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财经 - IT - 汽车 - 房产 - 女人 - 短信 - 彩信 - 校友录 - 邮件 - 商城 - BBS - 搜狗 
搜狐首页 >> 娱乐频道 >> 电视 TV >> 《艺术评论》_搜狐娱乐 >> 艺术评论第九期

被遣散的红小兵 六十年代生人调查

YULE.SOHU.COM 2004-12-03 15:41  作者: 于长江  来源: 《艺术评论》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 】【打印】 【关闭
张靓颖沈阳拍写真
图:关咏荷产后家庭照首曝光
章子怡愿为"他"息影结婚生子
小S婆婆4千万豪宅慰劳媳妇
大牌明星们的卖身契曝光(图) 徐静蕾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感历程
蒋雯丽曾落榜张国立曾当工人
林青霞首度回应婚变传闻

  你到我身边,带着微笑,

  带来了我的烦恼;

  我的心中,早已有了她,

  哦,她比你先到……

  这是80年代大学校园里一度非常流行的一首歌,被戏称为“校歌”,它的平实直白,不仅随意上口,而且在那个时代,本身就是一种超越。就好像五四时代人们放弃了文言文,转向白话文一样,这样的歌,相对于70年代充满了宏大话语或意识形态教诲的歌曲来说,实在是一种解放。

  这是当时20岁左右的大学生及其同龄人的心境。80年代的他们,差不多是60年代出生的一代,这一代人,究竟怎么称呼呢?人们称呼一代人,习惯上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依照出生的时代,一种是依照青春的时代,所以这一代人,可以说60年代出生,也可以说80年代青年,究竟是“六六大顺”还是“八八发财”,还真不好取舍。

  不过,今天回首这支80年代的爱情歌谣,却另有一些感悟。它表达或掩饰的心态,似乎不仅仅在于一个艳福不浅的幸运儿面对纷至沓来的靓妹帅哥的遗憾,事实上,这几句歌词,似乎隐喻了这一代人共有的一种更为广阔的情怀,或者说,这种“迟到”的困惑,又何尝不是80年代青年集体无意识支配的一种微妙的时代气息?

  而今这些人也差不多人到中年了,可是少有人把他们作为一个整体来探讨,不过有些偶然的场景,也会唤起人们对这一代人的某种好奇心。记得几年前,在海淀一带出现过一家“80年代酒吧”,一位80年代的北大学生,买下了一家小酒吧,略作装修,取名“80年代”,他本人虽为老板,但因为另有高就,其实也不指望这个酒吧赚钱,只是每到周末,约几个哥们儿一起,抱着吉他在此为大家弹唱一些80年代的老歌,一时间,酒吧生意火爆,很多80年代的人们,天天云集于此,旧人重逢,相见难识,神似形异,恍如隔世,后来酒吧因为某些技术原因,戛然而止,更造成了乍暖还寒、一枕黄粱的感叹。

  如果说这个酒吧是80年代大学生群体十多年后的一种自发怀旧的集结,那么近日出版的《通州艺术家演义》一书,又从艺术群体的角度,激活了人们对于这一代人的关注。这本书作者本身也是艺术家群体的一员,本来是基于日常不经意的耳闻目睹,却成了一段历史的见证。作者以随笔的方式,轻松描述北京通州一带艺术家群落中一些人物的来龙去脉和喜怒哀乐,但阅读此书,不禁发现,这么多年来以“非主流”自居的游走聚散的艺术群体,居然十有八九都是属于60年代出生、80年代成人的这一代!这种大面积的年龄集中和断层,不会是一个偶然的巧合,它背后无疑存在着一种“必然性”!

