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在美国纽约睡了几年地下室的陈逸飞遇到“贵人”,得到西方石油公司董事长,号称“石油大王”的哈默博士赏识。当年年底,纽约哈默画廊与之签约,以3000美金一张的价格收购其12幅作品。1985年,陈的油画《桥》被联合国选作首日封。 同年,哈默博士访问中国,将陈的油画《家乡的回忆——双桥》作为礼物赠予中国领导人邓小平。 陈逸飞也就此开始他的名人之旅。 这对陈逸飞来说,正如他后来在接受某媒体采访时所说的:“一下觉得中了个头彩,觉得天上掉了个馅饼下来。” 在与哈默画廊签约的12年当中,陈逸飞一共售出500多幅画。1991年到1998年,陈逸飞仅拍卖成交的33幅作品的价值就已接近4000万元人民币。 有了资本的陈逸飞,开始想实现他的“大视觉”的梦想。1993年,为筹拍电影《海上旧梦》,陈逸飞成立了“逸飞工作室”,这成为他后来诸多新事业的平台雏形。之后,逸飞文化、逸飞环境艺术、逸飞模特等公司相继成立。尤其是逸飞环境艺术有限公司,成立没几年,营业额就达到1000多万元,浦东世纪大道上的日晷就是其作品。 1998年,陈逸飞真正步入时尚界,成立上海逸飞服饰有限公司。陈逸飞开始主要以服装业“商界新星”而非以画家身份为人提及。 此时,陈逸飞的“视觉产业”版图逐渐扩大,触角深入到了媒体及家居生活领域。2001年,创刊了《青年视觉》;在上海新天地开出了家居店Layefe Home,并开出了逸飞美食餐厅;2002年跟CM集团合作,创办Tatle上海版。《青年视觉》一年多后因故中断,陈逸飞将原有的内容资源重新整合,在2004年力推一批视觉图书,开始进入图书行业。 至此,这个注册资本4000万人民币的集团性企业汇集了包括服饰、模特经纪、环境艺术、网络、媒体、广告、文化影视、美食、家居生活等多种文化性的经营项目。陈逸飞也完成了一个画家到一个商人的转变。 而今,这一切都已成为历史。 李叶飞/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