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佳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团圆节日,中央电视台海外中心已连续九年在中秋之夜举办现场直播的大型文艺晚会,与全球华人一起共庆佳节。今年,央视中秋晚会首次“搬到”了厦门海边,将于10月6日晚为全球华人呈现浪漫唯美的“海景中秋”。记者为此专访了“海峡月·中华情”中央电视台2006年中秋晚会总导演郭霁红女士。
打造“景观晚会” 首次设置应急预案
记者:从2004年开始,您已经连续执导了三年的中秋晚会,今年的“秋晚”是否与前两年有很大的不同?
郭霁红:我希望这三年的中秋晚会从风格上看是统一的,始终贯彻我们提出的“景观晚会”的概念,无论是2004年在上海黄浦江边举行的“浦江月·中华情”、2005年在武汉黄鹤楼举行的“江城月·中华情”,还是今年在厦门海边举行的“海峡月·中华情”,我们一直致力于打造“景观晚会”,打造一种完全与“春晚”不同的晚会风格。 “春晚”举行的时候中国的大部分地区都是天寒地冻,不适宜户外活动,所以“春晚”一直都在室内举办;而“秋晚”举行的时候,不管是中国的北方、还是南方都很适宜户外活动,所以“秋晚”从1997年开始举办到现在都在室外举行,因此“景观”对于中秋晚会来说不仅是重要的构成部分,也是“秋晚”的突出风格。
记者:据气象部门预测,10月6日晚天气不错;但是此前也有听说,晚会准备了应急方案,如果刮台风下大雨,晚会就会移到室内举行。据说,这是“秋晚”第一次设置“预案”?
郭霁红:你提的这个问题让我一下子想起了2004年上海“秋晚”的经历,当时我们没有设置预案。我记得那年中秋节是9月28日,可是27日下午,上海气象台突然告诉我们,台风第二天要在上海登陆。根据中央台的规定,我们必须在27日晚按照直播的程序和节目的顺序完整地录制备播带,可是焰火在彩排那天是不放的。因为如果彩排时我们把焰火放了,再重新布置就得两三天,所以焰火只有到直播当天才放,可当时的情况,我们只能在彩排的当天放焰火。结果直播当天,台风转向了,天气不错,可是焰火已经放掉了。
这次“秋晚”在厦门举办,由于海边的天气要比武汉、上海的更加难以预测,所以这回我们特别设置了预案,万一天气不允许,我们将有第二手准备,不像以前只能背水一战。
浪漫中秋也娱乐 首推中秋晚会吉祥物
记者:这次“秋晚”推出了吉祥物“团圆兔”,这是您执导中秋晚会以来,第一次推出秋晚吉祥物吗?
郭霁红:是的,这个创意是今年“秋晚”的承办单位之一——中外名人文化产业集团提出来的。传说月宫中居住着嫦娥和玉兔,今年6月,我就在澳大利亚蓝山看到月亮里的玉兔;当时月亮特别圆,陪我们游览的澳大利亚朋友就告诉我们,从蓝山看月亮可以看到月中的兔子,我们一看,真的像极了,月亮的左上方有一只蹲着的兔子、竖起两只耳朵。所以,我们认为以可爱的“团圆兔”作为“秋晚”的吉祥物是非常合适的。直播时,我们会在现场展示一些“团圆兔”的毛绒玩具。
记者:是不是以后的中秋晚会都会有自己的吉祥物呢?
郭霁红:对中国人来说,春节和中秋是两个大节日,我查过资料,中秋在唐宋时期就已非常隆重,人们通宵达旦在户外赏月,所以中秋是个浪漫的节日。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比如春节有很多好吃的、好玩的,元宵节吃汤圆、玩纸灯,端午节有粽子吃,有香包玩,可是中秋有月饼吃,却没有玩的东西,所以我们就想,是否能设计制作一些好玩的东西,供人们在浪漫的节日中娱乐,所以以后的“秋晚”我们应该还会推出一些吉祥物。
对厦门有感情 很享受在厦门的工作经历
记者:能谈谈您这次在厦门办“秋晚”的感受吗?
郭霁红:从事导演工作十几年,我也做了不少晚会,有时做晚会会感到焦虑,但是这次在厦门做中秋晚会我觉得很享受,中秋是一个浪漫的节日,我们的晚会又是亮点一个接着一个,所以我非常享受这个过程,心态也非常平和。
记者:您来过厦门多次了,能谈谈对厦门的感受吗?
郭霁红:我对厦门很有感情,因为这里有我很多个“第一次”。我独立执导的第一台直播晚会就是在厦门(1993年的《海峡之春》晚会),这台晚会也是央视海外中心创建以来的第一个晚会,在此之前,我一直担任助理导演,所以到现在我还清楚地记得那台晚会,祖国大陆的八位演员与台湾的八位演员同台演出,引起了很大的震动。那时,我们“秋晚”的主会场还是一片寂寞的海滩,属于挺敏感的地带呢。那次我在厦门呆了一个多月,还在鼓浪屿拍摄了毛宁(毛宁博客,毛宁新闻,毛宁说吧)的MTV《涛声依旧》,当时毛宁站在一块较低的礁石上,潮水涨起来,毛宁仿佛就在海上歌唱;这次我又来到鼓浪屿,发现那块礁石被海水包围了,几乎不能再让人站上去了。时隔13年,我再也没有来过厦门,但是这次来厦门感觉特别亲切,厦门是我事业起步的地方,我对厦门很有感情,所以这次“秋晚”我也是充满了创作的欲望。本报记者
海鹰 (责任编辑:唐小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