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由山东淄博市五音戏剧院倾力打造的大型通俗轻喜聊斋剧《云翠仙》,作为本次唯一入选的地方戏亮相上海国际艺术节,在上海天蟾逸夫舞台正式演出。这是上海国际艺术节开办以来,山东地方戏的第一次登陆。耗费3年、斥资60万元改革的五音戏在音乐、舞美上焕然一新,西洋乐的贝司和大提琴令传统聊斋故事不同凡“响”。
五音戏与上海渊源深厚,据悉其名得自上海,“五音戏创始人邓老前辈(鲜樱桃)在1910年前后来上海百代公司灌录唱片,被赠予‘五音泰斗’的锦旗,五音戏也由此得名。”据剧团负责人向记者介绍,在适应现代剧场演出方面,《云翠仙》作了突破性改革:在音乐上增加了大量独具个性的背景音乐和串场音乐,成为国内第一个为剧中人物设计专属音乐的剧种。“《云翠仙》的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独有的音乐,用音乐刻画人物性格,烘托情节气氛。”《云翠仙》还大胆用完整的民族管弦乐队代替了民间“五人班”的简陋配乐,并使用贝司、大提琴等西洋乐器,这是为了使“音乐效果更好”。同时在保留传统韵味的同时,运用现代作曲手法,加强了唱腔音乐的抒情感、叙述性。在舞台美术方面,《云翠仙》在国内第一次将自动化舞台场景、绢画式舞台背景以及变化多端的灯光效果引入戏剧演出当中,显得很有时尚感。
该剧为了吸引充满现代审美的上海观众,服装设计打破传统戏服的戒律,极具时代美感。水袖霓裳那飘逸的、绣满彩云的轻纱,亮丽的色彩,俏丽的小狐狸造型在其他剧种很少见。此外台词也根据之前上海观众对五音戏的反馈,把淄博方言中拗口生僻的方言词改编得更加通俗易懂,并适应外国观众的需要配以英文字幕。本剧艺术总监、上海越剧院著名剧作家胡筱坪表示:“《云翠仙》的创作初衷不是为了打造精品,而是要让观众接受,尤其是让年轻观众接受。音乐和舞美的改革是必须把五音戏做得好听好看,让年轻人接受。”
(责任编辑:阿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