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财经 - IT - 汽车 - 房产 - 女人 - 短信 - 彩信 - 校友录 - 邮件 - 商城 - BBS - 搜狗 
搜狐首页 >> 娱乐频道 >> 大陆 >> 大陆娱乐新闻 >> 陈道明选角 >> 媒眼“道”明

陈道明特立独行的文人生活

YULE.SOHU.COM 2005-08-02 11:50  作者: 徐林正  来源: 搜狐娱乐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0)】 【收藏本文 收藏本文】 【热点排行】【推荐】【字体: 】【打印】 【关闭
张靓颖沈阳拍写真
图:关咏荷产后家庭照首曝光
章子怡愿为"他"息影结婚生子
小S婆婆4千万豪宅慰劳媳妇
大牌明星们的卖身契曝光(图) 徐静蕾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感历程
蒋雯丽曾落榜张国立曾当工人
林青霞首度回应婚变传闻
陈道明特立独行的文人生活
 

  2001年末的一天,在北京香格里拉饭店,著名演员陈道明接受了记者的采访。留着胡子的陈道明,温文尔雅,侃侃而谈,不时冒出一点书生意气。他就静静地坐在记者面前,让人感到他的淡泊和宁静。

  而这段时间,由陈道明主演的《康熙王朝》播放正酣,陈道明拒绝了一个又一个记者的采访。

  1971年的一次“逃亡”一次选择

  我那时对职业有三个梦:一个是医生,因为我们一家子医生;另外一个是外交官;第三就是律师,就这三个。如果现在我来选,我真是不太可能会考戏剧学院之类。 ——陈道明

  陈道明步入演艺界只缘于一次“逃亡”。

  1955年,陈道明出生于天津一个中医世家。父亲是医学专家,从事医学理论研究,具有丰厚的文化修养。这让陈道明至今佩服不已:如对于古典诗词,你念了上句,父亲下句就脱口而出。“文革”之后放老唱片,京剧戏文,上句一来,他下句就跟着走。

  父亲并不希望陈道明当演员。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陈道明也根本没有想到有朝一日会走向这么一条演艺之路,更没有想到今日可以成为中国屈指可数的优秀演员。陈道明说:“我那时对职业有三个梦:一个是医生,因为我们一家子医生;另外一个是外交官;第三就是律师,就这三个。如果现在我来选,我真是不太可能会考戏剧学院之类。”

  记者多次向陈道明问起他中学以前的生活,他说,真的很平淡,什么也不突出,更没有冒出什么表演天赋的苗头。但历史往往充满了戏剧性。陈道明在天津十二中上中学的时候,遭遇“上山下乡”的大潮,陈道明非常害怕,怎么办呢?于是想到了“逃亡”。那段时间,部队的各个文艺团体都在招生,中学老师经常让陈道明去看看。

  陈道明在学校并不属于文艺骨干,甚至不是学校宣传队的,对当演员没有太多的幻想。有一次,天津人民艺术剧院来十二中招生,陈道明表示坚决不去。老师就动员了跟陈道明特别好的三四个同学,把陈道明“押”到考试所在地宣传队。

  当时天津人艺有三四个老师来主持初试,宣传队的人先考,陈道明他们就在外面等着。宣传队都是能歌善舞的那些人,他们各显神通,很快考完了。

  最后主考老师问:“还有没有人?”陈道明的三个同学说:“这里还有一个。”同时把陈道明推进去了。陈道明说:“我不考,我不考。我不会,什么都不会。”于是扭头就走。

  陈道明这一“扭头”,引起了老师的好奇:“回来,回来,你为什么不考?”陈道明说:“那是宣传队的事,我不是宣传队的。”

  主考老师“不拘一格降人才”,开始了一系列的发问:

  你会什么乐器吗?

  ——会!

  你会跳舞吗?

  ——会!

