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财经 - IT - 汽车 - 房产 - 女人 - 短信 - 彩信 - 校友录 - 邮件 - 商城 - BBS - 搜狗 
搜狐首页 >> 娱乐频道 >> 明星追踪 >> 人物专访 >> 长篇小说连载:《平民笑星奇志》 >> 长篇连载
《平民笑星奇志》:为艺术?为钱?一万元的小费
2004-01-30 10:16  来源: 搜狐娱乐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 】【打印】 【关闭

  很多人说:奇志这几年跑场子靠相声赚钱了、发财了,摩托换成了轿车,平房变成了别墅,女儿也送出去留学……

  奇志说:不否认,我是赚钱了。我是一俗人,我也要吃喝穿睡,也要养家糊口,也要在人前人后有面子,当然,我也要赚钱。但是,只为赚钱而忽视艺术的质量,那是文艺场上的混混。孔子
当年就说过,谁送我两块休(腊肉)我就把知识传授给他。郑板桥老年的时候公开在门口贴上,画扇面多少钱,写副对子多少钱。古往今来,名人圣贤,哪个不要钱。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这是在琴岛歌厅的一场演出。奇志他们的精彩表演让观众情绪达到高潮,现场气氛异常火爆。奇志和大兵又加了一段,观众还是掌声雷动。这时,只见主持人笑眯眯地拿着点歌单上台来了。他宣布:“香港来的陈先生,特请奇志大兵加演相声一段,送上小费一万元!”

  “哦 ”“耶 ”歌厅里成了欢乐的海洋。观众的掌声、欢呼声、吆喝声,甚至口哨声、尖叫声此起彼伏,一浪高过一浪。奇志感动着,也清醒着,他们又加演了一个精彩段子。鞠躬 掌声!欢呼声!

  “搞得,咯搞得,一个段子得一万块,哪个搞得他赢。”

  奇志这里做手势示意了一下,观众静了下来。 “谢谢陈先生和他的朋友,谢谢观众对我们的厚爱。今天,陈先生送上来一万元的小费,我们不能收……”旁边就炸开了锅,“有点宝,几十百把块钱可以不要,一万块钱这是真家伙,不要?蠢得死!”陈先生也马上站起来,用不太流利的普通话说:“我很喜欢你们的相声,很真诚的,我们香港都是这样来捧场啦。”

  “我知道您很真诚,可今天晚上的劳务费,歌厅老板已经付给我们了,我们不能要两份钱。您的一万元是这样,别人的五十元、两百元也是这样。谢谢,再次再次表示感谢。”鞠躬下场。

  “大陆的艺人太有格调了!”

  在香港客人直说“钦佩”的时候,旁边的观众都在议论纷纷。一个大胆的,竟拉过奇志,说:“你有点宝,到手的钱都不要,我们想要都没得。这是你的劳动所得,要噻!就算香港老板来投资的嘛。”奇志亲切地打了这位兄弟一拳:“你啊,不懂,君子不受赏钱,我们只赚劳动的钱。”

  像这样的情况,从奇志和大兵上场的那天到现在,时有发生。可他俩从未收过一分钱,都是当场退回。

  奇志说:“真的,最初谁也不敢想出名、想赚钱、想成功、想火。常常就是极普通的想法伴着我:写好每一个段子,演好每一场演出。可说着说着就火了,就赚钱了。从最初的十五元的出场费,到三四百元一场,从没人要我们,到一天演几场,这应该不是我能耐,能赚钱,是观众对我的嘉奖,是他们给我出色的工作发奖金!就像如果哪一天,我不努力了,相声说不好了,观众会把我赶下台,赚钱的路就没有啦。但是,只要我在舞台上一天,我就一定得对得起我的观众,对得起他们发的奖金。”

  葛朗台、高老头

  许多朋友都劝奇志:你挣钱了,应该大把大把地花钱,钱这个东西那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能挣会花才叫潇洒。

  钱,一个人赚多少是个顶?每个人赚多少是个够?奇志都没想过,他只知道,对于自己,赚再多无非也是吃三顿饭、睡三尺床。你到文联院子里打听便知道,似乎谁都能说出几段奇志“小气”的故事,还有人背后说他“葛朗台、高老头”。

  开着轿车吃食堂,你难得见奇志请客,大把花钱。可他对相声、对徒弟却从不小气。别人学徒,几千上万的交师傅。做他的徒弟,他可分文不取,还动不动给徒弟买服装、买书,带成群结队的徒弟到家里吃饭聊天,都是倒贴,可他从不计较,遇上有弟子练出一好活儿来,他那个高兴啊,你就见他往外掏吧。

