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 a y e f e 、L E Y E F E 、l a y e f e c o l l e c t i o n 、l a y e f e s t r e e t 四个服装品牌、一家模特经纪公司、一个影视文化传播公司、一所广告公司兼沙龙,还有个环境艺术公司……这些事业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逸飞。 陈逸飞,这个玩转时装、电影、出版界、环境艺术、模特经纪的传奇人物,他是画家、是时装设计师、是导演、是时尚杂志的策划大师,当然,还是个成功的商人。
画家 保持拍卖最高纪录
作为西方承认的极少数华人画家之一,陈逸飞的画无论艺术还是商业,他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过去的几年里,他在佳士得、苏士比以及纽约、中国香港等地拍卖活动中屡创佳绩,至今保持着中国当代画家拍卖最高纪录。1991年,陈逸飞根据中国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名作《琵琶行》创作的油画作品《浔阳遗韵》,以137万港元打破在世华人画家油画拍卖最高纪录;次年,他的新作又以198万港元被香港富豪邵逸夫收藏,再创卖价新纪录;1994年,他的《山地风》在北京以186万元人民币被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收藏家收藏;去年11月,陈逸飞的名作《罂粟花》在香港拍出了368万港元,再创华人画家的纪录……正如他自己所言:我有一双画家的眼睛,绘画是我的根本。
设计师 品位的代名词
以陈逸飞名字命名的“L a y e f e ”服装已面世许久了。据悉,这系列贴上陈逸飞标签的时装,在中国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品牌,所设立的专卖店和专卖柜台共有167家,遍布中国54个城市,并已在美国纽约第七大道开了中国以外的第一间办事处。但陈逸飞设计时装,起初遭到了不少朋友的反对。陈逸飞坦言:“一些朋友总觉得我应该像梵高一样,除了画画不要做其它事。我就琢磨,梵高把耳朵割掉了,难道也让我割掉不成?”他坚持自己的生活方式,开心地享受自己创造的美,“‘逸飞’它应该是生活质量和品位的代名词。”
导演 这是画家的电影
自1992年涉足电影界以来,陈逸飞已经拍了3部电影、1部电视剧和一个电视纪录片。《人约黄昏》获得了台湾金马奖“最佳艺术造型奖”。在陈逸飞看来,画画与电影一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所以他如此执着,直到离开。“我希望人们在看我的电影时,也会说这是画家的电影,能看到艺术家的眼光在电影中流露。”
杂志人 灌输美的意识
2001年9月下旬,一份号称国内最厚的时尚杂志《青年视觉》悄然问世。这本集人文关怀、时尚生活、文化艺术、影像思维、空间美学、工业设计等一切与唯美世界相关的内容为一体的杂志向白领阶层发起了强烈的视觉冲击,这一切,均源于陈逸飞的刷新。作为总策划,他的加盟,使杂志在艺术设计上令其他杂志望尘莫及。一份走在时尚前沿的杂志让陈逸飞天马行空,将他对美的意识灌输到读者的大脑。
商人 用艺术淡化商业
作为一位画家,陈逸飞就已经是一部“赚钱机器”了,但他并不满足于这种身份,这位横跨影视、杂志、服装等五大领域的文化商人,在中国率先吹响了“视觉产业”的号角。他旗下视觉产业越做越大,陈逸飞以商人、艺术家两种身份自由地飞翔。他的逸飞服装自创立以来以每年80%的增速在发展,促使陈逸飞开发更多的产品。在上海新天地的“逸飞之家”,独具匠心的制作,令光临者感到惊讶和赞叹。它所经营的是具有文化特点的家居用品,大到客厅沙发、小到浴室摆设,每一件都价格不菲,但每一件都堪称是不同凡响的艺术品。“逸飞之家”把大众与艺术的空间距离拉近了,把陈逸飞开办它的商业目的淡化了,但换个角度来说,这正是陈逸飞经商的成功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