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财经 - IT - 汽车 - 房产 - 女人 - 短信 - 彩信 - 校友录 - 邮件 - 商城 - BBS - 搜狗 
搜狐首页 >> 娱乐频道 >> 影视天地 >> 影视动态 >> 《E欣欣》 >> 《E欣欣》相关新闻
当艺人等于上贼船?四维E欣欣称“我不是偶像”
YULE.SOHU.COM  2004-04-13 18:28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 】【打印】 【关闭
 

  一. 艺人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大陆的演员统统被称作了“艺人”,除非你不承认你是这个圈儿的人。猛一回首,才忽然觉得小时候曾听过的“表演工作者”、“表演艺术家”的名词,就像老古董一样遥远,也像憨豆先生一样可笑。

  想到自己属于这个称谓下的一员,才冷不丁的打了个冷颤。因为这个词儿怎么听,都跟那个古时候对演员的称呼一般无二,——那个“九丐十伶”的时代。倘若只是名称上的接近也就罢了,可如今身价动辄百万的大牌与甚嚣尘上的娱乐表象背后,“艺人”们真实的生存环境究竟如何呢?

  做“E欣欣”之前,无论经历多少,我都是阳光的;因为还满怀希望。虽然从17岁实习的时候开始,就会在KTV包房里遇见陌生而老迈的光头叔叔“呼”的从腰包里掏出10万大钞、硬要塞给我当零花,直到我害怕的落荒而逃;虽然在深圳独立发展的那几年,早就习惯了剧组里哪怕一个副导演也天天想尽办法要跟你上床,否则就天天给你把戏安排成从早五点到晚十二点;再有甚者,以朋友自居、以美女之称献媚于我的人,不断通过各种机会给大老板们或是黑社会老大们“穿针引线”,梦想着从某一次成功中获得因“赏识”他推荐的美女而赠予他的、等价于一辆宝马车的“中介费”。夜夜声歌的声色场合中,在无数只认识功利二字的艺人的跟随下,这些做MM生意的中介贩子们似乎已经忘记了可能还有“异类”的存在。他们首先用眼睛强奸着我们的胸(大波波有罪吗?还是喜欢穿低胸的衣服就是暗示?),然后用天花乱坠的功利主义掩盖着他们“犯罪”的事实,最后,又在达不到目的之后突然变脸,形同陌路;——记忆尤新的乃是几年前,在弟弟上学需要学费、姐姐开刀需要手术费的时候,我着急得到处找戏拍;“英雄落难”的结果竟然等来了一系列陌生的电话,有上来就让开价的,有找来高价拍三级片的,……在他们的心目中,艺人,尤其是女艺人,究竟是什么?

  然而面对这些,我早已一言以避之——“垃圾”。在看透了夜夜声歌的交际的真实面目之后,我倒是宁愿清闲在家、也憎恶那些无聊的面孔了。尽管周围高学历、科班出身的姐姐妹妹们拼命整了容也要去追随、寻找万里挑一被“选中”的可能,我却宁愿在家读书、积累自己真实的实力去面对挑战。我很阳光,就是因为无论经历或听闻了多少,我还是愿意相信正义和健康的路始终存在;所以即使在想签我的经纪人暗示性的问到“你不会觉得晚上老不出去交际会影响工作吗?”的时候,我也懵懂无知的说,“没有啊……”

  于是,在遇见“E欣欣”工程的时候,我觉得依靠实力打拼天下的时候终于到了,也就这样天真的上了“贼船”。

  二.贼船

   “偶像就要干净的,要‘纯’的才好玩。”

  发出“纯”的声音的时候,异样得有些狰狞的笑容立刻引发了所有在场权威人士们的共赏,“会心一笑”四字的精妙解释莫过于此。

  这个场面,是我的制作人吴起在某一次就“E欣欣”和别人谈判的时候经历的,并转述给了我。希望我的再表述没有偏离他的原意。

  我一直纳闷的好多问题:这么好的项目为什么得不到投资?为什么中国这么多人叫好就是没人“买单”……在2003年一年的“E欣欣”项目进展过程中,这些疑问不但没有得到合理的解释,反而越来越复杂。倒是冬天连续几个月的冷水破醒了我——

  事件一(谈谈吧,看能不能帮着宣传宣传……)

  某咖啡馆。

  业内资深人士一针见血的:“……傍款的吧?”