  他还说,这叫钱花在刀刃上。

  你就说他的得意弟子大兵,带了近十年,从没在过年过节提过丁点东西、送过一分钱礼,更不说学费什么的。奇志非但没有怪过他,还总对人说:他是钻进相声里了,这样好。直到他们分手之后,很多人都怪奇志把弟子惯坏了,奇志却淡淡地说:“他就这人,可相声他还是干得好 嘿,对相声他可不抠。”

  “老抠”经常“抠”到办公室里。夏天,他严格控制空调,老念叨“出门关空调、关灯,不许打与工作无关的电话”。有一天,一徒弟问:“杨老师,办公室的水电费、电话费是你出还是公家出?”“公家出。”“公家出你那么小气,跟用你们家电似的。”“哦,你说我小气。这不是钱的事,大说是德性,小了说是个好的习惯。”

  按说,凭他的智慧,到其它行当里也不是赚不到钱。可他就是几十年如一日,固守着自己的相声追求,为他的观众付出再付出。按说,他付出不少,积累了那么多,多一些,也是应该的。可是,他从不多拿一分钱,即使是学生、弟子,他也永远和他们平起平坐!

  以前对大兵,今后对徐文,对所有的弟子、搭档,奇志都一样。

  杨大善人

  在他的众徒弟中,还流传着“杨大善人”一个“101”的故事。

  说的是奇志有天去参加大型演出。在停车场把车停好,下车后,弟子突然发现脚下有一个一元的硬币。弟子开玩笑说:

  “杨老师,那有个硬币。”

  奇志也看到了,说:“去,把它捡起来。”

  “别,杨老师,您是名人,我跟在您身边,为一块钱弯腰那可掉份儿。”

  奇志没做声,径直朝那个硬币走去。弯腰拾起,再上楼梯,走到一个跪在路边的少年的身边。他从包里拿出一张一百元的票子,连同那个硬币放在少年眼前的碗里。

  “杨老师,这些人大都是装穷的,你没必要帮的。”弟子想挽回一下面子。奇志开口了:“住嘴!你给我跪一天试试?不到万不得已,谁这么作践自己。他为老母治病,即使他是假的,也宣扬了一份善德。要万一他是真的呢?干吗把别人都想得那么坏。”

  不知那位跪着的少年听到这番话作何感想?感动、流泪,或对世界爱着、宽容着。都好。奇志这不是做作,也不是简单的积德行善,对他周围的人和事,他都是不由自主地宽容付出。

  在回家的路上,奇志再次对徒弟说:“只有善待这个世界的人,才会收到一份善意的回报。不善待这些普通人,何谈善待观众,那是假的。没有观众的支持,你在舞台上能站下去吗?”

  哦,师傅绕来绕去就是绕不开他的观众,弟子明白了。

  农民起义军

  一对相声演员,一逗一捧地在舞台上,是不是逗出彩的那个就有能耐?

  相声的创作和表演之间、演员之间角色各异,分工不同,但没有谁重谁轻,是红花绿叶的关系,没有绿叶,红花不红。其实一个相声段子,所有的主次关系在本子上就确立了,不是谁天生搞笑能力强,谁就出彩技术高。

  像郭新老师说的:作为相声演员,须知相声搭档必须有一个做绿叶,另一个才能成为红花,这是相声创作中设计好的包袱,而不是演员临时即兴发挥,更没有谁主谁次。

  在大兵与奇志分手时,相声界许多同行都怪奇志:就你傻,该留个心眼的,你干吗不在创作时给自己留些包袱。

  行内人士也这样说:这些包袱那都是金子,金子丢了,你伤元气人家添力气。

  对此,奇志只能笑笑,他始终坚信:在艺术上不能做到无私,就不配搞艺术!如今他又带了新一轮徒弟徐文。最初这小伙子犹豫着,只怕自己创不了品牌拖累师傅。奇志再一次没给自己留后路

  “文子,打算今年不挣钱也要把你带出来!”

  对于钱,奇志自有他的观点:“世上的钱,那是赚不完的。当然,要有舍有弃,尤其要赚得正道。因为,上帝对此是有数的。凭智慧拿,一块钱不少,千万元不多,怕就怕有人乘上帝打盹的时候,顺手拿着就走。是你的,你拿;不是你的,拿了也会吐出来。还是那句话:‘德之不厚,行之不远,德厚能载福。’”

  跟徐文搭档,又逐渐火起来,这是因为奇志在创作中抓住徐文的特点加包袱。包袱抖响了,特点出来了,演员也火了。相声这个东西,不管谁火谁出名,最直接的受益者都是观众 他们快乐了、满足了,就行了。

  奇志一直都是这样走过来的。

  在艺术创作演出的全程中,哪能老是患得患失计较谁高谁低、谁得谁失,

  那还搞什么艺术?还不如斤斤计较去卖小菜

  奇志说:那种胸怀,也就农民起义军,当不了皇帝!