  说起来非常有意思,陈道明的面试居然都是别人代替的——所有的“会”都是那些铁哥们同学给抢答的。这些回答带着好玩,带着起哄,带着纯洁,回答得“理直气壮”。弄得陈道明浑身不自在,黑黑的脸蛋变得通红。

  过了几天,天津人艺打电话来,让陈道明去复试。陈道明感到很纳闷:“我说这奇怪了,老师眼睛出毛病了,脑子有问题。”就去了,连续去了三次。很快,陈道明就收到了天津人艺的录取通知书。当时,他父亲并不愉快,一声长叹道:“接受这个现实吧,当个职业做吧,但是你能做别的的时候,最好不要做这个。”

  30多年前的一次“逃亡”,“逃”出了一个当代中国很具实力的优秀演员。陈道明说:“我走这个路很正常。最初没想过这个职业,后来因为是躲避‘上山下乡’,然后就混进这个队伍。后来就到了戏剧学院,没有太离奇的经历。”

  他甚至表示:如果再有一次当演员的机会放在他面前,绝对不会珍惜。

  30年来30部戏一路“道明”

  人生哪有都顺的,肯定有不顺的,顺是相对不顺而言的。比如具体的有一段时间,我演得完全没得演了,完全靠经验。怎么办?重新找我。找不认识的我,找没有挖掘的我,找没有表现的我。——陈道明

  可以说,陈道明的演艺之路相对一帆风顺,正如他的名字。陈道明说:“因为我命好。我的心态一直比较好,没有觉得特别差,没有脱轨的感觉,没有什么再启动的感觉。我觉得始终在轨道上,但并不是跑得最快的。”

  事实上,陈道明真正做到了一步一个脚印,光学员就当了10多年。这包括在天津人艺的七年和中央戏剧学院的四年,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十年磨一剑”。

  面对记者,陈道明蓦然回首:“我们这一批跟现代演员不一样,我们就是从群众演员干起,真是群众演员,在舞台上,一句台词也没有。我们当时算是比较正常吧,这是一个势必要经过的路,当时心态跟现在不一样。没有想出校门就开奔驰,拍完片子就可以买房子,没有那个概念。我们也不能要求现在的年轻人像我们那么干。我们当时的投机性比较小吧,机会主义比较少。现在呢……其实演出这一行,是要靠机会,但不能把它变成必然。现在好像已经变成了必然的了。”

  1982年,陈道明从中央戏剧学院毕业,分配到中央电视台电视剧制作中心工作。许多学员在中央戏剧学院当学生的时候就开始崭露头角,但陈道明依旧是平平。接下来,陈道明相继出演了《今夜有暴风雪》《一个和八个》,这两部片子影响都很大,其中《一个和八个》的摄影张艺谋和美工何群,更令人关注。但陈道明虽然演技不错,社会影响却鲜为人知。

  十年磨一剑,这剑还不够锋利吗?不!前两个影片只是陈道明牛刀小试而已。

  1984年,陈道明正式拔剑出鞘。他在电视剧《末代皇帝》中主演青年溥仪,一举成名。这一年,陈道明29岁,已经有了14年的从艺经历。1988年,作为《末代皇帝》的主演,他荣获第一届大众电视“金鹰奖”最佳男主角奖和第九届全国电视“飞天奖”优秀男主角奖。《末代皇帝》对于陈道明来说,无疑是开天辟地。

  宝剑既已经出鞘,就无法掩饰其光芒。30多年来,陈道明在演艺圈跌滚爬打,主演了30多部影视剧,他几乎囊括了国内所有的大小奖项。他充分体会了一步一个脚印并且取得成功的快乐:“我喜欢的角色是《围城》《二马》《一地鸡毛》《黑洞》《康熙王朝》等。我觉得这里头能找到我创作中的兴奋点。”

