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话剧院副院长王晓鹰、演员杨青做客搜狐谈《哥本哈根》
今日嘉宾:
王晓鹰:话剧《哥本哈根》导演;国家一级导演,戏剧学(导演学)博士,国家话剧院副院长。
杨青:话剧《哥本哈根》主演;国家一级演员,1982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本科。代表作:《渴望》
主持人大鹏:各位搜狐网友大家上午好,我是大鹏,欢迎您参与我们今天的明星在线,今天请来的是话剧《哥本哈根》的导演王晓鹰以及主演杨青与各位网友交流。 两位嘉宾分别跟线上的网友打一下招呼。
王晓鹰:各位网友大家好,我是国家话剧院的导演王晓鹰,非常高兴能够在网上与大家交流。
主持人大鹏:国家话剧院的导演,王导非常谦虚,没有把自己的整个名头说出来,我手中关于您的档案上写着国家一级导演,戏剧学、导演学的博士,而且是国家话剧院的副院长,感谢您今天到搜狐来。杨老师跟网友说几句。
杨青:各位网友好,今天能够在网上跟你们聊天非常高兴,我叫杨青。
主持人大鹏:著名的,我们可以叫表演艺术家了,在表演上的功力相当深厚。大家可能对杨老师最熟悉的就是在《渴望》里面曾经扮演过月娟这样的角色,这么多年了,预告一打出来,网友们对杨青名字很陌生,但是一进来看到这张照片,有很多人留言,怀念当时的那部戏。
今天我们主要讲讲二位合作的一部话剧《哥本哈根》,在明天东方先锋剧场开始演出。先请两位嘉宾简单介绍一下这部戏的大概内容、具体的看点。
王晓鹰:《哥本哈根》这个戏是国家话剧院2003年排的,已经演了两年多,差不多有80多场。这部戏在2000年到2003年的这段时间在世界上演出的范围非常广,欧洲每个国家都在演这个戏,美国的城市,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以色列都在演这个戏,当时称为哥本哈根现象,讲关于原子弹制造的历史,其实在讲参与原子弹制造顶尖的科学家,比如给希特勒造原子弹的首席科学家海森堡等,关于原子弹制造经历当中他们内心的一些矛盾一些痛苦。
主持人大鹏:剧的背景是真实的故事?
聊天现场
王晓鹰:对,海森堡是当年二战时给希特勒研制原子弹的首席科学家,还有他的老师,还有第三个角色杨青扮演的玛格丽特是老师的夫人,这三个人物在历史上是真实的。去年在北师大演出的时候,杨振宁教授看过,他看过之后说当年这戏里的三个人都是他的朋友,他都认识。
主持人大鹏:《哥本哈根》在美国获得话剧奖,是有标志性的文化事件。带到中国来怎么变成中国观众能够接受的作品?我们在这部戏里面有没有加入自己的改动?
王晓鹰:这部戏前几年在世界上广受关注,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在艺术上面非常有个性,在表达人物表达剧情方面不像以前看得戏那样有一个很清晰的剧情线索,而是从三个人死了以后的灵魂在天堂追溯过去的生命经历,追诉过去解不开的结这样的方式结构这个戏。
舞台上同时出现很多信息,包括原子弹制造历史的信息,包括二战的信息,包括关于物理学、量子力学的信息,还有科学家内心情感历程非常复杂的信息。一个制造原子弹的人,他要制造出来带给人类的影响,在他情感上面的压力跟我们日常生活当中一个人遇到的压力会非常不一样。这个戏同时传递的信息会非常丰富,而且是复合式的,不是一个单线索的。
我们在排这部戏的时候,希望把戏的内容能够强烈也很清晰让观众感觉到,除了演员的精彩表演,需要表现人物里面思路的跳跃,要演得非常细致,演得非常准确,把人生复杂的情感演得强烈。除了这个以外,我们在舞台的视觉和听觉上也想了一些办法,做了洁白的布景、洁白的树,表达不同的思维空间的时候,打开门以后有不同的思维空间进出。
最主要的是因为这部戏涉及到原子弹,涉及到原子弹给人类带来的威胁,涉及到原子弹给科学家带来心理上巨大的痛苦,我们寻找了很多真实的原子弹爆炸资料。包括美国实验第一颗原子弹的时候,在实验现场拍下来的实验场资料,包括广岛受原子弹轰炸之后的资料,包括日后很多年大当量的原子弹包括氢弹实验爆炸之后拍下来的真实镜头做成VIDEO,演出当中有几个场面,随着演员的表演放出来,强化剧情,强化情感。
米否:这部戏还会到大学巡演吗?我看过,效果非常好。
王晓鹰:我们18号刚刚在北京工商大学演了两场,这两年内我们去了很多大学,我们有一个“精品戏剧进校园”的活动,后面我们可能会去清华大学、北理工大,可能会去别的学校。这部戏是非常合适在校园里面给大学生表演的。
主持人大鹏:是不是舞台背景做一些适当的改动?