  E欣欣(意外的):“不是啊……”

  业内资深人士(惊讶):“那为什么别人要做你?怎么做?做什么?………”

  事件二(谈谈吧,看能不能帮着出本书……)

  某出版单位。

  (经过好一番嘴皮上的“苦斗”,无论如何也不能让这些领导相信“E欣欣”是这样制作出来的,于是……)

  出版单位领导:“……那究竟是谁投资做的这个东西呢?”

  E欣欣(无奈的):“……就算是我爸爸投的吧……”

  (暗道:说爸爸总有说服力了吧,至少不会又被猜测是傍款的;说真话、告诉他们“E欣欣”是怎么回事,可人家就是不信世界上还有这么“正常”的事……)

  在场所有领导瞬间松了一口气,其中一女领导高兴的一拍大腿,大声道:“这和我们想象的差不多了,我们都以为是傍了个款(~~~~特别长而且有变化),砸一把,值得啊……”

  事件三(先签个大公司好了,公司运作比个人成熟……)

  某中国旗舰级别的影视公司。

  (见不到经纪人,先得过该公司引见人的关……)

  称谓模糊的中介人:“你对男人有吸引力吗?”

  E欣欣(纳闷的):“……应该有吧……”

  中介人(兴奋的):“你对50岁以上的男人也有把握有吸引力吗?”

  E欣欣(更加纳闷的):“……我想应该有……吧”

  中介人(更加兴奋的):“你有男朋友吗?”

  E欣欣:“……这个……”

  中介人:“不,这很重要,一定要说。”

  E欣欣:“……私人问题,有又怎样?”

  中介人:“只要不是要结婚的那种就行。有这么个机会,你既然是被包装的一个新的偶像,刚好我这里有一个投资商,人家可不是那种几百万的土财主,到圈里来玩一通就走的;人家可是十个亿的身价,那银发苍苍的威严(边比划并得意的笑起来)……”

  E欣欣:“……可是我有男朋友的……”

  中介人:“我眼中见到的青梅竹马瞬间土崩瓦解的太多了,你见过那么多钱吗?十个亿!几次大餐一吃,世界各地一飞,房车一送,你晕不晕?你们要来电,我们公司下一个大戏就是你的,准红。我们公司的戏你不是不清楚,拍一部红一个人……”(继续描述银发爷爷的魅力……)

  E欣欣(还报有幻想):“对不起,打断一下,您可能还不太了解我,我一直以来是一个比较正的人,……”

  中介人:“恰恰就是你这种好象很正的人最吃这套。你没见过什么叫上流社会,你为什么就不愿意努力一下呢……”

  E欣欣(没招了,老办法,谎言欺骗自己找台阶下吧……):“……其实,这个,我以前有个男朋友也是有好几个亿的,可我根本不稀罕这些,我追求的是……”

  中介人(如获珍宝的):“那太好了,你有对付亿万富翁的经验,这就更轻松了……”

  无语。

  事件四(没办法,靠自己吧,自己找唱片公司……)

  某唱片公司。

  老板:“我们这里出没问题,我们出过好多新人的作品了。”

  E欣欣(兴奋无比的):“那太好了。我们其实只需要5000册的保底就够了,我们会全力配合宣传,后续作品也可以全在您这里出版发行,包括我个人将来的演艺约……)

  老板(打断):“将来的事情将来再说。说和做总是两码事。”

  E欣欣(意犹未尽的):“是的,不过还是希望合作能长期下去……”

  老板:“这一次我们要保底,不是你们。”

  E欣欣(顿时没了脾气):“……您的意思是……”

  老板:“你们的盘、书我们可以做,但你们得自己买。现在所有的新人都是这样做的,没有例外。”

  E欣欣(盘算着老本够自己印多少册的……):“……那首印少一点也可以吧,因为……”

  老板一摆手:“不能让你们印,我们做,你们买,按照批发价买。”

  E欣欣(暗道):“天哪!一张盘批发10元,我们自己买1万张企不就要10万……”

  老板继续:“而且精装版一直都是高价格批发,最少也要50元左右批出去。第一次你们保个3、4万册也就可以了……”

  E欣欣(计算中):“50元乘以4万=?…………不会又认为来了个二奶吧!难道只有傍大款的人才能做娱乐吗?”