  这一代人,不管是昨日的大学生,还是今天的艺术家,还是工人、农民、军人、商人、干部等等,都共同承载着某些共同的历史表征,也摆脱不了某些未必自觉的心照不宣,这些朦朦胧胧的好像默契一样的东西,会经常提示人们,这是一个虽然边界不清,但又隐约自在的群体。

  革命的迟到者

  要理解60年代出生的这一代心灵,就不能不回顾20世纪中国的历史。20世纪中国的主旋律是“革命”—— 从辛亥革命开始,国民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级革命、社会主义革命、文化大革命……“革命”大潮,可以说一浪高过一浪;不管是怎样的旗号,怎样的领袖,怎样的政党,整个趋势是越来越激进,越来越普遍,越来越深入,从经济政治制度层面,到社会层面,到文化层面,最后则是全民总动员,举国上下从“触及皮肉”到“触及灵魂”……一个汹涌澎湃的“革命”的世纪,亿万人民的激情和冲动,真如人们所形容的,是“精神原子弹”……

  而60年代出生的人,正是这个世纪培育出来的最后一批具有革命素质的“接班人”,从咿呀学语,就处于一个充斥着革命口号的环境中——不管是革命者还是被革命者,毕竟同处在一个天地间,你只能享受同一个话语。革命口号,是这一代人的“母语”,也是童年无意识的记忆,早已沉淀在心灵深处。

  可是历史和时代的激变,又使得这一代成为唯一没有机会实践“革命”的人,这也是80年代如此激荡的一个潜在的原因。本来是为“继续革命”而塑造的心智结构,等到他们“长大”的80年代,却没有了用武之地;场景变了,语境变了——好像被提前遣散的特种部队!这种茫然的潜意识,自己感觉不到,却在不断起作用。我在另一篇回顾80年代的文章中写道:“那是‘现代化’和‘文化讨论’的年代,‘革命’时代的激情的惯性,再现为对‘现代化’的狂热崇拜,和对‘传统文化’的残酷斗争无情打击……当时的学生都有点‘反叛’,基本心态就是‘重新评价一切’。”

  然而,中国波澜壮阔的革命时代不可避免地过去了!当这些没有机会参加革命的预备役革命小将们,情不自禁地不断制造革命式的游戏的时候,一种声音严厉地——也常常善意地苦口婆心地——告诫他们:请不要再革命了!

  对于中国这个革命世纪的主旋律,他们是“迟到”的一代。从小培养出来的热血激情,变成了不合时宜的“盲目冲动”;“接班人”的素质和才能,变成了学非所用的屠龙之术;小学生品行鉴定中屡屡出现的那些“组织能力强”、“关心集体”、“热爱班级”等等的擅长,变成了不知所云的古文字……“骑士制度的时代过去了,代之以企业家、经济学家的计算机的时代”(美国某总统语),这是一个个体主义的时代,一个看不见的手的时代,一个理性、均衡和制约的时代。不仅革命过去了,古典英雄主义的时代也过去了,望穿时空的先知的时代也过去了。

  这好像是一个新时代的“不许革命!”,一直是令60年代出生、80年代长大的人们耿耿于怀的一段回忆。作为80年代很多辉煌和荒诞的肇事者,这一代人会不可回避地留在未来历史学家的著作中。

  “理想”还是“主义”?

  不少论者,包括很多当事人,把80年代青年描述为“理想主义”的一代,这种结论似是而非。且不说“理想主义”这个概念自身定义的复杂,仅就其一般语义而言,80年代固然有理想主义的特点,但这种特点,并不是80年代所独有的,此前的文革一代、50年代青年、解放战争时期的青年、抗日战争的青年、国民革命的青年、清末革命党的青年……又何尝不是理想主义?理想主义似乎并不能构成80年代独有的品格,也不是80年代青年一代的标志性特征。