王晓鹰:基本没有,我们在大学里面保持这个戏原来的样子,原来的品质去演。
米否:舞台背景那棵树为什么要用白桦?
王晓鹰:整个布景不仅是树,墙、椅子、人物从头到脚的服装都是白颜色的,甚至演员头发上都抹了几缕白色,体现非现实的空间感,他们讨论的问题不是生活层面的问题,包括科学也是讲得非常高层理性思维的科学。涉及到原子弹,涉及到原子弹带来人内心的痛苦,这些都是思维层面上的东西,希望制造的演出空间给观众感觉不是在现实生活当中发生的具体故事和在现实生活当中产生的具体喜怒哀乐的感觉。
主持人大鹏:有一个问题问杨青老师,刚刚接到这个剧本的时候是什么样的感觉?
杨青:刚开始看这个剧本很困难,看不明白。但是我在接这个剧本之前,知道这部戏是由王晓鹰导演导的,很多年来一直是我跟王晓鹰导演合作的心愿。我给导演打了一个电话,我说这个剧本看了半天看不懂,我为什么要跟王晓鹰导演合作?他这么多年在戏剧在艺术上是非常值得我佩服的,我想这样一个导演能接这样一个本子导这么一部戏一定有很高的地方。我想跟王晓鹰导演合作这部戏,所以努力去看本子。
导演说你看明白了吗?我说我没看明白。导演说没看明白怎么办?我说不知道怎么办,就靠导演了。后来经过我们反复的读剧本,经过反复摸索,这个剧本真是耐人寻味。我们三个演员应该说反复看这个剧本,反复读这个剧本,反复揣摩这个剧本,不下十几遍。通过读剧本再加上后来我们和导演在一起工作,从看剧本到现在我们演出这部戏快一百场了,每一场演出都会有很多新的东西给予我。我太爱这个剧本了,从看不懂这个剧本到现在爱这个剧本爱得觉得跟我的艺术生命联系得非常紧。我不去演它,不想这个戏我都觉得很难受,到了这个份儿上。
主持人大鹏:演了将近一百遍?
杨青:80多场,快一百场了。
主持人大鹏:每次演都不一样?
杨青:每次演都有不同的感受,它的文字和它的整个剧本像个魔方似的,怎么琢磨都有新的东西给你,每次演出的时候,或者对词的时候都会有新的东西给予你。不像我拍过的其它剧,几遍以后或者演过十几场以后觉得没有什么新的东西再给予我了。
王晓鹰:简单重复以前的了。
杨青:这个不允许我简单重复。
主持人大鹏:背台词相当辛苦了?
杨青:是这样的。因为这个剧本和我们通常见的剧本是不一样的,按照我们导演解释,这个剧本是文学性的,属于散文式的,散点式的剧本创作。我们不能按照我们看原来的常规的剧本按照很顺的逻辑思维去看,我们在读剧本,在理解人物理解剧本,有时候从后往前,有时候从中间往后再往前,翻来复去才能够把剧本读透。这个剧本的语言来背台词,我的语言还相对好一些,科学名词少许好一些。作为两个男演员,尤其我的丈夫大量物理的方程式乱七八糟说的那些东西听的时候是很费劲。有时候我想怎么背下来的,就这么背下来的。
石头:王导,这部戏的台词酣畅淋漓,演员们很辛苦,有没有B角储备?
王晓鹰:目前我们没有B角,也许以后还会做这个考虑,很难想象还能有几个演员能比他们演得好,或者达到他们现在的表演水平。说实在的,这几个演员为了演这部戏付出的创作能量是排一般戏的两到三倍,把这样一个戏的人物琢磨下来,说得酣畅淋漓的台词,转化自己的语言,而不是用背书的方式去念,他们演得很辛苦。
网友:这次在先锋剧院演多少场?
王晓鹰:一共八场,21号、22号、23号,星期一、星期二休息,星期三到星期天,最后一场是4月30号。
(责任编辑:悠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