  事件五(国营单位,国家优秀一级单位,总可以吧……)

  某国企出版单位。

  头头:“非常感谢你们这样的项目选择了我们,再次感谢!”

  E欣欣:“哪里哪里,我们也愿意和正规的单位合作,那些发盗版起家的私企可太黑了……”

  头头:“是的是的。我们一切正规,好说好说。”

  E欣欣:“我们可以选择熟悉的唱片公司一起同步发行,这样在图书、音像几个领域都有发行,相信可以成功的。”

  头头:“是的是的,不过你们要保底。”

  E欣欣(差点没哭出来):“……什么?”

  头头:“你不要误会。我们这里不能买卖书号和VCD号,所以国营单位嘛,必须表面上走出版社的帐,但制作费我们不会投,否则不成了我们捧你们了嘛?你们出钱,走我们的帐,这样就不会有痕迹……”

  E欣欣(盘算了一下,暗道):“还好,这样比上一家200万的少一点……”

  头头继续:“不过既然走我们的帐,我们要额外的收取管理费。”

  E欣欣:“我们自己有熟悉的印刷厂和压盘厂……”

  头头:“那不行,必须用我们的,而且必须我们管理,每一万张盘、每一万本书按照我们的管理费标准……”

  E欣欣(大脑嗡嗡):“忽然想起了以前学校老师出书,送到正规出版社一份完成的电子版,编辑说,‘都word排版完成了,还要我们这些人吃什么呀’,于是全部打印出来,重新录排,方能出版……”

  是呀,早在制作阶段就遇到好几个小四眼说过这样一句经典的话:No Money,No talking!

  事件六(森林里迷路的孩子,114查询,internet查询……)

  某更大、更具品牌的唱片公司。

  北京办事处主任:“参与你们制作的都有那些公司呢?”

  E欣欣:“有A、B、C、D。”

  主任笑着(本来就长脸更加的狭长):“不可能,我非常了解,他们不可能出钱的。”

  E欣欣(受气的):“可是就是他们……”

  主任:“他们的领导是谁?叫什么?”

  E欣欣:“XX。”

  主任(没考住,再问):“副的呢?叫什么?”

  E欣欣:“YY。”

  主任(没考住,再问):“音乐制作人你说说看对不对?”

  E欣欣:“我是特务吗?”

  事件七(Continue……)

  某更权威的国企音像出版单位。

  主任:“你的这些东西我都看不懂,实在看不懂,全是七拼八凑,风格不统一……”

  E欣欣:“我们这是一个‘四位一体’的概念,以我为真人原型,制作的一系列虚拟偶像……”(解释了300句)

  主任(仔细看着样品的VCD,打断):“这是一张CD还是什么?”

  E欣欣:“不是歌,是VCD。”

  主任摇头再摇头,不语;猛然:“那你这是好东西呀,好东西是人家追着你们屁股要的,拿着可以上电视台拉广告呀!”

  E欣欣(谦虚的):“我们都是新生代,可能还不够分量……”

  主任摇头再摇头,不语;猛然:“不过我看你这也不是什么好东西。我不懂,不明白什么意思。”

  E欣欣(自找台阶下):“……要不我们自己付费压盘和印刷吧,你们代销?(空手套白狼总可以吧?)”

  主任:“那倒是可以考虑考虑,不过你先再刻一套盘给我,这张盘都是马赛克看不了……”

  E欣欣(明白了,暗道):“原来根本就没看,不是因为马赛克,而是因为根本不会使用超级解霸……”

  事件八(喜讯!发行了……)

  家中。

  电话铃声此起彼伏。

  电话中:“喂,请问你们这是在周末要搞活动吗?我们可以参加吗?”