  脱口秀

  我们说:我们的钱是否是在与社会进步同步、为观众制造快乐中赚的,社会容许的,群众奖励的,这钱就该赚,赚得对!古往今来,也没有谁只奉献,连一点生活酬劳都不要,他能活得下去吗?关键,你赚的钱是否与你的奉献成正比,奉献得多,得到的也多,那是人民群众给你的奖赏。奉献的少,还要多拿,那是赚冤枉钱,不能要。人,在钱上千万不能贪,还要走正道。人民币没罪,黑心钱有毒。

  出奇制胜:创新、获奖 “鞭打”出“孝子”

  观众容不得赝品,市场不相信眼泪!奇志与大兵跑歌厅往场上一站就有掌声,不出三句就能逗乐观众。功夫看涨,“行情”也自然看涨。出场费从30元?80元?100元?180元?200元?280元。等到300元左右,他们开始一晚上跑几个歌厅了。

  可是,问题也出来了。昨天奇志大兵在歌厅里说的一段相声今天再说,熟人熟客,听着还勉强捧场,明天接着还重复这段相声,台下就起吆喝了:“莫讲现的咯,剩饭子炒哒几道哒,冒味哒,不灵哒”

  这就是观众,只认一个理儿??要拿好的、要新“家伙”!过分吗?不!他们是花钱进来买乐子。你不是旧段子,就是浅东西,提不上气,还没“嚼头”,没东西给人看,他们看什么?

  新作品,好作品,这才是我们演员的命根!

  是啊,光说跑歌厅,没有新段子跑得了这场子吗?观众可随时举着鞭子,候着。但是,相对奇志他们的勤奋,这无异于是“鞭打快牛”。毕竟,勤奋、快马加鞭都追不上观众需求的速度。相声不像歌曲,越唱越流行。也不像戏剧,有专人写本、谱曲,相声的残酷性就是今天是新段,明天就是旧曲,相声演员还得集作家、演员、编导于一身,边写边演,边演边磨。观众是海绵,演员就必须是长流水!奇志是湖南省曲艺家协会主席,每天上午干协会的事,下午就开始创作排练,晚上9点开始演出,从这个场子出来又进那个场子。直到晚上12点半才算是演出结束。拖着疲惫的身子,晃晃悠悠回到家里沾床就睡,三百六十五天几乎天天如此。

  就说那档《幸运3721》的节目,看起来奇志、大兵这对“活宝” 每周都出镜,“笑”倒了大片大片的人。可这成功后面有多少心酸。殊不知,这些作品都是他们早在歌厅打磨过数次的,哪儿效果好哪儿不好,不好的地方就立马加包袱,再上电视让它“笑”果不凡。单说撑了一年,每周一个新段,那一年就是三四十个作品,真没把他们逼疯!当然,就是这些新作,让他们拥有了“宝塔底座”上的观众群,他们也开始在湖南声名鹊起。不久,就开始冲击央视春节晚会,迈出走向全国的步伐。

  奇志说:“相声要反映老百姓的喜怒哀乐,说老百姓的事,传老百姓的情,如果高高在上,官腔官调,那是开大会做报告,谁会喜欢呢?我的作品是老百姓‘送’的,我的艺术生命是老百姓给的,就是在艰苦甚至想退缩的时候,还是老百姓真诚地送来了鲜花和掌声,我才跌跌撞撞地走到今天。多少年来,下部队、到哨所、进工厂到基层,从农村到城市,我付出了一份真诚,观众给了我一份真情,我才有一个个鲜活的作品。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作品是演员的生命。”

  有记载,从四川、陕西,到新疆的天山、青海的巴颜喀拉山,从东北的漠河,到南方的珍宝岛,从祖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大部分土地,到万里之遥的欧洲、东南亚,奇志的足迹都走在吸取艺术养分的 生活路上!

  这是情感的线路、人生的轨迹,是奇志踏踏实实走出的人生网络。正因为如此,奇志时时有灵感,常常有新作,无论走到哪里他都是人民大众的开心果。

  湘方言相声

  奇志从不忌讳说自己是个跑场子(跑歌厅)的演员。

  “那可是个学本事的好地方,那里有最直接的观众,有最残酷的裁判,演不好随时就会被人轰下台,没有丝毫客气可讲。在那里,谁都得把着观众的脉走,听着观众的掌声行事。别看我们是相声演员,在翻天覆地的改革大潮中,市场引领着我们,湖南观众更是教会了我们说相声。”

  奇志他们最初“下海”,文绉绉吊起北京方言的“官腔相声”,其实相声内容不错,但老百姓总觉得隔了一层,说的是离他们很远的事。用长沙话一说,他们就觉得,事情发生在他们的身边,于是提起了劲,给了耳朵,再听你下面还有什么可乐的。由北京话的相声过渡到用方言讲相声,具体说是首创奇志用普通话捧、大兵用湘方言逗的表演方式和一个讲普通话、一个吊长沙腔互相捧逗的表演风格。这风格一确定,两位“活宝”,便个性鲜明,整体是戏,雅俗都有,形成反差。再吸取小品、戏剧里人物矛盾冲突、重表演的特点,“说”相声就变为“演”相声了。

  这是中国相声界的一大创举,是对传统相声的颠覆和革命!