  陈道明真可谓一路“道明”。但他很清醒,他认为:“成功是相对的,一个演员不可能所有观众都喜欢你,一部片子拍出来,不可能让所有观众都说你好。每个人观点不一样,生活观、价值观不一样,对你的片子的评价会不一样。所以我说,如果总共是10个人的话,一部片子,6个人喜欢,是非常优秀的演员,5个人喜欢是优秀演员,4个人喜欢是不错的演员,3个人喜欢是还可以的演员,2个人喜欢是一般的演员,一个人喜欢的演员也有,以后不要再混了。”

  陈道明也有不“道明”的时候。陈道明说:“人生哪有都顺的,肯定有不顺的,顺是相对不顺而言的。比如具体的有一段时间,我演得完全没得演了,完全靠经验。”也许正是在这种状态下,出现了陈道明最不满意的作品如《寇老西儿》《上海人在东京》等。陈道明说:“我在这些作品中的表演,一点感觉也没有。我不会怨任何人。这是因为我没有金刚钻,就揽了这个瓷器活。怎么办?重新找我。找不认识的我,没有挖掘的我,找没有表现的我。”

  陈道明不满意的作品还有电影《我的1919》,尽管他因为出色地主演了我国外交官顾维均,获得了“金鸡奖”和“华表奖”。但他认为:“可以拍得更好,但因为上马的时间不宽余,资金也不很宽裕,境外拍摄有很多困难,来不及去揣摩了,就完成了。从表演上来讲,有成功的地方,也有不成功的地方。”

  对此,陈道明颇有感慨地说:“教训肯定是有,演员有时候往往身不由己,各种关系、朋友、各个方面,也有为五斗米折腰,这个职业并不是很纯粹、很高尚,我也不是各方面很坚定的人物。”

  陈道明因《末代皇帝》而出彩,而在《围城》中,他炉火纯青的表演,使他声名远播。可以说《围城》是陈道明最为精雕细琢的一部。

  《围城》是著名作家钱钟书的长篇小说,在高校和文化圈影响很大,电视剧《围城》开播使它家喻户晓,在全国掀起一股“围城热”。

  现在的演员,没有什么戏不敢接,没什么角色不敢演,但陈道明偏偏是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导演黄蜀芹请陈道明主演《围城》,陈道明推辞再三,担心演不好。因为他在高中就熟读《围城》,他深知文化昆仑钱钟书原著的分量,主人公“方鸿渐”这一角色重大,性格复杂,很难把握。

  但导演黄蜀芹早就吃定他了,根本没有考虑找个替补。尽管黄蜀芹并不认识陈道明,但看过《末代皇帝》。陈道明刻画人物的传神、细腻、到位和幽默,都让黄蜀芹大加赞赏。并且,陈道明本身是一个充满书卷气的人物,而方鸿渐就是一个性格复杂的知识分子。

  《围城》成了陈道明花了精力最多的一部戏。首先是戏的分量重,几乎每集都有陈道明的重头戏;第二是陈道明主演的方鸿渐是剧中绝对一号,性格复杂,经历曲折,一不小心就会走样。陈道明就喜欢这样的带着小人物性质的角色。陈道明反复研读剧本,认真做笔记,同时准备了多种方案,甚至不少戏都实地拍出了多个版本,最后让导演选择。

  黄蜀芹是这样评价陈道明的:“陈道明,他人聪明,悟性强,肯用功,又能体恤别人,整部戏他戏码最重,但无论是主要还是次要演员,他都能很好合作,在剧中他是中心人物,在拍摄现场,他也是中心人物,是一个表演、艺德都好的演员。”

  许多读者认为,《围城》是陈道明迄今为止最好的角色。1990年,陈道明主演《围城》荣获了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第三届学会奖,全国电影制片厂第二届优秀电视剧评选最佳男主角奖,第十一届“飞天奖”最佳男主角奖。1991年,他还获得四川国际电视节“金熊猫”最佳男主角奖。

  陈道明并没有沾沾自喜。他认为:“机会是致命的。演《围城》,如果当初找的不是我,找一个别人,他也可能演得不错。这个行业没有参照物,你演出来了,就先入为主了。所以我始终认为,机会和努力各占50%,促成了你的辉煌。可是更多的人,是只有那50%的努力,没有那50%的机会。”

