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第四届)中国国际广博会8月22日开幕,影视节目展24日举行
一年一度的广播影视盛会和全球业界瞩目的影视节目展——2006(第四届)中国国际广播影视博览会(简称广博会)将于8月22-8月26日在京举行。 其间,最重要的广博会项目则是8月24日到26日举行的第四届“中国国际影视节目展”。
本次广博会的主题为“影视佳作云集,数字技术尽览,电视台长纵论,奥运广电舞台”,由第十五届北京国际广播电影电视设备展(BIRTV2006)、首届全国电视台台长论坛和2006体育电视国际论坛“两个展览、两个论坛”共同构成。由于星光奖、飞天奖两年一办,本年广博会没有设置评奖环节,而随着2008奥运会临近,“2006体育电视国际论坛”应运而生。去年,被国家广电总局明确了今后广博会承办权的中央电视台,不余余力打造了这个中国广播影视业顶级盛会。
杀手锏:高交易额
去年广博会交易金额达7.67亿人民币
中国国际广播影视博览会一诞生就风华正茂,2003年首届广博会影视节目展节目交易金额(含意向交易金额)达5.3亿人民币,成为行业翘楚。而这之前,上海电视节和四川电视节已举办多年,并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力、形成各自定位和特色。中国国际广播影视博览会迅速崛起,得益于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权威主办背景和“国家水平,国际盛会”的定位,更重要的是生逢其时,广博会赶上了中国广播电视事业产业化推进的大好时机。
高交易额成为中国国际广播影视博览会宣传亮点和招展杀手锏。
随着这几年电视事业产业步伐的加快和集团化改革以及频道专业的推进,良好的大环境,为广博会影视节目展迅速发展提供强劲的增长动力,于是便有了这样一组数据:2003年,展馆面积20000平方米,参展商600余家,参展节目约705部,时长8225小时,交易金额5.3亿人民币;2004年,展馆面积18000平方米,参展商422家,参展节目约816部,交易金额6.56亿人民币;2005年,展馆面积达22000平方米,参展商600余家,参展节目1274部,交易金额达7.67亿人民币;连续三年居国内同类节展之首。
高起点:电视节目风向标
本次大打“高清”和“奥运”牌
广播电视大国需要一个综合性的节目展。最近几年,我国广播电视业改革力度不断加大,从广播影视节目生产制作量,整体技术水平,以及实际覆盖人口,都已具有相当规模和基础,成为广播影视大国。以电视剧为例,近五年来,我国内地电视产量以每年1000集的速度增长,2001年电视剧产量约为8000集,到2005年已经达到12247集,成为世界生产电视剧最多的国家。电视剧投资和创作空前繁荣,制作机构已从五年前的400多家,发展成为2700多家。当广播影视产品达到一定数量,节展的促销功能随即体现。这个时候就需要一个与广播电视大国匹配的综合性节展。上海电视节和四川电视节由于名称和地区所限,没能抓住机会,使中国国际广播影视博览会一诞生就成为反映中国电视节目市场走向的风向标。
广博会的高起点,让我们对其成长有更高的要求。前几届的规模不排除有部分展团公关和试探的因素,今后的发展要靠承办单位更高效的运营。事实上承办单位中央电视台已经意识到这一点,从本年广博会已经看端倪。影视节目展设立“走出去工程”站台,向海外推介中国电视节目,这种特别举动是有必要的,去年通过国内几个节展,出口海外的电视剧达1亿元。另外,根据当今电视技术发展需要和奥运会转播需求,本次技术设备展大打“高清”和“奥运”牌。成交额是衡量一个节展的重要标准,本年广博会还利用电视台台长论坛,请来全国各地的电视台负责人,共同探讨行业发展大计同时,这些人也是各种影视节目的最大买家,有买家的展会展商当然愿意来。把参展商吸引来只是办展的开始而不是结束,要办世界顶级广播影视盛会必须给展团和观众提供优质的服务,期待通过本年广博会能能给我们带来惊喜。
限制多:参展作品种类受影响
现实题材数量上升,古装剧比例明显下降
此外,由于近期广电总局对于“古装剧”的限制,也直接影响到了本次大会的参展影视作品的种类,从目前报名参展的作品看,现实题材作品数量上升,古装剧比例明显下降。此外,除了影视展以外,本次大会还设置了首届全国电视台台长论坛,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湖南卫视、浙江卫视等电视台的台长将汇集一起,共同探讨电视节目的发展状况,并且对于《新闻联播》《超级女声》等突出的电视节目,以及李咏、王小丫(王小丫新闻,王小丫说吧)、汪涵等优秀节目主持人给予了肯定。
搜狐娱乐独家稿件,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责任编辑:微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