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中央歌剧院即将推出三部意大利歌剧的展演活动,引起了京城音乐爱好者和歌剧爱好者们的关注,本报特约记者方夏就此约请了中央歌剧院的院长、著名作曲家刘锡津前来雅闲艺茶馆,请他谈一谈剧院在这方面的一些台前幕后的运作情况。 方夏(以下简称方):刘院长,您好。听说中央歌剧院近期将推出一个“意大利歌剧周”,听起来有点像要打“大战役”的感觉。您能不能向我们的读者介绍一下这个“意大利歌剧周”的概念与计划? 刘锡津(以下简称刘):你好。很高兴有这么一个和读者们交流的机会。借此机会,向广大热爱歌剧,关心我们剧院成长,并给与我们支持鼓励与批评的观众和有关人士们致谢和问好。 意大利歌剧周是我们剧院在很早就开始酝酿和计划的项目。中央歌剧院向来视演出歌剧为自己的天职,我们一直尽力在这方面发会自己的优势。今年年初,我们就以206人的大阵容在深圳演出了三场法国歌剧《卡门》,5月份,我们与德国法兰克福歌剧院合作演出了意大利作曲家罗西尼的歌剧《塞尔维亚理发师》。9月份我们在钓鱼台国宾馆演出了普契尼的歌剧《图兰多》。我们剧院还以“室内歌剧”的形式,演出了《魔笛》、《弄臣》、《艺术家的生涯》、《唐帕斯夸莱》等世界经典歌剧。这样,加上这次歌剧周将上演的《乡村骑士》、《丑角》和我们独立制作的《塞维利亚理发师》,在今年一年中,我们总共上演大小10部,18个场次的歌剧。为贯彻中央提出的文艺工作“三贴近”的方针,中央歌剧院作为国家级的院团,还走出去,到地方和基层进行演出。我们到了全国各地十几座城市演出音乐会,到深圳、肇庆、东莞、南海、中山、大连、太原、天津、哈尔滨、潍坊、兰州,以及云南的曲靖等城市演出,所到之处都受到了极其热烈的欢迎,观众们的热情感染了我们的演员,他们经常超水平地发挥,与台下的观众交流。我们的这些演出是为了普及高雅音乐,同时也是参与文化产业的开发与探索。我可以高兴地在这里说,我们的这些演出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有一点想在这里向首都的观众介绍一下,那就是,我们下去演出的音乐会也没有离开我们的歌剧本行,我们的演出曲目基本上都是中外经典歌剧中脍炙人口的段落,我们的愿望是要普及歌剧。在前不久,国际三大传媒公司之一的一家德国传媒公司在北京召开会议,期间,大会方面点名要观看歌剧《图兰多》,这个任务责无旁代地落到了我们剧院身上。我们在钓鱼台国宾馆为大会演出了这部歌剧的第三幕,其中包括大家所熟知《今夜无人入睡》和《茉莉花》等著名段落。落幕后,各国的会议代表为我们的演出起立鼓掌长达10分之久……可以说,演歌剧是我们的不懈使命。 方:听到这些,我深受感动,为你们剧院在歌剧方面所作的探索、实践和取得的成绩而兴奋。可以说,尽管歌剧的演出市场在中国发育得不成熟,但歌剧在中国正在走向寻常百姓。那么这次“意大利歌剧周”的特点是什么? 刘:观众的需求在发展,就向我们剧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为适应这一形式,我们经过反复论证和讨论,决定推出“意大利歌剧周”。这是从市场、群众的需求和剧院艺术特色、艺术积累等诸方面因素综合考虑的结果。我们11月26、27日将在北京大学的百年讲堂、12月7、8日在天桥剧场演出意大利真实主义歌剧《乡村骑士》和《丑角》,这是按照国际歌剧舞台上通行的作法,两部歌剧在同一个晚上分上下两个半场演出。12月11、12日,我们将在天桥剧场演出意大利作曲家罗西尼的喜歌剧《塞维利亚理发师》。另外,我们还将在12月17日在国图音乐厅演出一场“意大利歌剧序曲音乐会”。这样,我们在这一个歌剧周中,突出了三个关键词,一是意大利歌剧。意大利歌剧在西方歌剧史上占据了很高的地位,是西方歌剧发展的源头,高峰也在那里。而最重要的是,意大利歌剧大多有着优美动听的旋律。意大利产生了许多著名的歌剧作曲家,如蒙特威尔第、罗西尼、威尔第和普契尼等,德国的和法国的歌剧都要从他们那里输入。莫扎特的著名歌剧如《费加罗的婚礼》等,也都是以意大利歌剧的形式,用意大利文写的,在当年的法国和德国,以及欧洲许多的国家,都建立有“意大利歌剧院”,实际上,都是在借鉴和实践意大利歌剧的美学原则。我们认为意大利歌剧中的人文主义情结最能贴近广大的中国观众,例如我们剧院过去上演的《茶花女》、《图兰多》,在中国培育出了几代的歌剧爱好者,在中国歌剧史上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二是突出“真实主义歌剧”,这是一个19世纪70年代后受法国自然主义文学思潮影响在意大利形成的歌剧流派。