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娱乐传媒的重要一分子,我们《娱乐周末》的方针是“绝不漏报误报重大娱乐事件”,并对其进行独到的专访和解析,为关注娱乐明星行踪和娱乐文化发展的热心读者奉上全面及时的“现场直击”。但我们从不虚与委蛇地对那些与真正有意义的娱乐人物、作品和事件无关的绯闻、丑闻进行所谓的“深挖暗访”,更不会利用传媒的话语优势去干涉乃至妨害当事人的私生活及其心态。
但我们毕竟已进入了不可抗拒的物质时代,表现在娱乐传媒方面,就是越来越趋同于港台、欧美那些八卦小报的“明星隐私大起底”,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绯闻门”、“丑闻门”、“隐私门”事件一经无良传媒挑头,便铺天盖地蔓延开来,逼着所有的头版头条都直奔流言蜚语而去,逼得许多原本尚存职业道德的编辑、记者也为了报纸销量和个人生计臊着脸、黑着心去“挖掘猛料”了,这就是我们反复强调过的物质时代的娱乐怪圈,传媒和大众一起深陷其中,报完了骂,骂完了报,再报再骂,再骂再报……“有色头条”满天飞,“冤冤相报”何时了?
这次轮到“王菲、李亚鹏(李亚鹏博客,李亚鹏新闻,李亚鹏说吧)之女整容事件”了。 最初臭名昭著的宋祖德(宋祖德博客,宋祖德新闻,宋祖德说吧)在其博客中“揭露”时并没有多少人关注,可总有和这个“宋臭嘴”有共同癖好的唯利媒体顺藤摸瓜,将别人的家庭隐私大报特报,硬是把一个刚刚降临到人世的未染风尘的孩子卷入了漫天风雨,然后在这“风雨的街头”,排队买报、随时上网以饱窥私欲的看客们便更多了起来。许多原本不好这口的老实人也都“被动八卦”起来,要不然就不知道该跟街坊邻居、七大姑八大姨们聊什么了。无奈之下,李亚鹏索性在自己的博客上说出实情表露真心,免得孩子再受伤害。再接下来,媒体变着法儿地掀起了新一轮波澜……
很难想象,一个孩子在以后的成长中怎么面对这与生俱来的风雨,尤其是在内心压力越来越逼仄,越来越沉重的现代社会。这样的逼问令人心头沉重,对这样的问题的进一步质疑也比探究什么“锋菲恋”、“菲鹏恋”要有现实意义得多。
虽然明知道只要介入这个话题——不管是以什么样的态度,都脱不了扮演推波助澜的角色,对身处这个时代的媒体而言,这的确是一个两难的选择。所以我们此次特约众多名家写手和业内人士倾谈对该事件的个人看法,或许都是偏颇的一家之言,却希望能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哪怕只有那么一点点也好。我们能做到的就是尽量不涉及这件隐私的本身——也希望这个话题能尽快结束,甚至连祝福也可以埋在心里,因为连祝福的声音客观上都是在推波助澜……
8月9日,某著名网站转载上海《东方早报》报道,传“小菲女”天生(引用时删去二字)王菲赴美是为其整容”。随后的几天,上万条相关新闻、评论扑面而来。8月12日,李亚鹏在其博客上,发表名为《感谢》的日志,承认女儿赴美治疗,并对所有给予帮助和理解的人们表示感谢。
率先转载这则消息的是该网站,消息一出,激起千层浪,各平面媒体纷纷跟进,网友们不停地刷屏、发贴,追踪最新消息。
紧接着,该网站和某报联合在线调查:如何看传王菲赴美是为女整容?上万网友加入了调查队伍。
当天下午,该网站率先连线李亚鹏经纪人,马小姐在接受采访时,表达了对爆料媒体的不满和指责。“记者做新闻,是不是要有最基本的新闻事实?如果仅凭一个传字就可以造出一条新闻,将艺人的权益弃之不顾,那我只能说感到很悲哀。”
第二天,放眼望去,各媒体全是斥责记者无良之报道,正义满满。更有媒体采访小谢,求媒体放王菲一马,吸引无数看客。