  可奇志说得轻巧:其实相声演员本来就应当有这样的本事,入乡随俗,投石问路,学方言、学声叫。不媚上,做政治的传声筒;不媚俗,赚观众廉价的掌声;也不求“高大全”,面面俱到,绷着脸说教。而是选择那些生动活泼、贴近人民群众的体裁。

  一时间,他们的相声大街小巷随处可闻,湖南的老百姓连老人孩子都能张口就来。有一位观众说得好:“看他们的相声,直笑得大跌眼镜,直不起腰,差点没岔过气去。我们听相声从未如此笑过,便是京城的国嘴也不曾叫我们这么开怀。”

  一位热爱奇志相声的观众给奇志发过一封邮件,说:你们的相声有现场的开怀和畅快,也有过后的回味和嚼头。映衬的是长沙人独特的诙谐性格、火热的生活热情与幽默的劳动态度 反正,这一方水土上的人们有着火辣辣的性格,是敢笑破自己的肚皮的!你们只管说吧,生活可以没有道理,但决不能没有快乐。

  这自然在中国相声界引起了争论。有一位哲人说得好:凡是争论的,都是好东西。方言相声是雅得不够还是俗得可爱,奇志不想考究。相声生存、发展的活力在于观众、在于生活、在于笔头子上的创作。能得广大群众喜爱,俗到好处便是雅。功过是非,自有评说。

  著名的相声大师马季对奇志他们的创新就大加赞赏。

  奇志大兵创新地采取互捧互逗的相声模式。传统相声以“逗”为主,“捧”只是起转承启合的作用,而奇志他们已分不出谁捧谁逗,该谁说则谁说,该谁唱则谁唱,打破了“一捧一逗”、“一弱一强”的固定格局。同时,在相声结构上也有创新,三十分钟是个段子,五分钟也是一个段子,可长可短,灵活多样。表演起来调笑处理灵活,戏份舒展充分,作品性格独具,极有可看性。

  创新一定不能离开观众讲创新。相声最忌讳耍贫嘴、乱调侃,俗气浅薄又苍白无力。相声艺术的根是讽刺,是幽默,这全要体现在对社会不良风气上。对于优秀精彩的相声而言,幽默是心怀善良的讽刺,讽刺又是呼唤正义的幽默,尤其对待我们的观众,讽刺要温婉敦厚,随时带着“老老实实侍候观众一段”的意识,态度和善,嘴下留情,而不是极尽讽刺挖苦之能事,上来就教训别人一顿。即使忠告都是善意的、委婉的,像他们的《喜丧》,被开了玩笑的农民兄弟也能高高兴兴地接受,演出效果当然极好。

  这里,我们还节选李湘树先生的一篇评论。

  对不起老婆对不起家

  奇志把观众当成衣食父母,全身心地为他们带来欢乐,可自己却一身的尴尬。他说他常常忙得顾此失彼,欠朋友、欠家人也欠自己太多太多。有外人误解,以为他为钱为名,他倒不予争辩,可家人心里不舒服,连珠炮地“质问”:

  别人轻松游乐、其乐融融的时候,他在哪儿?

  别人举家团圆,享受节日的时候,他在哪儿?

  万家灯火,每一个平凡的夜晚,他又在哪儿?

  在家人需要他、亲人等待他的时候,他又在哪儿?

  这些,难道是他赚的两个钱能弥补的?难道是他拥有的名能替代的?我们只要普通的快乐、平凡的幸福,要他和我们轻松、健康地过“家常”生活。这要求过分吗?

  的确不过分。可是,奇志早就做不到了,从他把全部心思放在观众身上那一天起就做不到了。而且,面对观众对自己的厚爱,他只有一件事可做:拼命、拼命、再拼命!

  这是1997年的大年三十,奇志已经半个月没跟家人一起吃饭了,他忙,他累,家人都可以理解。可年三十了,他答应一定回来吃年饭,一家人望眼欲穿,就是望不见他的人影。妻子湘娟火了,一个电话打来:“杨奇志,你还有点人性不?你还要不要这个家了?……”

  奇志赔着笑脸:“你们先吃,我要演出,我多演就能多挣点钱,你们就能多吃一些,嘿……”这一晚他在电视台和几家歌厅一连演了七场!