这个流派的特点是,其题材的视角从过去流行的王公贵族、神话传说,转向了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真实地描写他们的生活处境和精神状态。这次的《乡》剧和《丑》剧讲的就是在乡村和戏班子里发生的故事。三是突出悲剧和喜剧并举,歌剧上的两个艺术年代形成对照。前者是悲剧形式,创作年代是19世纪90年代,剧中的批判现实主义成分多一些,音乐创作手法新一些。后者是喜剧,是意大利浪漫主义歌剧时期的代表作,创作年代早一些,还带有一丝前辈阉人歌手的装饰性音乐手法,我们可以听到男高音还得有些花腔,很有情趣。喜歌剧对演员的戏剧和音乐表演有很高的要求,“唱念做打”缺一不可,对基本功的要求甚至比演悲剧还要高。这个戏在今年5月,剧院与德国法兰克福歌剧院合作演出,我们的合唱团、乐团与德方的主演和导演、指挥和舞美合作,而此次是我们剧院独立制作,在制作方面,我们将为观众献上一个新颖而有趣的设计,台上有许多抽屉,这是一个漫画式的手法,与剧情的喜剧氛围相吻合。而《乡村》和《丑角》则用写实的制作手法,一丝不苟。总之,我们将从视与听,全方位地为观众提供美的享受。 方:在剧组的阵容方面,剧院有什么安排,看戏要看“角儿”嘛。 刘:我们这次歌剧周三部戏的指挥都是著名的指挥家高伟春,他是广大歌剧爱好者最喜爱的国内杰出歌剧指挥之一,他有着丰富的歌剧指挥经验,手势清晰,反应灵敏,他能将台上台下、幕前幕后都拢到一起,功力非同一般。《乡》剧和《丑》剧的导演我们邀请了李卫,他曾在上海担任过歌剧《漂泊的荷兰人》的中方导演,有许多从国外带来的导演新理念。《塞》剧的导演是王湖荃,他过去就是剧院的男低音歌唱家,后又到戏剧最高学府“中戏”读了导演专业的研究生,可以说是既有经验又有理论了,这次执导他有许多创意。演员方面,我们剧院的一线演员基本上都要上阵,如男高音黄岳峰、李兵和男中音王利民,他们都是当今国内歌剧舞台上不可多得的歌剧演员。女高音中有在法国声乐比赛上获奖的柳红龄。我们还特邀了广大观众熟悉和喜爱的男高音刘维维和来自广州的非常有才气的青年男高音王丰的加盟。我们还特邀了优秀的男中音曲波,女高音沈娜。在《塞维利亚理发师》中,我们将向观众展示一大批我院茁壮成长的青年演员,还有今年电视大奖赛中获奖的男高音张英席、孙砾也来加盟,这部喜歌剧看起来将是非常有活力的。我还想向广大观众介绍此次“意大利歌剧周”中的一批“海归派”…… 方:谈到“海归派”,我倒想插一句,听说近来在你们剧院的旗下汇聚了一批“海归派”。两年前,我与文化部艺术司的一位副司长谈起过为什么科技界“有那么多“海归派”,而音乐界,尤其是在表演团体的“海归派”却屈指可数。然而今年,你们剧院突然有不少“海归派”加盟。这是一个令人欣喜的现象…… 刘:是的,正如你所说,在这次歌剧周中,“海归派”形成了一个现象。其中留学加拿大的女中音歌唱家刘珊是率先回到剧院的“海归派”,随后有从奥地利回来的男中音王海涛。今年,男中音贺磊明从美国归来了,男高音杜吉刚也从澳大利亚回来了,他们原来都是从剧院走的,这次一回来,就投入了歌剧周的排练。特邀女高音孙秀苇也是“海归派”,她甚至表示自己就是想在祖国的歌剧舞台上放歌,报酬可以不计。他们中有人甚至因为排练忙,顾不上去使馆,放弃了国外的身分而在所不惜,他们的爱国敬业精神很是感人。这次歌剧周“海归派”的加盟说明我们祖国的经济和文化事业的高速发展产生了一种凝聚力,也说明我们剧院所具有的艺术平台和艺术环境向他们发出了召唤。相信这些“海归派”将会把在国际歌剧舞台上学到的艺术和经验奉献给北京的观众。 方:是的,你们剧院有着50多年的艺术积累,有优秀的合唱团、乐团和舞美队。他们在“三高”紫禁城演唱会上和卡雷拉斯演唱会上,给广大观众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在歌剧舞台上的确具有很强的艺术召唤力和感染力。 刘:我们的合唱团和乐团的确是中国歌剧舞台上的生力军,前不久在安德列·波切利的演唱会和雅尔音乐会(合唱团)上又有过出色的表演,现在,正厉兵秣马,即将进入最后阶段的排练。有时间的话你可以来剧院看看大家的排练,看看那些服装和装置在制作中的情况…… 方:非常感谢您的一席谈话和邀请,届时我一定要领略一下“意大利歌剧周”,体会一下那三个“关键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