到这里,还只是前戏。8月12日,李亚鹏一篇惊天动地的该网站博客日志,没有终结传言,而是真正将此事推向了高潮,这个周末不再风平浪静。相信任何一个有良知的人,在看了这篇日志之后,都会不忍心。但是请注意,这背后,是该网站李亚鹏博客单篇150多万的高点击率,此文被长时间地挂在该网站新闻首页、娱乐首页头条,伴随而来的,是疯狂的点击率。
此后的几天时间,估计只要是个名人,都登上了该网站专题,接受视频独家采访,该网站“独家连线”不下几十人,不管是不是李亚鹏的朋友,一个个神色凝重、正义凛然,畅谈祝福,对媒体“无耻”行为表示愤怒。孙楠(孙楠新闻,孙楠音乐,孙楠说吧)一句无心之语,让自己登上了该网站娱乐头条:《李亚鹏博客引发疯狂点击,孙楠称文章是别人所写》,孙楠立刻淹没在了口水中。第二天,再来!《孙楠质疑博客真实性遭骂,李亚鹏称从未怀疑好友》,第三天,该网站独家连线孙楠,《孙楠作客新浪回应“质疑李亚鹏博客”》……
截止到写这篇稿子的今天,该网站的头条新闻又是《李亚鹏、王菲携女返京休养周迅送祝福》。
公共舆论一直在斥责媒体的立场,在强调记者的素质,那么,这些规则,对于以信息整合、资讯传播为宗旨的网络媒体而言,是否同样有约束力?网络媒体难道凭着一句“网站所刊登之新闻标题及内容,皆由合作媒体提供,不代表网站本身立场”就能逃脱责任?那网站是不是可以被理解为一个新闻垃圾中转站?网站的一大职责,难道是挑事?不需要追究新闻真假,不需要良心不安,只要点击率高,一切都可以?
这事看似至今未完,但是,的确应该结束了,我们能做的,除了祝福,只有安静。小木
这几天争论不休的话题是,媒体的尺度到底在哪里?娱乐新闻的道德底线在哪里?其实,我们都被耍了!这是一出精心策划的“好”戏。读者、网友、歌迷被耍了,李亚鹏被耍了。仔细看看,挑动一切矛盾的究竟是谁?
不该关注和追踪这样的新闻,这应该已经是大家的共识和统一口径了吧?可是看看形势的发展吧:
李亚鹏的那篇博客已经被点击了150多万次,该网站还在不断采访各种人,各种相关说法都出来了,感动也好,谴责也好,可见事情不但没有平息,反而闹得更大了,这应该不是李亚鹏的本意吧?
作为一个媒体,该网站究竟想干什么呢?
从一周前开始,这件事始终是该网站的头条新闻,一会儿转载“据传”的新闻,一会儿展开网友调查,一会儿跟着谴责无良媒体,一会儿连线各相关人士,一会儿同情,一会儿辟谣……李亚鹏以为自己出来说出事实,就可以让大家闭嘴。但结果是该网站更兴奋了,多大的独家新闻啊,多么难得的机会,于是打着“声援”、“祝福”的幌子连线了几十个演艺人士,其实是继续扩大事端。
事实再清楚不过了,最不想让这件事了结的就是该网站,该网站为了不让这条新闻降温,使尽了浑身解数。
如果不是该网站每天把关于此事的任何蛛丝马迹挂为头条,此事也许早就过去了。
我只能说,李亚鹏太天真了。博客对普通人来说就只是一个博客而已,对他来说可就不一样了,该网站为了赚取点击量,不会考虑他的感受,不会真正顾及当事人的利益。
作为一个媒体,该网站没有自己真正的立场,他们的宗旨和原则只有一个,那就是赚取眼球,增加点击率!
从韩寒、白烨博客口水大战,李宇春(李宇春新闻,李宇春音乐,李宇春说吧)球评找枪手引发博友大讨论,到今天的李亚鹏之女风波,其实,我们都被耍了。真正的胜利者,是该网站。
我们还看见,很多媒体以批评其他媒体,或者以“声援”的方式参与报道该事件,不管打着什么样的幌子,其结果就是使事情越闹越大,而讽刺的是,我们自身也无法逃脱这种悖论。
这就是娱乐时代的悖论,因为无底线的娱乐是没有道德可言的,即使打着道德的幌子。
如果没有媒体加入,可能永远不会有人知道李嫣“赴美治疗”的经历。作为一个父亲,相信李亚鹏比谁都在乎女儿的幸福,所以我要说,李亚鹏,快把你的博客关了吧。
阿元(编辑)
比祝福更好的是所有人都不知道这回事
昨天半夜,收到香港一位朋友的邮件,标题是《大家一起行动!以另一种形式支持王菲吧!》内容是这样的:同学们、同志们、朋友们——李亚鹏承认了!