  直到新年的第一天 大年初一东方破晓之时,他才急急忙忙往家赶。见到妻子,他拿出相声老手的绝活,嬉皮笑脸好一阵子,“过年好,过年好,迎面碰见个金元宝……”妻子才“噗”的一声转怒为笑。

  妻子正想跟他谈过年的安排,一转身,奇志已经鼾声大起。湘娟是又气又恨。还能说什么,说了也是对“鼾”弹琴。再一想,他也确实太累了,他把全部的爱都给了观众,也没错。轮到我和家人,就认命吧!再说,今天是新年初始,得让他休息好,高高兴兴,有一年的好兆头!

  亿万富翁

  1997年6月10日,奇志和大兵在株洲市南区人民法院以侵犯著作权状告查理和欧阳,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奇志和大兵的演出受到观众的欢迎,一些人从中看到了商机,奇志他们今天才上的新节目,第二天就有人照葫芦画瓢,模仿着表演,虽进不了大雅之堂,客串三流歌厅也照样拿“米”,“米”虽不多,多跑几场,也集少成多,且在一些地县市的歌厅里也能风光一阵。这些人头梳得油光,吃过丰盛的晚饭,剔着牙,嘴里念叨着:得来全不费功夫……

  盗版演出,以株洲的查理和欧阳最为典型。

  这俩人,从外表来看,与奇志大兵还有些相似。从1997年以来,他们就开始模仿奇志大兵。奇志他们的律师跟踪调查,发现盗版者有的照搬,有的掐头去尾,再把自己不伦不类的、下流的“东西”嫁接上去,让人看不入眼。为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于是,就有6月10日那场官司。查理和欧阳在法庭上肯定是输。

  奇志语重心长地告诫对方:打这场官司,我们并非一定要你们赔偿多少,主要是让你们知道,要尊重别人来之不易的劳动成果。

  现在国内的盗版十分猖獗,就相声界来讲,很多相声演员,以至导演、电视台对于原创,好的打个招呼,多半未经允许就使用人家的作品,说小了,是不尊重别人的劳动,说大了,就是侵犯版权!完全可以告上法庭,罚他个倾家荡产。文化、科技、艺术,绞尽了多少脑汁,浓缩了多少人生体验,总结了多少人类的文明,可模仿者轻易拿来,翻手就演,只顾赚钱,不顾人格,广大文艺工作者至今为版权侵害所苦恼。

  一场有影响的官司,省内外媒体又加大了宣传力度,按说盗版的气焰应该有所收敛,但是,有目共睹,查理他们第二天就恢复了演出,还是照样模仿抄袭。各地的模仿抄袭至今还在如火如荼进行,黑龙江、福建、浙江、广西、北京、云南、四川的歌厅里,到处都有奇志他们创作的相声、双簧。

  一次,奇志无意撞见了一个学生在常德的歌厅里演他创作表演的段子,演完后这人很尴尬地走到奇志面前说:“杨老师,我们下岗了,有点表演特长,只能拿这手艺找饭吃。您发发慈悲,就算扶了贫,我们在心里头记您的大恩大德。”奇志听了这话,心里有点酸酸的,是呀,现在赚钱都不容易,他没事干,用你的相声去赚点钱,算啦!说不清,理还乱,没那个功夫去找这帮人说清楚。有那个时间,多写几个作品,乐了观众,养活了下岗人,也算是个善举吧。

  俗话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去年,奇志去常州演出,顺便看看当地的歌厅。奇志和朋友们刚一坐下,就有人到后台说:奇志来了。于是,老板、艺术总监和各位演员就分别到他面前,拱手作揖。演出中间一对浙江演员演了他们的双簧,看得出来他们在台上非常紧张,戏演完之后,认识不认识的都围了上来,一定要请这位歌厅的元老去吃夜宵。那两个演员的脑袋垂到裤裆里去了,说:“杨老师,我们知道说着你的段子,这算是偷,没办法,请你们来,请不起,我们就模仿赚个小钱,今晚您能赏个脸,给您敬一杯酒,既是歉意又是敬意。”酒席间,这两位将他们的作品《有多少爱可以重来》交给奇志。奇志眼前一亮,这个题材太好了。那两位说,我们就送给老师了。奇志说:“那我岂不是盗版了吗?咱们可以合作。”“不,我们说了您的相声,您不但没有责怪我们,还给我们说了创作、表演上的一些经验,您看得起这个作品,您就拿去。”于是奇志和徐文依据这个素材,开始着手创作搞笑音乐剧《有多少爱可以重来》。

  奇志他们的善心到底有多大的收效呢?请看自1996年到如今:

  他们每在电视上表演一段相声,就有人马上录下来制碟。在邵东,盗版碟最猖獗的时候,奇志大兵的相声碟,成麻袋论斤向全国批发。据说,两块钱一斤。而在以前的市场最高卖出两百元一张(1998年)。现在市场上十块钱一张碟铺天盖地,有出售影碟的地方,就有他们的盗版。实际上,奇志和大兵的VCD与湖南经视台签约,只售出了四千张,此后,没有一张碟是正版的。

  奇志有一天到热闹的长沙定王台,看到他们的碟片就有二十多种版本。

  “你这是盗版碟,怎么能卖呢?”

