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娱乐讯
第25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昨夜颁出,《黑社会》成为最大赢家,但内地几乎所有媒体都将这位大赢家署名为“龙城岁月”——尽管导演杜琪峰曾公开对媒体说:“《龙城岁月》这部电影跟我没有关系。”有趣的是,今天央视一套《午间新闻》屏幕下滚动新闻字幕里尽赫然出现了“黑社会”三个字——这里,我代杜琪峰向中国内地媒体的老大表示感谢,并同时讪笑一下那诸多根狗腿。
作为香港金像奖的银禧之庆,这次颁奖礼突显了“香港制造”的重要性,这种态度是弥足珍贵,并值得人们尊重的。在港产片从市场到品质不断地滑坡惨景中——人们在看到其背后文化/体制的压力/壁垒的同时,更加会看到的是香港电影人不懈的努力——现在,香港人依旧在强调自己的风格,自己的影人,自己的电影,这是一种文化上基于独立欲望而释放的勇气、霸气与不服气——在对过去时代里的经典制造的自豪之后;在对以后时代里勃勃不糜的展望之前。
仅《黑社会》的片名,就已将这种态度咄咄逼人地张扬出来。尽管有人说《黑社会》是香港黑帮类型片的终结,但这个人结尾的一句话是:“更是开始。”若有人觉得这部电影不是杜琪峰最好的作品,我同意,但我们更要为以杜琪峰为首,尽管明白这种类型片在确定主题的同时亦几乎破灭了它们在内地院线上档——若不被大卸八块后抛肢弃首的话——却依旧坚持着去拍的香港影人们,鼓掌。
关于杜琪峰坚持不出席金像奖,似乎有一丝矫情,却也是一种态度的坚持。尽管香港后辈好的导演在这一两年里还算后浪逐前浪(不像台湾,果真是“不见后浪逐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但香港电影宏观的场面与品质还是靠从黄金时代过来的那批老导演,那么,这批已戴上冠冕的人最需要的,正是坚持二字。
但这里的坚持,更重要的是指文化上的独立,包括香港电影里都市童话与底层关注这两方面,却不是敝帚自珍的意思。请查阅这届金像奖的获奖名单,除了《可可西里》一部之外,都是香港制造,但这些港产片在美学、风格、经营与影人结构上却越来越呈现出国际化的态势,譬如《头文字D》的动漫影效或《如果·爱》的歌舞性质,以上证明了香港电影开放的一面,当然是好的。但我相信,金像奖永远不会变成上海电影节这样一个所谓的“国际电影颁奖礼”,并祝愿它亦不会如台湾的金马奖一般,因苦于自己没有料,而将今天的自己变成一个似在对全部华语电影的评核机构。
关于这次奖单是否公平,我是觉得至少要给80分。《无极》一个都没得是在预料之中,《七剑》一个也没得,哈哈,让那些迷恋大投资、大制作的人好好关上门去想想吧。我反而觉得这届金像奖提名名单是不够公平的,特别是对于一些新导演来讲,他们去年拍出不少颇具诚意/新意的作品。
关于这次颁奖礼本身的场面与程序,委实觉得从央视过来的那两位主持人有搅屎棍之嫌,无论走红地毯时紧张到智弱的拦截,还是后台对获奖者脸笑到僵住的访问,与整个颁奖礼的气质格格不入。以及刚开始时插入的那场莫名其妙、冗长的音乐剧《电影之歌》,这都应是我上文提到的体制壁垒罢。
坚持拍香港电影,坚持为香港影人发小金人——这样才有明天。
搜狐娱乐独家消息,转载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林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