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导演拍的片很好,可在看的时候,我心里有时难免会起些骚动,出点狂妄念头:如果给俺同样的班底,同样的条件,俺也不会比他差多少……
可有些导演,拍出来的电影,我看了会觉得完全没念头,有的话也是:靠,他是怎么想到的?靠,这样也行?靠……#¥%……太靠了……
《亲切的金子》就是这样的电影,朴赞旭就是这种导演。
这部期待已久的复仇三部曲终结篇,相对于前两部,尤其是《老男孩》来说,故事简单了,可讲述手法更复杂;冲突没那么激烈,可情感更细腻了些。 总之,与前两部比,有共性,但更有自己的个性。
朴赞旭在《老男孩》里,是动用一切手段包装动作,动态的东西用得非常多,这个“动”包括摄影机、演员动作、剪辑等因素,在镜头间、在场景间达到流畅的效果。而在《金子》里,他更频繁的使用“相对静态”,或“动、静”结合的表现。镜头里更多是人物动作过后的状态,比如金子和狱友的拥抱,他拍的不是过程,而是拥抱的结果;或是通过剪辑展现动作的不同倾面,比如金子对着两个绑匪开枪的场景,就是几个静态的特写渲染,再接动态的横移,在配乐的衬托下,酷毙了,不亚于《老男孩》那个横移长镜头。
这种手段在《金子》里的运用,给这部影片的叙述风格定了一个调子。很多时候,影片展示在我们面前的,都是一件事的某一两个片断,一个截面,人物动作很少的截面。比如金子与不同狱友见面时,都会有闪回。很多时候,只是几个镜头,十几秒或是几十秒的时间,就把一段本来可以表现得很复杂的故事,简单概括完了。而且,这些片断并不乏某种美丽,哪怕这种美是残酷的、颓败的,就像金子的红色眼影。
这样的处理,在影片前半部分的叙述过程频频出现。于是影片叙述节奏飞快,时空交错,信息量极大,如果一两个镜头你没有注意到,那么你可能就搞不清金子与这个人的关系。如果你足够认真和仔细,你就可以体会到导演的每一处构思,他就像织着一张网,网的中心是复仇对像。
围绕着这个中心,在大部分时间里,《亲切的金子》情节发展并不算曲折,导演在织一张精致的网,各条通路直指被复仇的对象,一个劣迹斑斑的绑匪。而当主角金子到达这张网的中心,用枪指着绑匪的头时,她犹豫了,也许她自己也不知道应该如何处置这名罪魁祸首,因为自己也曾是他的帮凶。而被她抛下的女儿,也说要对她“复仇”,要如何才能真正摆脱“复仇”的阴影?
导演在这个关键时候,拍出了一个奇妙的段落。这个段落是我今年看过的最佳电影段落,它够黑暗、够血腥、够变态,甚至还够幽默、够悲凉、够沉重,最后,它还泛出一点点温暖。这一段的视听语言和内容结合之妙,已经到了惊人的地步。它甚至冲淡了一直有些拖沓和让人头晕的叙述节奏,找到了朴赞旭影片里最有力的武器:无法回避的人生困局,并把这种困局的杀伤力通过正面叙述而达到最大。这样的正面叙述肯定会招来一些人的反感,招来对影片的骂声,但总得有人拍出这样的片子,表达一些我们不敢面对的事情。
这个段落,从众人围坐看录像,到众人吃完蛋糕散去。从紧张到放松,由头到尾都控制得很出色。导演,从开始一直围绕着的网中心,拉出了一张更大的网,这张网把更多人一网打尽,所有带着复仇烙印的人类,他们该如何选择。这是个很沉重的话题,看这个段落时,我也一直在想,让我选择,我会怎么做?金子在最后,在洁白的大雪里,把头埋进洁白的豆腐,她能否得到解脱,是她个人的事。可能还有更多人,被复仇这张网,紧紧地缠住。
朴赞旭说,整部电影就是一个社会的缩影。他所关心的是,现代人为何会有“复仇”的需要,甚至演变为一种渴求的念头。这个话题没有定论,但复仇三部曲已经结束了,不知道谁能给它们下个定论,谁能给这三部惊心动魄、眩目迷人的电影,下个定论?
搜狐娱乐独家稿件,谢绝转载!!
(责任编辑:林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