  “何解罗,你活我们也要活啦。你吃人参,我们喝点稀饭噻。”

  “你活也要活出个志气,活出点尊严来吧,拿别个的、偷别个的,这也叫活?”

  “你也是的,咯怎么能叫偷呢,咯叫偷,全城(电脑城)哪个个不在偷罗。你望哒我们几个小户不造孽,那大偷大贪你没看见,吓死你!”

  嘿??这真是盗版有理呀!

  “你们再不撤,就不怕稽查队抓你们吗?”

  “我们是游击队。哪个让你们俩的相声好买钱咯”。

  旁边还有说:“哎呀,爹爹耶,都说你人家是善人,你告了我们,这个月我们就吃不上饭哒,你放我们一马只会添福添喜。”

  望着他们这一帮人,奇志又是一个有理说不清。再一想,满街都是这玩艺,稽查管不了,我也管不了。我算个什么?人家张艺谋是个人物吧,《英雄》那种大片出来,盗版照样比正版多。《激情燃烧的岁月》,电视还没出来,盗版碟就满山遍野长出来了。

  “我现在算是明白了,盗版禁不住,原因太复杂,哪有时间去打这份官司,你请律师,他反给律师的钱还多,卖碟有内线,反盗版的被盗版的吃掉。谁都知道干这一行当,无本万利,红了眼,抢着卖,如果没盗版,有多少人能当亿万富翁!且不谈科技方面的盗版,仅文艺这个圈内,面对盗版的汪洋大海,引无数英雄尽折腰。”奇志几分愤慨又几分无奈地说。

  脱口秀

  我们知道了,观众心里有奇志,而奇志也始终在心里留着一个位置,一个最高的位置,这个位置就是给亲爱的观众!“观众是上帝,我演好了是皇帝,观众就给我发‘米米’,观众是我的衣食父母。为了让父母开心一笑,快乐永远,我当牛做马在所不辞。”

  视观众为上帝的理念,早渗透到奇志创作、演出的全过程。与观众用心沟通,同观众真诚共鸣。

  奇志在观众那里得到了真情呵护,他又以全部的热情回报。世界,因这种交流而美好,舞台,也因这份真情生辉。

  与大师同台演出

  梦过两年后的1976年,奇志走进梦寐以求的军总工程兵文工团,果真有机会与侯大师同台演出。从此,与侯派相声结下了不解之缘,甚至走进了他们的生活, 2001年,奇志拜侯耀文为师,正式成为侯家“本家人”。

  为华国锋演出

  1977年,奇志随文工团进入大会堂为国家领导人演出。哟,那不是

  华国锋吗?就坐在离他表演的舞台不到十米的地方!这以后,他几次到人民大会堂为国家领导人汇报演出。2000年,还进中南海为朱总理演出。

  干定了相声

  奇志以他雄厚的创作能力和不断创新的表演形式,慢慢成了全国著名笑星。尤其在湖南,他是家喻户晓的“笑弥勒”。他干定了相声,把自己干成湖南省曲艺家协会主席、中国曲艺家协会理事、全国文代会代表。

  梦的延伸 实现南北相声大贯通

  奇志已成了全国著名笑星。尤其在湖南,他是家喻户晓的笑星。今生他干定了相声,把自己干成湖南省曲艺家协会主席、全国文代会代表。他以不停的创作和创新,将南派风格融入北派的主流相声之列,立足湖南,立足央视!

  吸取诸子百家之精华

  与北派接轨进入中国主流相声,并与相声各大家结识、学习、融汇,得到艺术提升。

  潜心创作,力求精品。只有不断给观众新的东西,才有自己旺盛的艺术生命力。奇志的重点始终放在创作更多、更好的相声作品上。

  培养新人。2003年,这个相对全国人民的“非常”年,奇志定下了带徒、磨合、创作同步进行的“非常”举措。到2003年年底创作五个相声、五个双簧作品,同时,携新徒再次冲击央视。

  学艺路上

  天当房、地当床

  那一年是1974年,火热的7月。连续半月,北京火车站夜班服务员都发现,一个二十出头的小伙子,每到晚上10点准时来到候车室,先是拿着张报纸遮住脸佯装看阅,瞅你不注意的空儿迅速躺下,甜甜地睡去。一个小战士形单影只,让谁都不忍心叫醒他。二十年后,这小伙子就成全国著名相声演员了。他就是奇志!

