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4年的热门电影到《金刚》,CGI盛行学究气
乔·莱泰里(Joe Letteri)在完善了皮肤的视觉效果之后,开始专注于毛发。
莱泰里可不是什么化妆师,他是WETA Digital公司的视觉效果总监—— 一半是科学家,一半是电脑程序员。

《机械公敌》
假如你想满足CGI(电脑图形设计)不断提升的新标准,后半句话早晚用的上——数字特效和动画专家正奋斗在学术前沿,用自己的软件工具来解决图形设计中最棘手的难题。
比如,早在2001年,加州大学圣迭哥分校教授亨里克·文恩·简森的一份白皮书激发了莱泰里和几位同事的灵感。白皮书称,所有非金属的材质,尤其是皮肤,都是半透明的,内部的光反射在被吸收或转移之前是存在其中的。
以往,电脑图形技术处理皮肤主要是在二维的环境下。但莱泰里和他的团队把简森的“次表面散射”创意应用到《指环王》二三系列中绿色魔怪古鲁姆(Gollum)角色的塑造上,由此创造出可能是最逼真的数码图形人物,并获得两项奥斯卡奖。

多比
应用次表面散射技术的不仅仅只有WETA公司一家。几乎所有数码视频和动画高手都在使用它,比如创造出《哈利·波特》的精灵多比(Dobby)的Industrial Light& Magic 公司,和《机械公敌》中杀手形象的Digital Domain公司。
“我们在每个角色中都用了次表面技术,” 梦工厂动画故事片《鲨鱼帮》的制作人简尼特·希利(Janet Healy)说。“它已成为常规技术了。”
然而,电脑图形技术在处理皮肤方面的进步仍然还有巨大的创新空间。
“从为环球公司及彼德·杰克逊(Peter Jackson)制作《金刚》以来,显然我们一直专注于毛发,”莱泰里说。“皮肤的表面总是有规律的,但对于毛发,一旦碰到什么、脏了、湿了,看上去就完全不一样。”
莱泰里和他的团队走完了《金刚》发展阶段的大约一半,把各种现有的软件用起来创造出客户工具——这一过程对每家大型电脑图形公司来说都是耗时、耗资巨大。
莱泰里说,他的团队尚未把金刚的毛发问题处理妥当,但他有信心在四个月内把这个巨猿所有的参数都计算出来。届时,莱泰里的团队将集中攻克金刚的表演,并有望不再担心制作时间和其他技术难关。

古鲁姆
虽然毛发方面的成功将极大提升处理角色的艺术水准,但水的问题仍然困扰着这些数码天才。迄今为止,没有什么像“次表面散射”那种大家都接受的理论。各家公司按照自己的办法应付这些艰巨的、变化多端的挑战。
“两年来,无论是《海底总动员》这样的动画片还是《怒海争锋》这类真人电影,大家都在做液体模拟,方法五花八门,” Digital Domain公司的大卫·普雷斯科特(David Prescott)说。他负责福克斯公司的影片《后天》的图形设计。
普雷斯科特说,无论采用什么方法,自《泰坦尼克号》(他也参与其中)小试牛刀以来,数码水技术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
复杂的液体模拟模型也在诸如电影《后天》中的场景中得到应用。其中的一幕是潮汐吞没了曼哈顿。
“水是有极限速度的,它超过某个特定的速度就变成气体了。假如我们让水太快了,看上去就不对了。观众的脑子里,看上去也有点假。”
和博士们的切磋——包括数学家、物理学家等——必不可少。
普雷斯科特说,“我们一面要当科学家,一面要当艺术家。”
“我们这里的人都很聪明,”索尼电影图像公司(Sony Pictures Imageworks)总监蒂姆·萨尔诺夫(Tim Sarnoff)说。“但我们聘用了许多顾问。”例如,在制作公司历史性的《精灵鼠小弟》一片中,聘请了一位动物专家来保证老鼠的动作质量。在拍摄影片《隐形人》的过程中,有生理学家来演示人体的组成,而一位海洋学家出现在《荒岛余生》剧组来负责波浪的制作。
就在外部专家琢磨水流的同时,出现了一个新的电脑设计难题:如何制作火的计算机模型。
“电脑设计无法完全解决所有的自然现象模拟,”普雷斯科特说。但他认为“容量分析”技术的进步已经使数码设计和动画艺术家接近于能够处理诸如烟雾和云彩这样无定型的东西。
普雷斯科特说,无论是处理人还是大自然,如果电脑图形专家对光线的理解能够稍微深入一些,处理的效果最终都会大有改善。
“我们一定要编写出能够模仿特定类型的光线软件,”他解释说。“比如我们说这一盏钨灯,软件就能把它的光显示出来。四年来我们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但还缺乏质的飞跃。”
光线问题是一个“试错”过程,ILM公司首席技术官克利夫·普卢默(Cliff Plumer)说。电脑专家把角色编入一个框架中,用各种光线参数测试,然后耐心等待电脑处理完毕。
电脑专家说,随着蓝色屏幕越来越多,电脑生成的场景(以及数码演员)越来越普及,寻找处理光线更有效、自动化程度更高的做法就显得非常重要。
当然,Siggraph公司的几位博士今年就能就光处理的方法有突破性的进展,但普卢默说,即便如此,他的担子也还是不清。
“我们刚突破了一个里程碑,”他说,“有的导演就又把要求提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