很可怜!……这是我第一次知道这件事情。我想任何人知道这件事的第一反应都差不多吧,有同情、诧异,还有祝福。我到李亚鹏博客上看了一下,写得很好,很朴素,所以更加的好。我心里多少还触动了一下,也没忘记留意点击率:不过几个小时,已经是90多万了。
到办公室,办公间隙,同事忽然大叫一声:“对了,王菲女儿的事儿是真事假事?”然后开始一场办公室讨论。下午,许久不聊的老朋友,默默发来了一个链接——不用我说,仍然是那个链接。我开始觉得,这件事也许会同样变成一个娱乐事件。
下午快下班时,已经快一年不见的朋友打电话,约我写写对这件事的看法,我再也受不了,在电话里大叫一通,大意是我们为什么要把所有的事情都变成娱乐事件?王菲生孩子,娱乐界的狂欢节;王菲孩子生下来要做手术,难道也要变成我们的狂欢节吗?我们不能消停会儿,报道报道湖南的洪灾,哪怕说说春节联欢晚会这个无聊的话题。
在我写稿的这个夜晚,一晚上过去了,李亚鹏的那篇博客点击率已经接近150万,两万多个回帖。在某大网站首页,分别在“新闻中心”、“娱乐”、“博客”三个主版块的显眼位置挂着这个新闻的不同做法:专题、明星送祝福、博客们谈此事。可以想象,各个平面媒体也不会放过这个选题。
我自己是做媒体的,选题是媒体的命根子,负面新闻比正面新闻更好;刺激性的比不刺激性的更好;抓人眼球的比不抓人眼球的更好。但是在这件事情上,我甘愿大逆不道,希望我们还处在资讯不发达的年代,我宁愿我们没有MSN,没有手机,没有网络,要见一面需要坐船或火车,要通封信需要邮差走上大半年,那时我们的信里也许能写点真正的好东西,而不是像现在,千万人分享着资讯发达的产物,但千万人分享的不过是资讯过度的垃圾。
李亚鹏的博客上那篇文章回帖有两万多,几乎全是祝福的话,这很好。但我觉得比这更好的是,我们所有人都不知道有这回事。他的女儿长大后也完全不知道曾经有过这样的事情,并且不会在报纸资料上找到曾经发生过的证据。现在看起来很难,那么只剩下廉价而不费力的祝福了。我不祝福,我诅咒这让人厌恶的娱乐时代。
绿妖(作家)
假借的正义对孩子并无帮助
广东人说“食得咸鱼抵得渴”,意思就是说,你既然吃得下咸鱼,就别来抱怨口渴——中国俗语其实是非常有智慧的,我相信它们所表达出的那些朴素而健康的观念,必然根植在一个豁达、开通的社会基础上。
同样的,一直都以炫智形象出现的蔡康永说得更浅显,他说歌星唱首歌真的值那么多钱吗?其实不值,多出来的部分就是来买你的隐私、你的父母、你的兄弟和你一切的自尊。
就像今天我们来看这对夫妇与这个孩子,我们可以想象,李嫣未来的人生必然伴随着闪光灯,人们会在她耳边重复一万次,你的姐姐姓窦,你的嘴唇……类似这样的描述固然冰冷残酷,但是也可被任何普通智力人士早早预见。
那么面对这样的预见,我们能做的只有从容面对——正如她们的父母应该教导她们从小见到传媒要平和,既不要视之若仇敌,更不必待之若家人。大家各守自己的本分,扮演帕帕拉齐或者明星家族。
而对于大众来说,拜托各位也不要拿起报纸就一副义愤填膺的样子,然后很顺手地掏出1块钱,这样的新闻能够刊出就必然拥有它的受众。而过度的甚至是假借的正义和温存关注对于孩子并没有实质帮助。既然她们已经别无选择地出生在玻璃笼子里,那么些微的冷淡、放任或许是我们可以给予她们最大的祝福。
你看看不远的香港,谢霆锋是怎么从大明星之子长成另一个大明星的。
陈汉泽(专栏作家、网站主编)
危机公关的典范
李亚鹏在博客中所说的“南美有一个传说,唇裂婴儿是降临到这个世界的神”,已经成为了一段佳话。李亚鹏成功并且出色地完成了危机公关:将半八卦半同情的观众,变成了全同情。面对媒体的疑虑,他退一步,让大众知道真相——虽然这个真相并不属于大众知情权范围内。