  话说当时的奇志,是热爱相声却还在相声门外苦苦转悠的人。这次来,是部队派他到北京曲艺团学相声。那年月,专业团体也好,艺术大师也罢,整天忙着为工农兵演出。说是来学艺,小学徒也就是一使唤小工。装台卸台,奇志跑前跑后,使足劲儿地表现,就想在师傅面前混个欢心,好多学本事。到了演员在台上走台表演相声,他眼都不眨边看边琢磨,笔记记了几大本。

  从十四岁那年,奇志就进了专业文艺团体。十七岁参军。那年月唱的都样板戏、跳的革命舞。想学点真正的东西,投师无门。如今,机会终于来了,北京曲艺团那可藏龙卧虎,个个是“武林”高手。奇志是开了眼,开了胃,受了罪,为一辈子的从艺打下了基础,最可贵。那时候学艺不交学费,有时赶上吃饭,师傅还倒贴几张饭票。不行,咱得用热脸庞贴人家热心肠,给师傅表示点什么?当时,除了几块钱的“小兵”津贴,奇志是什么都没有。只有一个办法了:天天睡车站,省下差旅费去敬老师。

  炎热的夏天,奇志在闷热的舞台上跑上跑下,军装是湿了又干、干了又湿,到最后衣裤上下全是汗碱。实在热得挺不住了,到大街上找个地方借不要钱的风凉快一会儿。最多,吃根冰棍就是最高享受。

  晚上,又回到火车站候车室,碰上人多拥挤,他就去附近的公园,那可就叫“天当被地当床”,露天椅、水泥凳都是他的三尺床。说到这,奇志笑着说:知道吗?这就是现在的“北漂”一族。

  有他当年写的诗为证:

  我可能……

  我可能贫穷 / 穷得萤火当灯 / 可我生就乐天 / 从不会有悲苦的表情 / 我有足够的力量和智慧 / 将贫穷打得无影无踪

  我可能富裕 / 那是劳动的结晶 / 富裕并不使我留恋 / 它往往使人臃肿 / 可它并不讨厌 / 我举双手欢迎 / 毕竟,优越的条件 / 有利于发挥生命的潜能

  我可能成为囚徒 / 因为我要为真理而斗争 / 囚徒也许要丧命 / 那正是人民儿子的光荣 / 一个人 / 无论死去还是活着/ 灵魂里都应该响着巨大的回声 / 光明、磊落、奋斗一生!

  我可能成为部长 / 那是因为人民的推崇 / 权势,我视若尘土 / 可职称,我却无比珍重 / 对权势,我憎恨“综合利用” / 对职称,要对得起这份光荣 / 我应该永远是我 / 谈笑在人民大众之中。

  我可能成为文学家 / 我可能在矿井里劳动 / 我可能成为艺术家 / 我还可能成为战斗英雄 / …… / 想像的羽翼飞旋在未来的空中 / 人生的道路,谁也不会一抹坦途 / 总有坎坷、崎岖 / 总有这样和那样的可能 / 谁也无法预言自己的未来 / 勇敢智慧的人/却能看到命运的明灯 / 人,只要勤奋创新顽强抗争 / “可能”的幸运之神 / 就会在你的身上诞生!

  1974年7月28日于北京

  北京学习,连挖带“偷”、正取歪夺,嘿,奇志打开了艺术的走廊。学艺归来,带回一堆新作,台上的演出全新打造,台上台下乐成一片,都说:这小子长能耐了,像个专业相声演员的样儿!

  女鬼“唱戏”

  奇志常说,直到现在我都有一个毛病,每演出一场,不用别人评判,我自己就盘查开:哪儿演好了,哪儿演得还欠缺。若是明显地知道有处地方没演好,坏了,我这人的情绪你看吧,好不了:绷着脸,低头走,先折磨自己,好一段时间不开心,怪怨、追究,不原谅自己;过后再折磨别人,跟家人,甚至跟行人都会莫名其妙地发火。脸上老挂着阴,只有当节目重新演好了才会转晴。落下这毛病是从二十年前“活见鬼”那回开始……

  1975年,奇志去山西大同阳高县慰问演出。他们文工团驻扎在一个深山的镇上。镇上有一个唱老戏的庙,是解放前盖的,大概能容纳五六百人。装完台,奇志和舞美队的人就住在舞台上。按梨园的规矩,多年没用的戏台子,得杀个鸡、敬个酒什么的,算给杂草丛生的戏台上的众鬼众神们招呼一声。偏一群不信邪的当兵的,哪管这个?接电的、架音响的,连带自己安营扎寨,忙活半天就完事儿了。

  夜半,一轮青辉透过破棚烂瓦洒在清冷的舞台上,风儿呜咽着,一切都在沉睡之中。突然,只听见尖细的“咿呀,哇呀”的唱戏声在舞台上飘荡。顺着声音看去,舞台中央仿佛有一戏装打扮的女子,飘飘浮浮地在舞台上边唱边舞。