  激荡人心的80年代,塑造了一种特有的人格,在文化心理上,最大的兴奋和忧患,都在于对想象中的一种彼岸化了的“西方”概念的认同和推崇。60年代出生的这代人,在“刚刚接触社会”时,恰逢国门突然洞开,中国在经历了几十年的一边倒和孤立之后,轰然向西方世界开放;千千万万青春的、饥渴的、充满幻想的头脑,直接面对着一些全新的信息和符号;而电视媒体的普及,西方日本港台等“现代化”的视觉外观,伴随着无数传闻(其中也不乏误解、讹传),一举占据了这一代人的头脑,确立了关于“西方”的一种抽象化、理想化的幻想——就像17世纪欧洲知识界把“中国”当成一个与眼前残酷、纷乱的欧洲相反的、对称的一个完美社会的参照,来批判当时欧洲所有能够找得出的缺点。80年代的青年,是直接地毫不怀疑毫不犹豫地把“西方”这个概念,和“完美”划上了等号。推崇“西方”,鄙视本土,成为一切思考的主轴。对本土的一切——从现存体制到国民素质到文化传统——统统成为中国落后的病源。“先进-落后”、“现代-传统”、“西方-本土”成为一切认知和思考的基本坐标,它不仅是认识世界的坐标,也是判断世界的标准,是好坏、善恶的标准。这种旗帜鲜明、爱憎分明的二分的思维,隐含着社会达尔文主义和社会发展阶段论的假设,明显地暴露出“革命时代”的孙悟空的尾巴。

  伴随着这些西方的“外观”形象,更多抽象的东西——包括某些本来解放前曾经引入中国但在不断革命中凋零怠尽的信息、思想、理论、知识等等,一发滚涌进来。西方哲学最先攻入中国,倒不是因为这些哲学如何魅力四射,而是因为中国的革命时代,塑造了一个“哲学万能”的信念和一个思想贫乏的现实;其他的人文和社会科学都被平抑了,人们不管哪方面出了问题——不管是心理、思想、文化、态度——都要找万学之学的“哲学”寻求答案;文革中的工农兵学哲学、讲哲学,更是大大强化了这种“哲学治百病”的信念;所以在那种思想贫乏而又国门敞开的时代,人们好像垂危的饥饿者,疯狂扑向“西方思想”的面包,萨特、尼采、叔本华、海德格尔、弗洛伊德、弗洛姆……仿佛所有识文断字的人,都恨不能读一点西方哲学,否则就好像是一个没有灵魂的人了。那些隐晦莫测的著作,在中国一国的销量,屡屡创下高于它们原文版和所有翻译版总销量的纪录!那个抽象的书中的“西方”,成了这一代人当时物质、情感、精神、思想力量的源泉!

  这似乎是一场灵魂的自我拯救运动,正是在这种以西方哲学为龙头的引领下,与哲学最亲密的现代美学、艺术、文学、诗、戏剧、电影等等抢占了人们心灵的制高点,构成了中国新一代青年精英的新的信仰和精神支柱,与此同时,学术界大范围引入了西方当代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民族学等等学科,大量借鉴西方历史学、经济学、法学等等专业思想,为当代中国的社会思想充实了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基础。

  80年代现代艺术的引进和张扬,和现代哲学、文学的蓬勃繁盛一样,属于青年人灵魂自救运动的一部分,当时被统称为“85时期”的新艺术潮流,正是这样一个由西方现代艺术激发出来的一个新的艺术精神和心灵解放的潮流,透过当时“国际青年美术展”、“第六届全国美展”和《中国美术报》等载体,蔚然成风。今天我们看到的都市艺术家群落,可以追溯到那一场开放和引进热潮激活的精神运动。

[1] [2] [3下一页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 】【打印】 【关闭
 
-- 给编辑写信


Copyright © 2005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相关链接
  • 《哀泪笑洒》出版座谈会发言纪要(12/03 15:38)
  • 娱乐天天精选
    明星的化妆间中的走光
    明星的化妆间中的走光
    靠胸吃饭的众女星全解
    关之琳成长私密照曝光
    ·明星新闻-笔笔暗指春春壮阳|梁咏琪自剖分手真相
    ·章子怡中田英寿亲密看秀|张靓颖提起黄健翔就变脸
    ·娱乐社区- 看明星牙齿揭露明星另一面 夫妻吵架
    ·八位保养得面目全非的女明星 张靓颖走秀输给周迅
    ·我音我秀- 锵锵揭露假币骗局 CrazySoccer 卢正雨
    ·网友原创视频四部曲 过年了您该休息了 九曲黄河
    请发表您的看法
    用户: 匿名发出
    您要为您所发的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留言: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00000008号
    *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规定》


    搜狐商城
    化妆|春季彩妆5折争艳
    家居|06年最抢眼饰品
    音像|周杰伦:霍元甲D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