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搜狐嘉宾聊天室。
主持人:今天搜狐娱乐请到两位非常重量级的在中国戏剧界和文学界非常重要的人物,一位是余光中大师,一位是田沁鑫导演。非常感谢两位来搜狐作客。先请两位讲一下这两天新版《桃花扇》上演以后自己的切身感受,会不会新戏上来会有一些忐忑。
田沁鑫:首演那一天晚上有一点平静,在后台虽然大家的情绪有一些高涨,那天晚上有一种感觉,似乎会成功,首演会顺利。 有一种人气,有一种气场。
主持人:余老师当时有访问说您哭了。
余光中:对,当时我心情没有忐忑,我是原来读者的身份,我在南京读大学的时候,就读了这本书,可是当时从来没有看过昆曲,也绝对没有料到隔了这么多年在台下有机会观赏它的演出,我是一种很怀古的读者,然后很兴奋的观众,双重的心情坐在台下,三小时过的很值得。欣赏到一本名著把它具体化,把它生动的呈现在面前,那种喜悦。可是因为它的背景是历史的悲剧,又是爱情的挫折,再加上唱腔声段的感动,所以有好几个高潮的地方我就流泪了。
主持人:我们知道原著是44折。但这一版时间三个小时已经很长了,你把压成了6折,余老师这边肯定和导演这边做了很多的互动。
余光中:没有,我是坐享其成。主要是田导他们最初的规划。
主持人:田导当初您怎么考虑的,从44折里挑出6折,是怎么挑选的。
田沁鑫:余先生客气了,其实他有亲笔信指导我们的,开始请到余先生以后,就像刚才进来之前和余先生沟通的,我们作晚辈的还算没有对不住您老人家的文学大师的名号,这次我们还是很努力,而且很有压力。在作《桃花扇》的时候,重要部分就是把它节选出六出,主要突出乱世情爱,这是我们一个主题。以侯、李的爱情为主线,里面有两个守阵的将军。配合前面侯、李的情感一起,展现了比较有规模的昆剧。
有了这样一种前提,我们改编的时候,围绕这样一种核心去做。浓缩了六出文武场面并重,还有突出侯、李爱情这样的结构。现在看来做的结构,我们认为还是比较紧凑的。
主持人:我很早以前在小时候看过原本,原来的唱词本,应该从闹学这一部分开始,而我们这次《桃花扇》开头是两人游湖相遇,以前也看过《牡丹亭》,总觉得,中国的爱情故事里,男女相逢这方面,可能《牡丹亭》是唯一比较纯粹的爱情故事:两个人梦里相遇,有这么一种男女关系,始终逃不掉花前月下。我当时看他是不是来找一个漂亮的姑娘,这是中国的传统戏剧里没有办法解除的一个部分。我特别喜欢你对史可法的处理上,左良玉和史克法是不同的,包括左良玉曾经逼宫那段,史克法守扬州城的那一段,第二段史克法殉国那一段,我也很感动。包括在我看来,这可能是一个明线和暗线的故事。
田沁鑫:双线并行,突出何李爱情,重点是儒家的一种精神。这是余先生说的。
主持人:您是怎么看的余老师。
余光中:大臣遇难殉国。这是一种儒家的精神。候方域虽然复社中的人,但是他的担当没有比香君的单纯。越加显得香君的可贵。这是一个基本保留的。同时我觉得这个节奏的把握很好,这个戏是由慢而快,然后由静慢慢进入动,然后再很静静下来,这个三步,这个变化,这个节奏控制不行,这个由慢而快,然后回归慢,由静而动回归为静,这个当中分为文场和武场,分出了爱情和国恨家仇。
主持人:这个戏马上会到国外去,你会不会担心国外的观众不了解中国的历史背景而看不懂,因为登场人物非常多,包括中间的武戏开始以后,可能很多人搞不清楚,这个部分怎么解决。
田沁鑫:4月份我跟舞美设计去一趟瑞士,看看他们的舞台,我们也考虑它的直接的呈现方式,观众是不是能接受,昆剧的舞台表现形式,我们会偏重于展示,会做一个展示的演出,里面内容我们要压缩。尽可能我们要把它简化一些。做一个精缩版,在节目单上可能要重新做一份,让国外读者明白的,比如要有一些解释,在舞台形式,我们可能会在舞台两侧,包括演员化妆,穿服装我们都会做起来,这样外国观众会在视觉上容易接受这是一个中国东方的很经典的艺术,它的一个展示性的演出。形式上能接受,内容上要精简一些就是这样。
主持人:基本上我倒不太担心时长的问题,我曾经有一次在爱丁堡看过一个十小时的一部戏,看完以后,反而对于戏剧的感受大大增加了。
网友:田导当初在四大昆曲当中为什么选择了《桃花扇》。当时的初衷是什么?
田沁鑫:因为《牡丹亭》《桃花扇》这些都是最有影响的,因为白先勇刚做完《牡丹亭》,我本来很想做《牡丹亭》,《长生殿》也是刚刚做完,重复没有什么意思,再有一个最重要的,我跟江苏省昆剧院合作,江苏省地处南京,就在秦淮河周边活动,我觉得应该排《桃花扇》是比较符合这个剧院的状态,就这么简单。
主持人:去年一年您基本上就是在南京和北京两地奔波吧,您对现在南京目前的感觉,在什么地方你感觉还有一些原来的影子吗?
田沁鑫:还是有一点缘分的,我去了缅香楼,我进去是李香君的感觉,因为我是女性,我一进门的感觉是侯方域的感觉,非常奇怪。顺便转变成一个侯方域的感觉,我能想到楼上跑来跑去的姑娘,上了楼以后,推开窗户一看,隔着秦淮河,上面也有门扇窗户,我想在明朝的时候,肯定有小姐妹晒衣服,秦淮河也比较干净,秦淮河靠船只作为交通的一个流动的交通工具,所以秦淮河上有很多船只。我当时这个感觉一下就有了,就因为我那一个感觉,2001年的那个感觉,后来又有缘到江苏省做《桃花扇》,真的很有缘分,赶上一次下雨,南京人下雨的时候是不游船的,哪天没有一条船在秦淮河上,我跟另一个朋友说去租一条船去。有一种烟波浩渺的感觉,不能说浩渺,起码是烟波,就我们一条小船在秦淮河上,感觉很好,秦淮河有历史鉴证,有很多情爱故事在上面发生,这样一条河给了我这次创作提供了很多灵感。
主持人:余老师是南京人?
余光中:对,我生在南京。
主持人:您幼年时候对秦淮河的记忆肯定跟我们这些人不一样,旧时的秦淮河什么样子。
余光中:小时候父母经常带我去夫子庙,就在秦淮河边上。像戏里的莫愁湖老提到,好象没有玄武湖,我们小时候是在玄武湖,金陵大学生离玄武湖很近,我离开南京的时候,已经21岁了。中国古典文学已经满熟悉了,以前是秦淮河讲到商女不知亡国恨,可是李香君这个商女是知亡国恨的。刚才讲到欧美接受的问题,我前天晚上看的时候,上面的字幕我看,字幕下面的英文我也看了,英文翻译得很好。如果再有什么法文版等等。我想现场的了解应该没有问题,就是事先的说明书,要假设他们对这些背景一概不知,要给他们起码的一些背景知识,让他们跟进。
(责任编辑:虫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