  E欣欣(欣喜的):“是啊,请问你们是哪家媒体呀?是谁告诉你们的?”

  电话中:“这些你别问了。你们活动都有哪些大牌来?”

  E欣欣:“这个,……没有。”(哪里请得起大牌走秀?)

  电话中:“没大牌我们报不了,拍了上头也不给播,收了你们的钱播不了,你说不麻烦了吗?”(挂。)

  真大好人也!

  电话又响。

  电话中:“喂,请问是陈好要开发布会吗?”

  E欣欣:“不是,您可能打错了……”

  电话中:“不会错呀,你们不是在XX时间YY地点吗?”

  E欣欣:“是呀,可没有大牌参加的(差点没说只有我和制作人两个人)。”

  电话中:“没关系,是谁都无所谓,你知道我们单位的标准吗?”

  E欣欣:“什么标准,不……太清楚。”

  电话中:“每个人都是一个一,三个零,来两个人。”(挂。)

  事件九(活动现场……)

  发布活动现场。

  E欣欣斜眼睨之,隐约听闻在坐娱记议论纷纷:“这是什么活动你知道吗?”“不知道。”“好象是一本新杂志……”

  记者A:“您好!XX台的记者有事情没有来,他们让我帮拿一份‘材料’,我们拍摄的到时候会给他们一份,也会播出。”

  E欣欣(无奈的强打欢颜):“好的。”

  记者B拿完“材料”,“那好我们有事先走了,……”

  E欣欣:“可是活动还没开始,还没拍呢吧……”

  事件十(一周后……)

  家中。

  一周了,怎么报纸还没登呢?

  电话中,E欣欣:“喂,请为是YY报社吗?请找一下ZZ记者。”

  电话那端:“我们这里没有这个人。”

  E欣欣(愤怒的播打那个记者的手机):“……喂,我是E欣欣,我……”

  对方挂。

  (依靠想象力组织平行蒙太奇)电话那端,行骗我们血汗钱的人:“……那傻X又来电话了……”

  (因为篇幅限制,暂将“九九八十一”难的简化版抛出,以祭奠那一百多天睡不着觉的日子;以上记录如有一字捏造,天打雷批。)

  

   明白了,冰冷中明白了一切。中国娱乐圈始于一个逻辑,这个逻辑当中既有市场的因素、也有人的因素。坏了胚子,对于我这一代或更年轻的MM们,自然是难上加难了。做“E欣欣”的过程,就是一个在明白不过的例子。

  中国人并非迟钝或没有抄袭效仿的能力,而在于中国娱乐市场的一种“内在的尴尬”。怎么讲呢?以动漫为例。中国的动漫与CG不比日韩,看似热闹的背后,其实缺乏消费力的通病一直持续甚至强化着;几年前《青纳》的失败就是再好不过的例子。如今,购买原创漫画期刊的人,并非漫画Fans们,而是有志于从事漫画创作的制作人;换言之,漫画原创书已经变成了某种意义上的漫画技法读本。真正欣赏动漫的用户,都去看日本人的东东去了。至于CG,更是如此,完全没有胆量(其实更准确的说是根本没有可能性)去尝试用原创的大制作去挑战舶来之物了。动漫的疲软,就如同中国电影、中国动画片市场的疲软一样,消耗掉了最后一点给新生代留下的创作空间。

  这样说是危言耸听或是“愤怒青年”的发泄吗?一点不是。让数据说话是最有用的。动漫的、CG的,我们且不说了,——因为多年不入主流娱乐市场的窘境已经几乎让真正的投资商忘却了它们的存在,而BBS上从业人员偏激无知的论调更让人轻易的相信目前这个行业里只剩下了些“愤青”;电影市场、动画片市场的,我们也不用多言,——因为太多的评论和血泠泠的事实已经铺天盖地。让我们看看现在吵得最火的流行音乐,还有爆料爆得最多的艺人经纪;因为这些恰好是作为流行唱片和新艺人结合体的“E欣欣”在洽谈出版、发行、宣传和经纪约等方面体察到的切肤之痛。

