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王菲生日,香港媒体爆出“王菲幼女兔唇秘密赴美急救”的新闻;第二天,内地媒体以及网站开始转载;之后的一个星期,所有和李亚鹏(李亚鹏博客,李亚鹏新闻,李亚鹏说吧)、王菲两口子有关无关的圈内人,在出席公开场合时都会被问到是否知道以及此事是否属实。 8月12日,李亚鹏在自己的博客上发表名为《感谢》的博文,向公众确认了女儿患病的事实。截至昨晚,这篇博文已经累计点击量近90万次。
从传闻四起到尘埃落定,李亚鹏和王菲没有采取他们之前从相恋到结合对媒体回避和不回应的态度,而是选择将事件主动公开的做法,避免了一则事关一个小女孩健康的事件沾染上太多“愚乐”新闻的唾沫。
陌生人的疯狂
传闻四起———猜测
其实,关于王菲女儿天生兔唇的传闻最早在5月份就见诸网络各大论坛。港台媒体“放过”这则新闻,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没有确实的证据可以证明事件是否真正存在,因为医院证明、使馆资料都很难从正轨的采访渠道获悉。
不过,平面媒体正式将此事刊登出来却是在王菲生日那天,这也让王菲经纪人陈家瑛在接受采访时语带讥讽:“没想到阿菲生日,传媒送这么大份礼给她。”事实上,8月8日香港某周刊刊登的《王菲幼女兔唇秘密赴美急救》的报道,事实来源十分站不住脚。除了来源于北京机场地勤人员口述、北京协和医院内部传言,其余都是来自于对李亚鹏拒绝出售女儿照片和双方友人很少看过王菲女儿进行的推测。另一方面,由于事件牵涉面较大,如果误报新闻肯定会受到社会道德谴责,因此不少香港娱记在看到这则新闻时也觉得很不靠谱,并觉得这样的报道其实很难拿得出手。
疯狂猜测———证实
在香港周刊爆出“菲女”兔唇之后,内地媒体以及门户网站的跟进以及转载,让李亚鹏和王菲经受了巨大的压力,此外,与两人关系密切的好友以及圈中人也成为媒体“追问”的对象。李亚鹏的干爹张纪中以及王菲好友刘嘉玲在面对媒体的追问时,就斩钉截铁地告诉媒体“小菲女很健康”。不过,事关自己女儿的生长环境,回避也不是长久之计。李亚鹏的博客发表之后,等于正式承认了菲女身患兔唇。此后,不少媒体和记者都对此深表同情,并发送电子邮件要救助同样身患兔唇的孩童,而不少圈中好友则呼吁,希望事情到此为止,不要再给他们家庭带来压力了。
当事人的平静
说感谢女儿名字寄托期许
在博客中,李亚鹏首度证实女儿李嫣赴美治疗的事实,并以无数的“感谢”坦然面对了小女儿的不幸与幸运。据李亚鹏描述,知道李嫣病情的人少之又少,这其中包括协和医院的产科大夫、医院领导及医护人员、会诊的专家、王菲经纪人陈家瑛、使馆签证处的工作人员及少量好友,更多的人,如之前大肆为孩子“叫屈”的李亚鹏经纪人马葭、王菲的好友刘嘉玲,甚至是李亚鹏的干爹张纪中等都不知情。
李亚鹏数次对自己向友人隐瞒女儿病情一事表示歉意,称“这次关系到孩子,而且在极短的时间内有很多繁杂的手续要办,拖延了时间便迟了治疗,一切都是为了女儿能有一个好的求医环境”,也数次感谢那些知情却尽心帮助他们的人,甚至感谢“这一路行程中见到了我们的女儿,在短暂的惊愕后给我们一句问候的陌生人们”。感谢过后,李亚鹏开始对周围所有的朋友们说声抱歉:“现在小女已经接受了治疗,正在家中静养,一切顺利。我们为她取名为‘嫣’,字‘嫣然’。算是对她未来的一份期许吧。父母之心,昭若如此,相信你们一定会谅解我们的失礼之处。”
不追究看清众生相不喜也不怒
