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话年度大戏《荒原与人》前期排演工作日前已经完成,7月4日下午在国家话剧院排练场,全剧首次接受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及北京民间剧社近三十余名戏剧观众的审视,7月7日起即将进驻解放军歌剧院进行最后的舞台合成等工作。
在排练过程中,剧组曾多次邀请媒体记者和大学生观看排练和片断,倾听他们的感受。导演王晓鹰说,媒体记者和喜爱戏剧的大学生,虽然有相当的专业性,但也不可否认他们也是年轻人,他们的感受也反应着年轻观众的感受,故而媒体记者的意见对于我们来说便有着双重的含义。
显然,这部戏在年轻观众中的反应不尽相同,有的人自始至终蹙眉冷静观看,有的人在两个小时十分钟的观看过程中几次抹去眼角的泪水。但是在会后的座谈中他们表示,他们是在用不同的方式感受这出戏传递出来的信息。这种信息或让他们思索,或让他们伤情,但都是同样的震撼。
知名青年剧评人水晶说:“尽管知青的那段历史与岁月于我或我这一代人而言极为陌生,但剧中涉及人物的情感与困惑,却似乎从来未曾远离过我们。正象梁漱溟在解释为什么每一代人都会思考同样的哲学问题时所谈到的那样,我们可以不必关心为什么1+1=2、太阳是恒星、地球是行星这类已经被证明的问题,却不得不一代又一代地同样面对关于个人生命与周遭世界关系的种种追问。这种追问不会因为时间的推移而消失,前人在苦难与幸福面前的种种际遇于我们而言也有着别样的昭示意义。通过跨越时空的戏剧呈现,我们观看了前人,也悄悄地询问了一遍自己。”
这部被很多媒体冠以“知青题材”的戏剧,在舞台上展现出来的风貌,绝不仅仅是怀旧,它把所有的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体过会的自己与自己撕心裂肺的搏斗直接的呈现在观众眼前,也把时过境迁后仍无法释然的痛悔一语道来。故事的背景虽是当年,但是所有的痛苦和困惑都并不遥远。正如导演王晓鹰在他的“导演的话”中所希望的那样,“今天的《荒原与人》不是单纯为了怀旧的,我们希望在今天的年轻观众与三、四十年前的同样年轻的生命之间建立一种心灵沟通。由困惑、迷茫而追问、寻找;由追问、寻找而挣扎、搏斗;与环境搏斗,与他人搏斗,更与自身搏斗……在这些无休无止的困惑、寻找和搏斗中领悟爱情的意义乃至于生命意义,这是每个时代的年轻人都可能会经历的人生路程,而真正具有经典性的戏剧作品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7月7日晚八点,《荒原与人》导演王晓鹰将带领剧组成员房斌、万茜等走进北京文艺台调频87.6“演艺沙龙”的直播间和听众交流过去和今天年轻人的情感与追求。
(责任编辑:阿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