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岩的另一部新剧《河流如血》的后期即将完成,唯美导演汪俊从幕后走到台前。
对于汪俊来说,很多人是通过《别了,温哥华》一剧认识他的(在该剧中他把凶狠残酷的余士雄演得让人不寒而栗)。事实上,《像雾像雨又像风》、《浮华背后》、海岩剧《阳光像花儿一样绽放》已经让汪俊才华初露。最近,在海岩新剧《河流如血》中,汪导将继续他那“像雾像雨又像风”的唯美风格,为人们讲述一出亲情之戏。
海岩视角首次从天上落到地上
记者:之前您导过海岩剧《阳光像花儿一样绽放》。 此次再导《河流如血》,您感觉该剧与众不同的地方在哪儿?
汪俊:《河流如血》从叙述方式和要表达的内容来说,它都是一部比较平实的戏。以往的海岩剧多以“爱情+案情”为主,这个戏则主要讲亲情,爱情只是一条副线,案情也比较少,只是一个背景。从整个戏的形态来讲,它都比较接近现实,生活质感很强。与《阳光像花儿一样绽放》相比,《阳光像花儿一样绽放》一开始还是比较传奇的,让亿万富翁的儿子去卧底,这种东西跟老百姓的生活没有太多的关系,跟普通的观众有距离。而《河流如血》里面就没有大开大阖、大起大落的情节,它与普通人的情感很接近,是一部具有心灵归属感的戏,能触动到人的心底最柔软的那个地方。如果说《阳光像花儿一样绽放》的紧张情节像是一杯烈酒,那么《河流如血》则更像是一杯茶,它让你去细细的品味、回味,去体会生活中亲情的可贵。《阳光像花儿一样绽放》给人的是震撼,而《河流如血》给人的是感动。
无论从立意上,还是从戏剧形态上,都有别于他以往的作品,我觉得这才是他真正的转型之作。
以前的海岩的戏都是站得很高,通过“神眼”来看待整个事件,像拨弄棋子那样来虚构一个东西。而《河流如血》却是通过人眼来看待,视角跟普通观众是平行的,是对等的,而不是一个俯视的角度。所以,从这一点来说这也是该剧的一个新看点:海岩第一次从天上降到了地上,关注普通人的生活情感的东西。以前的海岩剧传奇性很强,大起大落的情节比较多,《河流如血》则比较平实。《河》关注的东西更广博,更关注普遍性的东西,每个人都要面对到的东西———亲情。
新人表现超越预期
记者:可以说,《阳光像花儿一样绽放》与《河流如血》这两部剧都是描写主人公“成长”的故事,您是如何区别这两个形象的?
汪俊:从两剧的侧重点来说,《阳光像花儿一样绽放》更侧重于男主人公刘川的内心成长,而《河流如血》则侧重于刻画男主人公陆保良近十年的社会成长经历。这两个人物形象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他们与别的海岩剧中的完美、阳光的男主人公不一样,都有一些性格缺陷,都是要经过一个从性格的不完满到性格完满的成长阶段。这样的人物其实更加的有深度,更让人信服,因为人不是一生下来就“高大全”。这也是海岩对人性复杂的一种探索。
记者:海岩剧通常启用新人,《河流如血》也不例外。
汪俊:是的。海岩剧的特点之一就是选用20岁出头的年轻演员,这么年轻柔嫩的肩膀却要担起一副沉重的担子,这对演员来说尤其是新人要完成演出任务难度很大。你想一辈子的经历要让20岁出头的年轻演员来体现,要求相当高,很多都是他们体验不到的,想表现出来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所以,在表演过程当中就会对这些年轻演员提出严格的要求来。没办法,只好要求严格点,以尽可能达到剧中想要的效果。
记者:听说,您一直对新人黄明和王媛可赞赏有加。他们真的“初出茅庐”就能立住戏吗?
汪俊:他们的表现不错,超越了我的预期。老实说,在后期剪片的时候,他们的表演把我深深打动了,常常会禁不住落泪。这有“自夸”的嫌疑,但事实就是如此。张华
(责任编辑:宋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