  但同样一部知识分子题材的《二马》却让陈道明伤了心。在这部根据老舍名著改编的电视剧里,陈道明表现出甚至比《围城》更炉火纯青的演技,赢得了看过此剧的人的一片叫好。但看的人偏偏很少。对此,陈道明多多少少感到非常痛心:“《围城》之后我感觉《二马》好。因为年代不同了,人们都看《还珠格格》去了,谁看《二马》呀,对不对,我觉得从创作状态,信息量,到宽容度,《二马》比《围城》不差,甚至我更喜欢《二马》,但是现在不是《二马》年代了,同样现在如果播放《围城》,跟《二马》的命运是一样的,现在咱们的电视,完完全全已经方便面了,全变成填饱肚子。”

  陈道明甚至有点愤愤不平:“所谓的收视调查是什么?要是播三级片,肯定收视最高。由此可见,电视里都是一些什么剧。不能观众要什么你就给什么,要不怎么强调文化导向呢。但我也不拧着市场,尽力而为吧。”

  清初的一代伟帝康熙和末代皇帝宣统,陈道明都成功地出演了。在《康熙王朝》中,陈道明充分展示了游刃有余、举重若轻的实力。

  与当初接拍《围城》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当陈家林找他演康熙的时候,陈道明也是推辞的,“因为清宫戏实在是太多太滥了。”但经不住导演陈家林的劝说,才同意看看本子,一看就放不下了,陈道明认为,这部戏解释帝王的角度与其它的清宫戏有很大的不同,它不是从宫闱爱情、宫廷斗争等寻常的题材入手,而主要写的是有关康熙治国和用人之道。

  对于康熙这一角色,最高的呼声自然还有焦晃。总制片人刘大印宁可得罪投资商和承受官司败诉,也要起用陈道明,可见他对陈道明的信任和期待。陈道明说:“当初我确实不知道剧组已经找了焦晃。《雍正王朝》这部剧很遗憾我没有看过。此‘康熙’与彼‘康熙’其实毫不相干。大家都是干活儿,他吃他碗里的饭,我吃我盘里的餐。”

  在这部片子里,陈道明把一代伟帝康熙演绎得淋漓尽致,充分体现了他的王气、霸气和智慧。最让陈道明感到高兴的是,剧本里和小说原著里都没有用太多篇幅来描写康熙的儿女情长,因为年轻的时候他就不喜欢演谈情说爱戏。对于陈道明来说,他戏中印象最深的是,乾清宫里正大光明殿上康熙怒斥受贿群臣的戏。那场戏,充满了现代感。

  在拍摄的时候,陈道明总是举重若轻,游刃有余,同时感染着大家。他并不满足于简单地背台词,而是随时进行创造和发挥。比如当康熙得知大阿哥曾经被葛尔丹俘虏并一直隐瞒时,他痛心疾首地给了对方一个耳光——这耳光是陈道明自作主张打的,剧情并没有这样安排,“大阿哥”也不知道自己要遭遇耳光,因此一下子被打懵了。但陈道明演的毕竟是一代伟帝,他没有懵,又响亮地打了自己一巴掌。这临时发挥的两巴掌让所有的主创人员为之叫好。另外一出戏是,在朝廷军队屡吃吴三桂败仗、明室后裔朱三太子起兵、太监造反、宫廷大乱的情况下,康熙面临退位,这时索额图出了一个很丢人的主意,康熙一怒之下把茶水全泼在了索额图脸上——这个泼茶的动作也是剧本中没有的。这一泼,泼出了陈道明的十足的灵气。

