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映象》舞动生之脉搏,《云岭天籁》唱出灵之悸动
姊妹并蒂,呈现完美云南
5大生命主题,23首精选曲目
天籁之白·序幕
1、和金花抖喉摇声唱法演唱纳西民歌《栽秧调》
2、抖喉摇声唱法《栽秧鼓》
奔腾之蓝·山歌
3、男声独唱迪庆藏族民歌号子《舂墙歌》
4、女声独唱花傈僳放羊调《赤罗嘎》
5、男女声对唱怒族民歌《窝得得》
6、纳西族民歌合唱《窝热热——阿哩哩》
7、李怀秀,李怀福男女声对唱石屏县花腰彝民歌《海菜腔》
8、男女对唱石屏彝族《花腰快调》(《云南映象》演出节目改编)
情爱之红·情歌
9、混声无伴奏合唱《小河淌水》
10、女声三重唱《一窝雀》
11、香格里拉组合演唱迪庆藏族民歌《月夜》
12、女声四重唱傣族民歌《崴萨罗》
13、男女声二重唱布朗族民歌《布朗弹唱》
14、女声合唱文山壮族儿歌《水母鸡》
神迷之冥·祭歌
15、男声独唱哈尼族民俗音乐《叫魂调》
16、民俗《佤乐和巫鼓祭》
17、纳西族“梁祝”《阿哩哩格吉拍》
宴之缤纷·酒歌
18、香格里拉组合无伴奏男声四重唱傈僳族民歌《大山汉子》
19、新稻子组合领唱彝族调子《高原女人歌》(《云南映象》演出节目歌唱版)
20、茸芭莘娜独唱民歌《怒江大小调》
21、酒歌大联唱
22、混声合唱大理南涧彝族民歌《打歌》
尾声
23、合唱: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
主要演员:
*李怀秀、李怀福获第十二届CCTV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原生态组金奖
*香格里拉组合获第十二届CCTV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组合组银奖
*新稻子组合获第十二届CCTV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组合组铜奖
*茸芭莘那获第十二届CCTV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民族组铜奖
栽秧鼓
栽秧鼓,当地又称为“神鼓”、“跳鼓”、“闹鼓”。每年春天栽秧时节,在田间地头进行,意在和天神、地神、谷神对话,用鼓声与歌声祈祷来年的丰收。历史上有三十六套打法,而流传至今只剩下十几套,几近消亡。经过多方抢救整理,目前恢复保留到十几套。属于全人类的珍稀文化遗产之一。根据传统民族音乐加以发展创作的《栽秧鼓》,融歌、舞、乐为一体,在2004年全国歌手电视大奖赛中一经演唱便引起了轰动。
海菜腔
《海菜腔》孕育于明代,成形于清朝,有将近六百年的历史,是彝族民间风俗歌的一种,滇南有名的“四大腔”之一。其独特的换气方法和长气息的演唱风格,真假声可以不露痕迹地自然转换,被誉为民族中的“美声”唱法,是彝家人的绝唱。青年男女多用它在田野里倾诉爱慕之情。李怀秀、李怀福在CCTV第十二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获得原生态唱法金奖,成为全国原生态歌手的代表和领军人物,而“海菜腔”的此次亮相也引起了中国乐坛关注,随后进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
窝得得
“窝得得”在怒族话里,有“好得很”的意思,是怒族传统舞种——“达比亚”舞的一个代表性节目,除以达比亚伴奏外,边唱边跳,将弹、唱、舞融为一体,在怒族青年中演唱频率极高。
花腰快调
和花腰彝族姑娘们火红的服饰一样,花腰快调也是气氛火热,令人坐不住,情不自禁会跟着手舞足蹈起来。
更奇特的是,花腰彝姑娘们,有的时候,手上拍的是一个节奏,脚下跳的是一个节奏,嘴里唱的又是一个节奏,三个节奏自然和谐地柔为一体。《云南映像》将花腰快调搬上舞台后,立刻受到全国范围内的好评。
《巫鼓祭》
《巫鼓祭》根据彝族巫师的祭祀仪式而创作。由彝族巫师毕摩请动物组成的十二神,为人躯魔消灾的卜辞,本身也是一首男声独唱的上佳之作。
打歌
打歌也称"踏歌",彝语"歌克",娱乐之意,是南涧境内广为流传的一种集歌、舞、乐为一体的彝族舞蹈,其舞步粗犷豪放、奔放热烈,舞姿洒脱大度、刚健有力。
“打歌”是一种群众性娱乐方式,少则数十人,多则数百上千人,围着熊熊的烈火,合着芦笙、短笛、月琴和树叶演奏的音乐节拍,男女手拉手,围成圆圈,逆时针方向踏足而歌,通宵达旦,兴尽方休。
(责任编辑:阿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