  在如今盗版猖獗的大陆音像市场,当红大牌的唱片能买出10几万、20几万张的都算相当不错了(不要相信那些50、60万张销量的所谓奇迹了,吵作谁不会?),更不要说新人了;如果宣传和辅助的手段不够,3000张就是新人的宿命了。苛刻的出版商拉起手来,无论你选择哪一家,都是微薄的15%左右的版税,——也就是一张正版的VCD或CD中,内容开发者只能提到1.5元。这样算下来,就算卖疯了的碟,新人所在的公司也至多能从销售额赚到10几万元,这里还没有算上要上缴的高额的个人税收、所有宣传活动的经费、各地推广过程中的机票、住宿……

  而制作费呢?单曲MTV全套下来至少要10几万,三维角色动画的更不用说了,动辄几十万。一套专辑10多首歌曲,怎么做?难怪很多已经颇有名气的歌手还不得不在简陋的自制录音棚中自弹自唱。至于说到经纪公司为培育签约新人而大量投资,更是近于“邪乎”的谎言了。我以前拍摄的大部分影视剧中,女一号的片酬很多也就在1万多,这已经是很有名的演员了;按照一年拍摄3套长片(20集)连续剧的惊人努力,税后的收入也就是60万的片酬,经纪公司提取的20%则只剩下可怜的10多万了,够任何一次艺人宣传的场地费和红包吗?还是够出写真集的印刷费?中国常规的三维动画标价是6万一分钟,这点经纪费用够做1/3首MTV吗?

  所以,有了很多的“潜规则”。因为几乎没有商人会向这种打水飘的项目中投资,做新人无异于走钢丝;没有回笼资金可能的投资,是没有商人会参与的。恰好,各行各业许多打拼了数十年江山的大款们,在事业成功之后,生活和感情成为了他们唯一缺憾,而这个缺憾正可以在他们认为的美女如云的娱乐圈中实现了。“潜规则”驱动下的很多投资,无论做什么产品,往往都根本不为商业,只为人;既然为人,就需要你付出其他的东西。耳闻的某某港台大牌为争得一个产品的形象大使机会到处陪酒的消息,我倒宁愿相信它是真的。因为现在能只陪陪酒就拿到著名品牌的代言的,已经绝对大牌了。“艺人just艺人”,至少在投资商的心中是这样的。而考进表演专业的MM们,很多也不为别的,就因为这里好找钱包。刚满18岁的大学新生,每天晚上不睡觉的在声色场合交际,没有任何人格尊严的陪着各个行业的精英,等待着被赏识的一天,这是我眼见的真实现状。因为大环境和习惯坏了,所以人家看见大制作的新人新专辑,就必然想到你是二奶;于是每个环节的人都开始琢磨怎么再敲诈一把你,因为反正你也是二奶了。这就是合理的逻辑。市场疲软的同时,每个环节却更加黑暗和无可救要,这就是中国娱乐圈的真正弊病所在。艺人在雨后春笋般的表演培训学校毕业,在不到1/30的上戏机会中挣扎,盲目和绝望中,她们还有什么更好的选择呢?