  《康熙王朝》开播后,收视率居高不下。陈道明出色的表演,受到了大家的认可,也引起了一些争议。如一种意见是,“陈氏康熙”太生活化,不像历史正剧。还有一种意见是,“陈氏康熙”很像“陈氏蒋介石”。2001年12月20日凌晨一点,记者专门给正在浙江横店拍《英雄》的陈道明打电话,请他谈谈对这两个观点的看法。陈道明告诉记者:“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谁也不知道皇上究竟是什么样子,谁也不是标准,皇帝在皇宫里,有百官顶礼膜拜,用不着再演架子。于是,我与导演达成一种默契,走生活化的路子,可能觉得不像皇上。皇帝究竟是怎么样子,历史学家也只是通过一些资料考据。只要没有大的历史失误,就可以当作一个历史故事片来看。康熙是半个在马背上,半个在龙座上,不像后期的皇帝,完全奢侈化、享受化。丰功伟绩是后人盖棺论定的,从不懂国事开始的一个成长过程,他也有软弱的、无能的地方。我认为,这个片子可以以两个标准看,有没有教育意义,好看不好看。凡是拍历史片,从秦皇汉武,到末代皇帝溥仪,哪个是正确的?我觉得电视剧讲的只是一个历史故事,相对真实就行了,不能够当成历史资料来看。”

  陈道明说:“这么长的历史剧,难免有失误,有遗憾。我也看了许多人写的文章,很有道理。我也想‘亡羊补牢’,如果能改,一定改,但没法改了。”

  针对“康熙像蒋介石”的说法,陈道明解释道:“至于蒋介石的形象,我觉得抱歉了。是否是蒋介石的形象给人太深刻了?应该说蒋介石像康熙。当时拍完‘康熙’再拍‘蒋介石’(《长征》),但‘蒋介石’先播。可能是我演技不够成熟吧,没有区分得太开。但蒋介石和康熙还是有相似的地方,同样是光头、秃顶等等。”

  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陈道明正留着胡子。原来,他这胡子是为秦始皇留的。目前,他正在浙江横店拍戏,他主演的是《英雄》中的秦始皇。记者两次请他谈谈有关《英雄》的情况,陈道明说:“因为我们跟剧组的合同有这么一条,宣传由他们统一进行。大概是他们的宣传策略是‘不宣传’吧,因此,我也不破这个规矩了。”但陈道明还是透露了一点,这是一个和原先的“荆轲刺秦王”完全不同的故事。另外,他觉得再次跟张艺谋合作,还是挺愉快的。

  2001年,陈道明刚刚在电视剧《黑洞》出演一个具有黑社会背景的企业家。陈道明认为,这个人物极具挑战意味,他属于高层次的犯罪,他蜕变的过程虽不乏社会原因,但他的成长环境及抑郁的个性、人生经历等,也是他堕落的关键。在相当一段时间里,陈道明都在看犯罪心理学方面的书。

  事实上,陈道明最喜欢演的角色不是皇帝,也不是反派,而是小人物。他说自己是性情中人,喜欢演一些有点小毛病的人,“能够玩味的人物现象而且具有典型性。”

  与杜宪:两情若是久长时

  我和杜宪十多年前自由恋爱结婚,感情一直很好。杜宪前几年去了香港凤凰卫视台,主要搞节目制作、策划,一般不出镜主持。她的工作生活开心充实。我在外地拍戏,我们聚少离多经常飞来飞去。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我们就以这种心态面对长期分居。——陈道明

  天津人艺是陈道明的福地,不仅是陈道明进入了演艺圈的一个开头,使陈道明花七年时间打下了基本功,同时也是陈道明与杜宪相遇,相互依靠,又各自独立,相伴到永远。

  陈道明说:“我和杜宪十多年前自由恋爱结婚,感情一直很好。杜宪前几年去了香港凤凰卫视台,主要搞节目制作、策划,一般不出镜主持。她的工作生活开心充实。我在外地拍戏,我们聚少离多经常飞来飞去。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我们就以这种心态面对长期分居。”

  1970年,出生于清华教授之家的杜宪在北京人民轴承厂开始参加工作。1977年,杜宪考入了北京广播学院。1978年的暑假,杜宪约了过去工厂里的同事一起出去玩,先后去了北戴河、秦皇岛、天津。在天津,杜宪有个舅舅在天津人艺,他有一个学生就是陈道明。

