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躺着一位伟大的演员,直到她生活的最后一刻,她还在演戏。”—英格丽· 褒曼墓志铭
在美女如云的好莱坞,英格丽· 褒曼不算最美的那个,但无疑,她是最特别的那个。
因为父亲的宠爱,小时的褒曼可以尽情地追寻自己的演员梦想。事实证明,疼爱她的父亲是正确的,她成就了上个世纪四十年代西方银幕上的一代传奇。清新、真实、固执,这样的褒曼,颠覆了好莱坞的奢华惯性,也倾倒了芸芸众生。而银幕下,褒曼用一生的追逐来寻找自己的珍爱,虽然总与绯闻挂边,虽然背负着诸多骂名,但她活得如此真实率性。 她的精彩,不仅仅在于三次奥斯卡获奖,还在于她对人生从不言悔。
所以,对于这样的一位女子,连上帝都是分外怜惜,让她在1982 年8 月29 日——67 岁生日那天轻尝了最后一口香槟后,微笑着归去,一切从容淡定。于是有人说,她是上帝派到人间的天使,时间一到,按期收回。
1921 年褒曼与父亲合影。虽然三岁就失去了母亲,但父亲给予了褒曼诸多宠爱,让她可以自由追求演艺生活,不过可惜在少年时期,父亲也离开了人世。
初为人母的褒曼,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母性光辉隐隐凸现。
初遇牙科医生彼得· 林德斯特罗姆时,褒曼还是一个情窦初开的小女孩,当时这对金童玉女的搭配,羡煞了旁人。1937 年7 月10 日,他们的婚姻就此开始。但最后褒曼选择离开,让这段婚姻成了一个遗憾的句号。
男人与女人之间是否存在友情?也许看看褒曼和加利· 格兰特,你就有了答案。拍完《美人计》,格兰特发表了他著名的讲话,“好莱坞应该每年给褒曼颁发一个大奖,无论她当年拍片了没有”。而数年后褒曼遭遇记者追问与罗塞里尼分手事件时,格兰特也挺身而出,保护了褒曼。他们终生的友情相信是彼此珍贵的财富。
意大利导演罗伯托· 罗塞里尼也许让褒曼最刻骨铭心,1948 年,他们因拍摄《斯特隆波里岛》相识,褒曼陷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丑闻之中—还未与彼得离婚,便生下了罗塞里尼的儿子。他们顶着巨大的压力走到了一起,孕育了三个儿女,褒曼甚至因此离开了好莱坞数年,但两人最终依然分道扬镳。也许,相守终生,需要的不仅仅是爱情。
1945 年英格丽· 褒曼凭借《煤气灯下》一片首当奥斯卡影后。左为经纪人大卫· 塞尔兹尼,右为第一任丈夫彼得· 林德斯特罗姆。
我们最初认识英格丽· 褒曼是在《卡萨布兰卡》,影片中她温柔而又迷茫的眼神,她和亨弗莱· 鲍嘉之间若有似无的牵挂,让我们看得如痴如醉。却不知道,当时是因为没有正式剧本,对于未知的结局,褒曼不得不采用这样的眼神表演。一切误打误撞,一切却冥冥中自有天意。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人亦是如此。只是当我们无缘亲眼见识当年英格丽· 褒曼的绝世风姿,那就只能在后人身上寻找她的影子,或许只是一个眼神、一个表情。不完全像不要紧,我们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最爱的英格丽· 褒曼。
明星后来人
伊莎贝拉· 罗塞里尼可以说是褒曼四个孩子中最得其精华的一个,也是唯一投身于演艺圈的一个。她与生俱来的美丽,让我们看到了一丝褒曼的身影,不过她身上的时尚气息取代了其母亲的怀旧清新风格。
这张戴着帽子的褒曼,让我想起了凯特· 温斯莱特,两个人身上的古典味道不谋而合,不过不同的时代总会烙下某些印痕,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她们都是性格女子!
文字 丫丫 图片 本刊资料 责任编辑 王馨悦 设计 Vanilla
《kiss新视听》杂志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林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