  “E欣欣”的一年,热闹背后的真实生存环境让我清醒了好多,也“老”了很多,更感觉自己已经几乎不再阳光。这个时候,留在心里的是绝望。圈子里“潜规则”多如牛毛,却依然不够我身边好多正牌表演专业毕业的MM们用的,因为红颜易老,大家要“抓紧时间”;这种“竞争上岗”的残酷性,让很多MM一边上着学,一边已经功利到一旦发现没用、电话都不再接一个的地步,一切都以“有用”和“没用”来衡量。这样的扭曲的娱乐环境中,偏偏媒体的无知却来火上浇游。我做完“E欣欣”之后,媒体采访问的最多的就是,大家为什么选择了我作为所有版本虚拟偶像的真人原型?(CG论坛上甚至还有人大呼“换人”。试问,这是有志之士大规模投资的一次产业崛起吗?中国CG如此民间化的大环境,有什么资格去娱乐圈“选人”?)我最初还是一样的态度,——讲真话,就和面对出版商、面对经纪公司一样。国外无论是日本还是美国,虚拟偶像越小越好,甚至到小到了小学三年级。可一来他们没有盗版音像和盗版书,二来他们更主要的卖的是周边产品,——一个变形金刚的玩具就能从中国捞走12个亿。而我们呢?你见过几个卖正版周边产品的商店吗?培养一个虚拟偶像的原型明星,用来做什么?出唱片去赔钱吗?去电台打榜、去做MTV烧钱吗?还是在电视剧里去跑龙套?显然,中国的电视剧或电影中一号二号的女主角,罕有小女生式的角色。而其他国外虚拟偶像产业能够采用的赢利方式,在中国又都行不通。所以,大家选择了我作为原型,首先一条就是“走有中国特色的虚拟偶像产业”。我的1/4俄罗斯血统让我外型轮廓深、五官突出,身材曲线更是我最骄傲的优势,所以比较容易“动漫化”;按照制作人的说法,我更接近欧美流行的虚拟偶像(比如《古墓丽影》中的劳拉)中的感觉——聪明过人,野心勃勃,充满活力,正直勇敢,感情丰富,无懈可击的漂亮。同时,我在电视剧领域的基础、经验和潜力,以及我恰倒好处的年龄优势,又能让所有参与的人看到真正的商业上的赢利点和前途。

  然而以上健康的、比较“正”的解释,如我所料,得到了众多媒体的怀疑。他们和出版发行商是一样想的,因为大家同处一个环境,见到的不健康的事情太多了。我在面对经纪公司的时候可以慌称为父亲投的钱,但这样的谎言总不能面对媒体吧。我只能进一步解释,我不仅是被包装的偶像,同时也参与了所有幕后的策划和创作环节,因为我们很艰苦,人手奇却,所以我不得不参与了很多自己以前没有尝试过的角色。这样的回答终于让大家满意了。从第二天开始,网络或报纸上终于找到了“E欣欣”的“深层逻辑”,——红不起来的女明星自掏腰包,自己吵自己。红不起来的人哪有钱呢?在这背后,他们的理解就不言而喻了。一切健康和正义的事物,在娱乐圈里说出来没人信,非得纳入那些“潜规则”的既定逻辑才让人接受,这是哪里来的邪门!但恰恰就是这样的逻辑让人觉得有看头,我们费劲很大的宣传没有普及,反到是这种论调一出台,立刻连繁体中文的台湾网站都开始报道。大家又似乎看到了一例真正的“娱乐咨询”。这样的才是娱乐圈嘛!可我想问你,中国的娱乐圈,你真的要逼良为娼吗?

  三.“E欣欣”

   由于中国缺乏日本或欧美虚拟偶像的成熟市场(日美的虚拟偶像可以通过动漫、电玩、游戏和众多周边产品构成系统的市场链,而中国在这方面是一片空白),更由于盗版猖獗的音像市场也根本无法回笼甚至1/5的成本资金,所以“E欣欣”是以一个“铺路石”的身份开始创业的。这种创业的源动力来源于我和许许多多新生代电影人、动画人共同的心态——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证明自己的价值和潜力。