  于是在杜宪舅舅家里,杜宪和陈道明认识了。

  杜宪曾回忆起那次见面:“见到他时,觉得他还行,挺斯文的。他比我小一些。然后两人一块谈了谈,什么《简爱》等。那时候的人都特别含蓄,不能显得自己没文化,就谈些小说什么的。”也就是说,杜宪和陈道明起初的见面,最主要的交流方式是谈文学。接着,杜宪和表姐去看陈道明参演的话剧《彼岸》,希望能够看到陈道明。但这部戏的角色分A、B角,陈道明那时刚好不出演,于是,直到戏结束了,杜宪都没有看到陈道明。

  但陈道明和杜宪从此走向爱情的“彼岸”。

  1979年,陈道明考上了中央戏剧学院,杜宪就读于北京广播学院,于是两人一星期见一次面。一到星期天,杜宪就去他们中戏,停留一下才回到清华大学的家,在回学校之前杜宪又先到中戏看陈道明,然后才回广播学院。每周都是如此。在当时,杜宪根本没觉得陈道明有什么特别的才华,更没想到他后来能演成什么样。

  只是缘于情投意合。

  在“换人”成风的演艺圈,陈道明和杜宪的爱情令人羡慕,而他们结婚以后几乎没有吵过一次架。为什么?一种说法是,两人在谈恋爱的时候把该吵的架都吵完了。

  在恋爱期间,他们频频吵架,甚至多次都表示要分道扬镳。

  刚开始吵架时,杜宪就不说话。但这时的陈道明的感觉,就有点像《围城》里赵辛楣“一拳打了个空的惊慌”。后来在陈道明的“要求”下,两人把其中的气话都说出来了,但两人似乎更气愤。于是双方就共同表示:咱们分手吧。这样的分分合合不知道演绎了多少回。

  一次,吵架吵完了,两人就说好分手。双方把送给对方的礼物全部收回来,说好以后还是朋友,以后就不这样来往了。双方说再见,彼此祝福。双方都非常有绅士风度。但爱情的力量就是神奇,说好要分手,就是不分手。

  杜宪是这样描写他们最后一次“分手”的——

  还有一次,也不知道为什么事,就不谈了,分手了,说好以后永远不再来往了。那次让我现在想起来还是挺感动的。到了周末,这次我应该直接回家,不用再去中戏了,因为都不谈恋爱了,还去干吗呢?但当时也不知道为什么,心里还是想到中戏再看一眼。于是那天,我就在中戏门口下了车,下车后,我还在中戏门口站了会,然后便接着坐车回家。就在我倒最后一趟车时,远远就看见了马路对面站着一个人,是陈道明。

  我走过去,我问他为什么在这等着?

  他说我就是想看你一眼。

  我说我如果不是走中戏你就看不到我,因为我不从这倒车,那你怎么办?

  他说那我就明天在清华你家附近等你。

  ——这是陈道明和杜宪最后一次“分手”。既然多次无法成功分手,那就结婚吧。

  1982年,杜宪和陈道明双双分配到中央电视台,陈道明是电视剧制作中心,而杜宪则成了著名的播音员。两人结婚了。他们的结婚似乎也很简洁,没有房子,没有婚纱照。后来,便有了孩子:陈格。陈道明的一举成名是1984年演了《末代皇帝》之后,而杜宪的成名则比陈道明早,应该说,陈道明也有曾被外界叫作“杜宪的丈夫”的时候。

  两人的感觉就像一杯陈年老酒,随着年龄的推移,没有先前的热烈,但越来越醇。

  在最初的几年,陈道明一家往往“形散神不散”,把女儿交给了天津的爷爷奶奶照看,而夫妻两人也过着你在我不在,我在你不在的生活,甚至两人没有一起逛过街,照过一次相。

  就这样,他们各自打下了一个天下。

  直至现在,两人一个做演员,一个做媒体,比翼起飞,双双发展。

  杜宪是这样评价陈道明的:“他要是演皇帝之类,回来脾气是大一点;演一些小人物之后,回家就会比较谦逊。”陈道明则是这样评价杜宪的:“荣辱不惊。”