痛斥媒体对弱势孩子的不道德、与媒体交恶、申请司法干预……也是危机公关的一种形式,也是公众人物越来越喜欢使用的方式,扩大隐私的重要性,最近也颇能得到公众的支持。
但李亚鹏的危机公关可以说更高级:媒体在追踪孩子是否是唇裂,追踪的结果,势必会让他们成为高度热点人物,他们的抗拒会带来更强烈的求真——抛开媒体是否正确的讨论,李亚鹏满足了媒体的追踪结果,以让步封住了媒体的进一步追踪,也制止住了流言。包括媒体在内,人们很快形成了对李亚鹏及其家人的同情,把本来是与非的追踪,变得幼稚和肤浅了。
李亚鹏经纪人马葭的应对也十分得体:将电话转到秘书台,过滤留言之后对媒体进行回复,不像大部分内地经纪人不回电话的躲避政策;拒绝采访,但理由充分,李亚鹏的原则是,只要接受采访就不会限制记者的提问范围,现在他有不愿意讲的部分,所以不能接受媒体访问——虽然他拒绝了我的采访要求,但至少这个理由让我觉得十分诚恳。
公众人物总会遇到各式危机,与其痛骂或者躲避媒体和民众,真不如用大脑想想什么是最好的危机公关方式。
袁蕾(记者 专栏作家)
我瞧这次是媒体丢人丢大了
按说明星八卦已经变成一场合谋,没道理再反复讨论是否应该暴露隐私。即使是不关心花边消息的人,成日里被报纸或网站头条轰炸,多多少少也了解谁的绯闻谁的历史。若有新作品发行,明星及经纪人也恨不得生造些新闻出来炒作。
这次的事件,争论者分成两派:一是认为明星就应该为自己的名气付出代价。不能光看见贼吃肉没看见贼挨打,不能由着他们的性子宣传的时候怎么都成,想保密的时候一翻脸开始要隐私。还有一派致力于探索媒体的底线。即使是真实的情况,有什么是应该披露的,有什么是需要心照不宣地回避的。更何况,披露的是一个无辜的小女孩,仅仅因为她的父母是名人,她未来的日子里就要承担更多的负担与骚扰。
两派观点其实都有道理,若中庸一点都皆大欢喜。但媒体的现状如一辆脱轨的车,根本控制不住自己的节奏,所以哪怕是出于善意看起来也仿佛心怀叵测;更何况还有一群惟恐天下不乱的看客。所以,明星与媒体的猫鼠游戏注定要继续这么玩下去,两边分别用知情权与隐私权PK,用良知与底线PK。这些说起来都太虚,但是,能不能稍微都厚道一点呢?
兔唇这个称呼本身就是带有嘲笑与戏谑的意味,但是却铺天盖地地出现在报纸上。这些没有专业素质的记者,或心地不够厚道的记者,能不能用专业名词来称呼啊。腭裂,或者唇裂这词儿不是仅仅用在诊断书上的,虽然意思一样,但是,这是客观冷静描述真实的专业名词。不过说了也白说,“残废人“这个称呼被用了这么多年,哪怕一点身体功能有障碍,都被人们当成废人,社会主流舆论尚如此,再要求媒体有超出觉悟的表现那根本就是不可能的。
所以说,这事儿都要厚道,这次事件,人家名人父母怎么做都没什么可指摘的,尤其是在有可能产检的时候就知道真相但依然坚持生下这个孩子,更显得勇气可嘉。这种小小的可修复病症,不会造成任何后遗症,依然被大肆宣扬,只说明人们的有色眼镜颜色有多么深重。我瞧这次是媒体丢人丢大了。
庄雅婷(专栏作家)
编后:各位都从自己的角度发表了对该事件的看法,再次强调,有的难免失之偏颇。板子到底应该打在谁身上?谁都有自己的理由和苦衷,媒体要吸引读者有什么错?读者的好奇心有什么错?李亚鹏说与不说更是无可指摘,那么错的到底是谁呢?
其实,任何一方都只是整个社会环境的一环而已,谁都不该负全责,同样,谁也不该认为自己是无辜的。我们就像一个合唱队,在不同的位置、不同的声部加入了这场娱乐大合唱。
为了孩子,现在让我们闭嘴吧。
本报记者 许涯男 (责任编辑:小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