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王润)“《荒原与人》这个戏,是我搞戏剧创作30年以来,自认为真正有点价值的作品。”曾经创作了《小井胡同》、《正红旗下》、《万家灯火》等多部优秀话剧的著名剧作家李龙云这样评价自己二十多年前的心血之作。7月12日,作为国家话剧院2006年度重头大戏,《荒原与人》将由王晓鹰导演搬上解放军歌剧院的舞台,借残酷荒原上的青葱岁月,别样人生中的炙热爱情,来直面当代人的“心灵荒原”。
由当代著名剧作家李龙云1985年创作的话剧《荒原与人》,是中国当代戏剧创作中极有分量的一部作品,1988年获得曹禺戏剧文学奖;1989年获建国40周年荣誉奖。先后被收入《20世纪中国文学大师文库·戏剧卷》、中央戏剧学院教材《古今中外60部经典剧作》、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华戏剧百年精华》,并被译成德文、日文等外文版本在德、日等国出版。这部曾以《撒满月光的荒原》为名的戏剧,二十余年来多次被不同的国内专业团体搬上舞台。
虽然取材自那个非同寻常的时代和生活,但李龙云表示:“荒原”并不仅是地域、空间的感念,而更多表达的是一个心理概念,是一种人类意义概念上的精神荒原。“如果单纯停留在反映知青生活层次上没有意义。这个戏不是怀旧与反思,而是要和今天的生活相结合。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我们都是‘荒友’。”李龙云这样解释“心灵荒原”的概念:“人,总要某种信仰的支撑才能生存,但当旧有的信仰在人身上逐渐失去力量,而生活往往又不能迅速提供一个新的信仰来弥补人精神上的空虚,人的头脑里出现了一个可怕的空间,人性的天平随之打翻,人性开始流动。这种‘两次信仰之间的状态’,就是心理荒原状态。这部戏力图接触一些人类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人在命运面前的倔强与悲壮;人在大自然面前的自尊与自卑;人及自身与生俱来的弱点的对抗与妥协;人在重建理想过程中的顽强与苍凉,人在寻找归属时的茫然无措……世界上最残酷的斗争,是人与自身的搏斗。”
“这个写于二十年前的剧本即使在今天看来依然散发光芒,剧中人物的痛苦仍然折磨着当今的人们,精神的‘荒原’不曾消失,信仰的真空依旧存在。”国家话剧院副院长、著名导演王晓鹰盛赞《荒原与人》是中国新时期戏剧创作非常引人注目、非常重要的一个剧作,曾经被林兆华、徐晓钟等多位戏剧界大腕垂青。但他也承认“这个戏的排演难度非常非常大,剧本中有70%至80%的台词都不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对话,而是一种精神独白。如何表现这种人精神上、灵魂上的游走,非常具有挑战性。”国家话剧院几位年轻的实力派演员房斌、万茜、侯岩松、黄蕾、王新、陈希光等担纲主演,两个月的排练,被演员们称为“痛苦”、“灵魂出窍”但又充满激情、颇多收获的过程,大大激发了演员的创作能量,将会展现一种非同一般的表演状态。
毋庸置疑,《荒原与人》和国家话剧院近几年出品的一系列重头大戏一样,严肃而深沉,关注人们的心灵和灵魂世界,充满艺术和思想追求,但在目前充满时尚、娱乐气氛,强调市场、票房的环境中,是否能够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确实很难预测。这也许正是严肃戏剧在当代生活中所要面对的“心灵荒原”。
(责任编辑:阿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