  据说,女儿陈格跟小时候的杜宪一模一样。女儿的名字是外公给取的,出自王阳明的诗句。杜宪和陈道明对孩子的感情都一样,但表达的方式不太一样。母亲是悉心呵护和关怀,而陈道明则是一个严父,孩子非常怕他。一次,杜宪值早班,把女儿转移到陈道明的床上,可是陈格睁眼发现和父亲睡在一起,非常生气,连忙起来,回到了妈妈的房间。陈格13岁的时候,他们送她到英国读书。在回来飞机上,杜宪忍不住哭了。

  他们一直生活得很低调,但无孔不入的记者往往想打破陈道明的平静的生活。有记者问杜宪“你认为中国的男演员谁最棒?陈道明能否算第一?”杜宪说:“中国的男演员谁第一我不知道,我们家的男演员陈道明第一。”这种挑刺的记者还是小儿科。

  令陈道明感到恼火的是,什么事情经过记者的笔,都有可能走样。最典型的是“陈道明、杜宪离婚事件”,子虚乌有的事情,不知道被记者演绎成多少个版本。杜宪还在中央电视台工作的时候,她就收到了“愤怒声讨陈道明”的信,陈道明有时候还拿这个开玩笑:“想离婚?没门儿。”

  陈道明颇有感触地说:“我真的希望任何人都不注意我们才好。我们的生活与他人的家庭没什么区别。我们和一个女儿的三口之家。我有我的工作,她有她的职业,我们也跟普通人一样,在各自的行当里为了生存而忙碌着……”但最终,陈道明感到非常无奈:“作为演员,戏里是工作,戏外是生活,我们也跟正常人一样。可你偏偏又做着这份招摇过市的职业,使得原来普通的生活变得似乎不普通了……有什么办法呢?谁爱说什么就说什么吧。”

  特立独行的读书人

  我不太喜欢公开亮相。我觉得在紧张的社会,该给自己留一点独处的空间时间,自己有自己的思想,自己有自己的关着门的生活。自己有自己的地方,自己有自己的精神。——陈道明

  冷漠、孤傲、特立独行,成了陈道明最显著的特点,而且,他在拍戏之余,往往深居简出。这似乎“不符合”一个著名演员的“身份”。

  可以说,陈道明孤傲的性格是与生俱来的。当年在中央戏剧学院上学期间,因为嫌教材陈旧,同时不满意老师的观点,陈道明竟然很长时间没和老师说话。1999年,陈道明凭借《我的1919》,获得了“华表奖”优秀男演员奖,这是他的第一个电影奖,他的领奖词充满了“陈氏特色”:“现在是中国电影处于低潮的时期,因此我得到这个奖,也是一种遗憾。”

  面对记者,陈道明有自己的看法:“我不太接受记者采访,我总有说不的权利吧。我也特别感谢记者,尤其过去,这个行业离不开记者,记者是润滑剂,应该是离不开的。但现在呢,有些老记者,很令我尊重。现在什么报纸都有娱乐版,娱乐化了,于是沉渣泛起,还泛起了很多是非。本来是一个正常的事,只要若干记者想连手炒成坏事,肯定变成坏事。演员讲良心,记者对于读者,也有良心之说。你不能因为一个演员对你说个不字,就可以利用工具泄私愤。现在的新闻记者,已经没有评论记者,现在就是谁谁怎么了,用那些港台不港台、大陆不大陆的语言完全杂志化。每遇到这种情况,记者这还算给我面子。”

