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财经 - IT - 汽车 - 房产 - 女人 - 短信 - 彩信 - 校友录 - 邮件 - 商城 - BBS - 搜狗 
搜狐首页 >> 娱乐频道 >> 中演 >> 国内艺场
叩问中国演出市场
YULE.SOHU.COM  2004-06-23 14:25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 】【打印】 【关闭
 

  为什么与期望不一样

  今年真是好年头,未交7月,无论“引进”,还是本土出产,已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猫”刚卸完妆,“大眼妹”就来了,惠特尼·休斯顿也开始预定机票了;《云南映像》还挂在嘴边,《茶馆》已经庆祝500场演出。商人们开始考虑是否注资文化产业,演员们都说演出大年到来了,
只有不少老百姓心想:票价这么高,怎么看得起!

  《猫》,作为美国百老汇的一台舞台剧,在中国,知名度高得也许要令美国人吃惊。从去年到今年,《猫》在沪、京两度现身,观众多达八九万。上海的演出,因为安排在非典前夕,关注焦点转移,所以媒体的反映有限。今年5月,《猫》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连演9场,演出商如期赚得钵满。然而,与鼎鼎大名以及媒体的造势相比,看完《猫》,不少观众感到失望。

  说到底,其实,这不是《猫》的过错。《猫》就是一台具有百老汇典型元素的通俗舞台剧,脍炙人口的音乐和鲜活艳丽的舞蹈是它的招牌,轻松好看是人们对百老汇舞台剧的期待。可是媒体偏偏要让《猫》高居庙堂,享受经典待遇,这就勉为其难了。即便是老虎的师傅,猫就是猫,当我们怀着看一只老虎的心情去看猫,当然要失望。有的媒体的报道,主要因为自身无知或知之甚少,把演出商的广告当作宣传文本传播出去。老百姓被误导,其后果一是以讹传讹,二是从此避之三尺。

  看完《猫》,大家感到失望,还有技术原因。《猫》作为舞台剧,正常情况应在至多容纳千儿八百人的小剧场演出。结果,像一场通俗歌星的演唱会一样,《猫》被安置在万人大会堂演出。音道、灯光都不符专业舞台标准,视听效果难以传送。人又多,秩序差,整场演出几如大茶馆里唱大鼓,人声鼎沸,人流穿行,在这种情境下,观众如何能手把望远镜静心欣赏?对此后果,有经验的演出商应有预料。但演出商自有难处:“从出场费到宣传费,引进这台剧目,费用高达两千万元,不在大会堂演出,不多卖点票,怎么收回成本!”高成本直接转嫁到票价和观众头上,演出效果被牺牲了。

  为什么一流演出观众却稀少

  5月份,北京国际戏剧演出季中有一场演出,品质非常高,是迄今为止光临我国演出市场的最好的歌剧之一,但观众特别少。这就是歌剧《塞维利亚的理发师》。德国法兰克福歌剧院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歌剧院之一,无论是演唱水平还是表演技巧,无论是简约的舞美还是导演流畅的意图,都绝对不负“一流”之称。然而,在现场,记者体会到一流的尴尬。在世纪剧院不大的剧场里,观众不曾坐满1/2。不远万里而来的客人,面对稀稀拉拉的观众,仍然认真地演唱,卖力得令人心酸。一边是稀稀拉拉的观众,一边是喜欢歌剧的人被拦在了剧院外,因为票价太高。本场演出最高票价1680元,座次稍好的票均在千元左右。

  一流演出的票房反而不如二三流的演出,一方面与票价、品位和口味有关,也因为某些媒体缺乏成熟的艺术欣赏能力,宣传失准。

  为什么杨丽萍说“我不赠票”