  无论娱乐界有多少不健康的“潜规则”和不利于新生代发展的环境,我们只希望通过原创精神来证明自己。事实上,前面所有谈到的艺人的境遇,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幕后制作人的投影。他们鞍前马后七八年的辛苦,换来的只是一再的使用、使用、再使用。一样的没有机遇,一样的艺术锐气的消磨,一如我们的红颜易老一样。唯一的机会,恐怕是那些各种名目的短片电影节或动画展了吧。可据我不专业的知识,我怎么发现这些组委会的官方文件第一条,就是所有参赛作品归为大赛组委会的所有呢?而且还要交出达到印刷标准和播出标准的参赛节目?这不是强奸吗?韩国和日本热卖的那些中国动漫的画册和播出带是怎么来的?所有正版出版物的版税收入中,所有作者曾得到过一分钱的稿费吗?最终出版或播出的节目署名,和真正参与制作的人究竟有多少距离?这里有多少打着幌子的蛀虫和硕鼠在吸血呢?更何况,无数的幕后制作人面对的,是尊严和权利意义上的“潜规则”,——稍有不甚就会有艺人被经纪公司冻结一样的结局……以上的残酷生存境遇,也是“E欣欣”凝聚力的真正来源。

   从2003年春天开始,从第一份策划案的拟订开始,我们便开始了漫长的努力。以个人之力和有限的启动资金,开始了完全凭借自身能力和自己的创造力开创一个品牌的历程。从说服所有的参与者,到具体拟订每一份合作协议和未来的版税分成合同,从每一个剧本和分镜头的设计,到每个电脑高科技技术环节的落实,从策划、制片、编导、制作到出版、发行、宣传、推广、活动、发布会,所有的一切,甚至一篇英文歌词的翻译、一个印刷环节的错误纠正、一次长途运输的风险、一个没有公司的项目组的资金走帐,……事无巨细、我必躬耕。没有一分钱的投资和赞助,也没有任何业内大牌的后盾,甚至在没有人手、工作环境和设备的情况下,我们在一年的时间内,完成了从策划、到制作、到产品生产、到推广的全部过程,并且获得了广泛的社会联盟资源和认同,也立刻开展了一系列后续作品的制作,从而进入了一个稳定的良性循环。这其中经历的无数想象不到的困难、压力以及不可思议的克服过程。回想起来,策划、制片、统筹、编剧、导演、3D/2D/flash/游戏动画制作、表演、歌唱、舞蹈、音乐制作、剪辑、后期合成、排版出片印刷、发行统筹、宣传推广等几乎所有的环节全部是个人完成的。这个项目本身对于跨行业合作的意义、对于新生代电影人和动画人崛起的意义以及对于真实娱乐环境的写照,恐怕比其作品自身的艺术和技术含量更重要吧!

   忽然想到了我们的制作核心——吴起的一个故事,今年的他还没有毕业,但却在人民大学讲授课程。那一天他告诉我,他上课的时候给学生们放到《阮玲玉》的片子,在课上他就忍不住了,因为他想起了好多人,都是上个世纪30年代中国电影的“脊梁”,——费穆,沈西苓,吴永刚,汤晓丹……;他想到了那个时代的上海和那里的电影,他忍不住的开始在课堂上讲起“E欣欣”在当代中国经历的一些事情。讲了15分钟,下课了。想不到的是,这些不满20岁的学生们的支持,不仅仅是下课时那长久不衰的掌声。那天晚上,他接到学生母亲的电话,说学生回家后就哭了,因为心疼,更因为想支持却无能为力。从那天后,每次他去人大上课,座位上都放着好多饮料,每个饮料上都贴着条,都是鼓励的话。他给我讲完这个故事后,我长舒了一口气,——毕竟,我400多天的拼搏是值得的;因为中国的“脊梁”还在,新生代的艺术精神不死。

  我不是偶像,如果是,就算是个叛逆的偶像吧!

   E欣欣2004年春于北京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 】【打印】 【关闭
搜狐搜索
关键字:

 
-- 给编辑写信


Copyright © 2005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相关链接
  • “四位一体超人气偶像”欣欣日记(03/05 08:05)
  • 《E欣欣》故事情节及后续内容介绍(03/05 08:02)
  • “四位一体超人气偶像”E欣欣(03/05 07:57)
  • “四位一体超人气偶像”E欣欣小档案(03/05 07:46)

  • 请发表您的看法
    用户: 匿名发出
    您要为您所发的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留言: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00000008号
    *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规定》

    搜狐商城
    化妆|春季彩妆5折争艳
    家居|06年最抢眼饰品
    音像|周杰伦:霍元甲D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