初为人父的李亚鹏在博文中显得很是大度:“先前对社会的认知有很大部分来自媒体,基本上是失望的。到今天我的态度是既不会听取律师的建议要去讨个公道,也不会妥协去求媒体放过我们。letitbe吧。娱乐圈也好,娱乐媒体也好,对一切事物的解读都是构建在名与利的基础上的,你又能去要求它什么呢?这次的事情像是一面镜子,让我们看到了一组众生相。除了少数曝料的‘友人’,把孩子病情公示且引以为荣的大嘴人士,用孩子病情作头条新闻的媒体之外,在这段时间的实际接触中,更多的知情者(算不上是我们的朋友,甚至是素不相识的人)表现出令人尊敬的教养和善良。善良也许不存在于少数有话语权的报端与网络,却依然存在于芸芸众生中,我感激而欣慰。”
求平安准备筹款建慈善基金
李亚鹏证实,小菲女已经结束了在美国的治疗,现在已经和母亲王菲一起返回北京在家静养。而李亚鹏也因切身经历孩子唇裂手术整形的经过,准备与几个朋友为唇裂的孩子筹措慈善基金。李亚鹏在博文中写道“南美有一个传说,唇裂婴儿是降临到这个世界的神。国内如同嫣儿之‘神’者每年数十万之众。嫣儿在美国所接受的矫正术在国内尚属空白,我们已在联络美国的医院及国内医疗机构,准备和几个朋友一起捐助一个慈善基金,来帮助这些神灵。希望善良的人们多予支持,希望善在你我之间流动,希望善让这世界更可爱。最后我们夫妇替李嫣再次感谢所有帮助过她的善良的人们。谢谢你们。”
圈内人的声援
张纪中:希望众多的媒体不要再打扰李亚鹏夫妇正常的生活,这些关注已经超出了娱乐的范畴。至于祝福,我会当面去对他们夫妇说。
李冰冰:不管怎么样,也不要因为父母的问题要去写小孩的新闻,不然这样就有点太过,还是手下留情吧!
邬倩倩:艺人应该有自己的私人空间,现在王菲门都不敢出,这是很不好的,希望孩子的治疗能够有个好的环境。
陆川:就算艺人是公众人物,报道也要有个限度,不然就太不人道了。如果这么炒作,对孩子的一生会有很大影响。
宋春丽:媒体首先不应该这么关注明星私生活,这样是没意义的事情,明星自己的孩子如果不幸患病的话,人家会自己去治疗,不明白为什么媒体这样无休止地关注,而且很无聊。
■本报记者|鲁文静|文
短评快
李亚鹏没骂人,谁在挨骂?
李亚鹏初为人父的一篇《感谢》博文,让围绕李嫣的纷扰暂告一段落。不过让人奇怪的是,李亚鹏没骂人,见诸报端和网络的骂声却不断,一副今天不清嗓开骂,明天就要被人说缺德的样子。李亚鹏写下《感谢》的大智慧在于:不定错对,这种坦荡显得难得而又聪明。相比之下,一帮在互掐的媒体倒显得遮遮掩掩。
作为媒体一员,知道王菲女儿兔唇的“新闻”,相信没有人可以肯定地做下“说”还是“不说”的决定,在作为媒体从业人员的职责和社会道德之间做选择,犹豫在所难免。然而,这种保留和观望到了事件曝光后,却成为“正义记者”对“无良媒体”拷问和谴责的筹码,这着实有点抢不到便宜就抢乖之嫌。如果要评说报道这件事有违道德,除了李嫣和她父母,其他人毫无发言权可言。如果说第一个报道“菲女兔唇”的媒体是第一个闯红灯的人,那么与之相比,跟风过红灯者并不显得比较高尚,口口声声再嚷嚷要声讨第一个闯红灯的就更显得有转移注意力之嫌。
作为普通读者,关心小菲女怎么就错了呢?谁家孩子不生病,生病有人关心这实在属于正常,更何况是“熟人”李亚鹏、王菲的爱情结晶。熟人的女儿生病了,不关心才是冷血呢。如今,李爸爸亲自告诉大家,我女儿生病了,由此激起媒体一片“不合时宜”的骂声,这些声音于李嫣的病情无关也无助。新闻午报■鲁文静 (责任编辑:小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