  可以预言,今年度最受瞩目演出,要属杨丽萍的《云南映像》。《云南映像》将原生态的音乐舞蹈元素现代化和艺术化,化到了无痕迹,化到千姿百态,化到大家伙都点头称好。如此之好的东西,当然有目欲睹。但杨丽萍不想懂人情世故,她说:“我不赠票。”言外之意,要看演出,自己买票。据说,这一招在上海挺灵,因为上海人大多明白掏钱买票乃天经地义。可在北京,尽管杨丽萍喊了半天“不赠票”,最后还是加映一场,招待诸位“亲朋好友”,为什么?因为一些北京人不愿遵循掏钱买票的规则。无论如何,杨丽萍抗拒赠票的勇气令人佩服,愤激之情也溢于言表。

  有此愤激之情者绝非杨丽萍一人。赠票的存在,大大制约了演出市场的正常运营。这么多年来,赠票令外来演出望而却步,令演出商咬牙切齿。有韩国演出商说,中国市场特别吸引人,但就是赠票令人头痛。又据说,在北京做一场演出,一半的票能卖出去,就算很成功了。

  怎么解决赠票问题?备受瞩目的国家大剧院就要完工了,有人首先担忧的就是“大剧院将如何解决赠票问题”。赠票之弊端一目了然,声讨声不绝于耳,但仍愈演愈烈。原因并不复杂,照旧是票价问题。因为少则一两百元一场,多则上千元一场,凭一个工薪阶层的财力,怎能给付!高价导致票不好卖,票不好卖只好赠票,演出市场的恶性循环由此开始。

  演出票价到底有多高

  文化消费不量力而行,不解决票价问题,就不能从根本上遏制赠票。

  这里有一组数字:

  2001年,“三高”演唱会,最高票价1600美元,最低价380美元;

  2002年,歌剧《阿依达》最高票价1800元人民币,最低价180元人民币;

  2003年,踢踏舞剧《大河之舞》最高票价1280元人民币,最低价380元人民币;

  2004年,舞台剧《猫》最高票价1680元人民币,最低价180元人民币。

  据说,上述引进演出的票价几乎都超过了在欧美的价格。本土演出总的来说,票价都控制在千元以内。“长安”最贵票800元,只有4张,绝大多数在百元左右。“人艺”再抢手再热门的戏,最高票价都不超过500元。所以,“人艺”的戏满座是常有之事,一则戏好,二则票贱。但本土演出票价近年有上扬之势。有些演出为了与国际市场看齐,已叫到千元以上。

  如此高价票,有谁来买单?据统计,消费人群中,四成属个人消费,六成是团体消费。个人消费,主要是收入较高又追赶时尚的年轻人,以外企服务人员为主体。所谓团体消费,包括福利消费和公关消费。福利消费容易理解,公关消费则是近年崛起的一种新型消费形式———公司买票,送给方方面面需要打理的关系户。受者安然,送者“优雅”,这种公关消费是否中国独创不论,但在表面的繁华下,真正的长线观众和规范市场,并没有建立起来。

  是谁在抬高门槛

  出场费高,宣传费高,场租费高,因此演出商把高成本转嫁到票价上。引进演出中,因为与国际演出市场联系不力,中间商多,如同前些年房地产业由于土地转包商介入导致房价上涨,人为抬高成本。也有人说,演出市场不成熟,缺乏联动能力,风险不能分解,单个演出成本因此增高。当然,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演出商普遍有抓住好项目,狠“吃”一顿,以保三年不饿的心态。

  这些年无论是引进还是推介,中国演出市场都累积了丰厚经验。在国际演出市场,中国人的声音越来越大,越来越多,已不是一厢情愿的梦想。外国人到中国来的欲望也日渐强烈。有数字显示,近年来引进演出的档次之高、数量之多超过前50年总和。中国演出市场真的开放了。开放的中国市场应该量力消费,“有钱、人傻”,超出消费能力的畸形消费,毕竟不符合国情。在有目的地引进真正一流演出的同时,注重培育和推介本土演出市场,才是从长计议。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 】【打印】 【关闭
搜狐搜索
关键字:

 
-- 给编辑写信


Copyright © 2005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相关链接

请发表您的看法
用户: 匿名发出
您要为您所发的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留言: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00000008号
*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规定》

搜狐商城
化妆|春季彩妆5折争艳
家居|06年最抢眼饰品
音像|周杰伦:霍元甲D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