本Oricon销量榜周榜上最高进到14位,日榜最高到第8位。年底,王菲到日本东京及大阪分别开了一场及两场演唱会。

  这年她推出在EMI最后一张的中文唱片《王菲》,因为大碟集中了伍佰(伍佰新闻,伍佰音乐,伍佰说吧)、人山人海等风格迥异的创作人,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港台非主流音乐的水准。这年王菲更凭所主演的电影《天下无双》,获第9届香港电影评论学会最佳女演员奖及第22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提名最佳女主角。

  2002年王菲与新力唱片公司签约,2003年,专辑《将爱》推出,在华语地区的销量十分出色。2003年底她再于香港红馆连开8场《菲比寻常》演唱会,随后2004年至2005年在马来西亚、上海、新加坡、西安、北京、杭州、台北、广州召开巡回同名演唱会。2005年5月底,王菲又一次为爱情放弃了事业,和李亚鹏(李亚鹏博客,李亚鹏新闻,李亚鹏说吧)正式登记结婚,她透过经理人说:开始无限期休息。

  王菲在近十年华语乐坛上的地位和影响力毋庸置疑,她或清澈飘渺、或飘忽慵懒、或天马行空、或颓废随意、或另类沉重的作品都能让人们眼前一亮,特立独行的个性和善变的唱腔,让曾经平淡将近枯竭的乐坛长出一株清雅傲立、不食人间烟火的奇葩。

  2004年

  推出专辑《菲比寻常》,参演电影《2046》和《大城小事》。获IFPI香港唱片销量大奖。

  2003年

  推出专辑《将爱》。获第15届台湾金曲奖最佳女演唱人。当选“20世纪十大文化偶像”,是唯一女性,且年龄最小。获第9届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大奖最佳女演员奖以及第22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提名。

  2001年

  推出专辑《王菲》,主演影片《天下无双》。以第一位外籍主角的身份接拍日剧。年底,被评为香港10张名片之一。

  2000年

  推出专辑《寓言》,主演影片《恋战冲绳》。获四台联颁音乐大奖传媒大奖。被世界吉尼斯收录,理由是“华人流行女歌手唱片最高销量奖”。

  1999年

  推出专辑《只爱陌生人》和《Eyes on Me》。获十大中文金曲十大优秀流行歌手,叱咤乐坛流行榜我最喜爱的女歌手。

  1998年

  推出专辑《唱游》。获十大中文金曲十大优秀流行歌手,叱咤乐坛流行榜我最喜爱的女歌手,新城电台劲爆亚洲女歌手。

  1997年

  加盟EMI后推出首张国语专辑《王菲》,上市10天销量即突破50万张。获十大中文金曲十大优秀流行歌手、全球华人最欢迎女歌手。

(责任编辑:老李)

相关新闻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精彩推荐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说 吧 排 行

搜狐分类 | 搜狐招商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