  因此,许多人说陈道明很高傲。陈道明说:“因为对方不自信,所以在他眼里傲。我跟好多记者可以坐下来,能平心静气地谈。好像跟职业无关,那样就可以达到一种境界。但有的记者他提的问题,你根本无法回答,或者不愿回答。每个人家里都有保险箱、防盗门,你为什么非要打开看看?他从防盗门走出来了,可以写,防盗门里面,作为隐私权,你没有资格去问。”

  在网上,打入“陈道明”进行搜索,你可以发现有上万条消息,但不少是子虚乌有的。喜欢上网的陈道明颇有感触:“今天我跟朋友讲,网络是个虚拟的世界,虚假的东西太多,情绪化的东西太多,不能代表真实的新闻报道,只能说是一个社会的公共的招贴栏,所以我网上的新闻很少看。”

  居家读书成了陈道明一大嗜好,许多媒体纷纷报道。对此陈道明有点感到啼笑皆非:“看书跟职业没有什么关系。现在是网络化的世界,谁坐下来看书的事,是一个奇闻了,尤其是演艺界的。据我了解,演艺界不少人爱读书,因为你浮躁,读书的环境不好。养成读书习惯是需要环境的。我庆幸那个年代,养成了一个读书的习惯。读书需要影响,需要感染。没有任何人可以说‘我看书没时间’。真正想做,做什么都有时间。咱们往往把正常的事情当作异常,把读书当成一种优点来炫耀了。”

  现在的陈道明已经不读小说了,那是中学的事情,中学的时候看世界名著,梅里美的、果戈里的。那批书读完之后,就读了点古典小说,《拍案惊奇》什么的。早在大学毕业时,随着第一波“伤痕文学”的结束(1978-1981年),他就已经觉得小说不解渴了。陈道明说:“而现在,不读小说了,尤其是爱情小说和所谓的时尚小说。”

  目前,陈道明最热衷的是看杂文,从鲁迅、胡适,看到柏杨、李敖。在这些杂文大家中,他对李敖最为佩服。陈道明告诉记者:“李敖是性情中人,我挺喜欢这人的。他很年轻化,属于战斗者,是个战士,战士就得流血,就得冒着各种枪林弹雨,我挺佩服他的。李敖是近代文坛一个挺重要的人物,他冲破了所谓书呆子的概念,他很社会化,有思想,开放,而且没把学问当成一种装饰物。”陈道明专门买了《李敖大全集》,台湾的朋友还专门给他带来了李敖的新著《上山-上山-爱》。

  陈道明在剧中经常演知识分子,而现实中也会如知识分子一样,对中国的文化建设担忧:“我希望中国人真正认识自己和尊重自己,从尊重历史和文化开始。一战的时候,德国进攻法国。法国出公文,总统号召,为免遭德国人涂炭,各博物馆的油画散在民间,交给老百姓保存。大战结束后,全部交回,一张不少,完好无损。你跟咱们盗墓掘墓比……让人怎么看?”

  这就是陈道明,书生意气,特立独行。

  

搜狗(www.sogou.com)搜索:“陈道明”,共找到 303,004 个相关网页.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热点排行】【推荐】【字体: 】【打印】 【收藏】 【关闭
 
-- 给编辑写信


Copyright © 2005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相关链接
娱乐天天精选
明星的化妆间中的走光
明星的化妆间中的走光
靠胸吃饭的众女星全解
关之琳成长私密照曝光
·明星新闻-笔笔暗指春春壮阳|梁咏琪自剖分手真相
·章子怡中田英寿亲密看秀|张靓颖提起黄健翔就变脸
·娱乐社区- 看明星牙齿揭露明星另一面 夫妻吵架
·八位保养得面目全非的女明星 张靓颖走秀输给周迅
·我音我秀- 锵锵揭露假币骗局 CrazySoccer 卢正雨
·网友原创视频四部曲 过年了您该休息了 九曲黄河
请发表您的看法
用户: 匿名发出
您要为您所发的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留言: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00000008号
*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规定》


搜狐商城
化妆|春季彩妆5折争艳
家居|06年最抢眼饰品
音像|周杰伦:霍元甲D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