  “什么人?谁在唱?”大伙不约而同醒来,有两位好奇者拿着手电出去了一儿,轻声轻脚地走了回来,吐着舌头结结巴巴地说:“闹鬼了,一个穿白衣服的女子在台上唱戏!我们拿手电一照,又没了。再把手电一关,它又忽忽悠悠地出现了,吓得我们拔腿就跑。”俩人哆哆嗦嗦钻进了被窝,奇志听身旁的王福贵问:“你刚才听到了什么?”“我就听到了舞台那边有人唱戏。”“我也仿佛听见了。你胆儿大,你去看看,哪有什么鬼神的,肯定阶级敌人捣乱。”说完一扭身又睡了,可王富贵没睡着,拿着手电要亲自侦查侦查,嘴里嘀咕着:哪有什么鬼呀,当兵的,破“四旧”……念叨念叨出去了,他还没过一会,就听到他连跑带喊,尖叫着:“妈呀,不得了啦……”

  此事传到队长的耳朵里,把各位臭骂了一顿:“当兵当出个迷信来,什么鬼神的,谁他妈没事晚上不睡觉,我踹他!”

  这一夜,不用谁踹,谁都没睡着,瞪着眼睛看着屋顶,两个耳朵支楞着,听舞台上有没有唱戏声。又起夜风,呜咽着。唉!是不是听错了,刮风听成唱戏,睡!

  演出结束了,舞美队的负责卸台,有一盏灯怎么都卸不下,要爬到房顶。舞美队的两个人打着手电上去,抬头一看,天啊,顶梁上吊着一个人,穿着戏服。两人吓得要死,连滚带爬下来了。人们再去看,哟,跟头晚闹鬼的戏子一样!本地人听说了这个事,上去收殓,把吊着的人轻轻一推,“哗啦啦 ”落下一堆白骨。

  据老乡们讲,解放前夕,曾有一个戏班子到这儿唱戏,那晚有一女演员戏没唱好,遭师傅一顿责骂,第二天这个女演员就失踪了。有人说她投河了,有人说她跑掉了……

  看着当地老百姓收起一堆白骨,把这位不知姓甚名谁的女戏子下葬了,奇志写了一段祭文:

  你是谁家千怜万惜的女子?又是谁梦牵魂绕的心上人?你舍得下父母亲人,丢得下这芸芸众生痴痴世界,却舍不下戏里的莺歌燕舞。便是做了鬼,还恋着阳世的舞台,夜深人静的时候,你又在把那段没唱好的戏练习!天若有情,你转世定是一个美妙绝仑的青衣,百姓与你和音,百鸟为你牵衣,你,定是一个追求艺术胜于生命的演员。哀哉,你去了,那场戏没唱好,可你用一生追悔去补偿,你是最称职的演员!

  这事太让人记忆深刻。奇志经常讲这段鬼的故事“吓唬”他的徒弟们。

  这是一次去桐陵的演出,奇志和大兵头一场演得挺火,晚上吃饭这个来敬酒那个来祝贺,奇志二位尽拣些貌似谦虚、实则得意的话儿说,那个神气,那个牛啊!而与他们同台演出的另一对大腕演泥了,躲在一边,见谁都有点躲。

  第二天演出,奇志他们遭遇了同样的命运,演泥了。下台就溜边走,头都不敢抬。心里那个别扭啊,别提有多难受。“唉,那滋味。世界多大你最小,人人都乐你想哭。若这时候有人骂你、怪你、损你,真的,那是??死的心思都有!演员嘛,演火了就是爷,演泥了就是孙??舞台就是命啊!”

  感恩:老师

  奇志至今感恩般地记住他的老师。

  是老师,引领他站在一个高度:用笑和幽默,把世俗的人生夸张,以豁达乐观的性情去讴歌人间美好,鞭挞丑恶,让人发笑、引人思考。

  奇志说:现在想想,学相声、搞艺术,说学逗唱几门功课只是个载体,老师教得更多的是做人,做什么样的人。勤奋,你才如饥似渴学习,你的知识多了,才有把握作品的能力,生活观察多了,舞台上你才能惟妙惟肖,你谦虚诚恳,才能吸纳更多的养分,你虚怀若谷,才能包罗万象。在我们的圈子里,也有一些刚刚崭露头角的人,德性不行,一时得势,没多久就隐没了。也有一些奇才怪胎,仗着一些小聪明,极尽卖弄之能事,暂时受到了欢迎,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在艺术的长河里,最多只是溅起几个泡沫而已。老先生们常说未曾做艺先做人,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德艺双馨。

  与侯宝林大师同台演出

  奇志是绝对没想到,他会与侯宝林大师、与他的侯派相声有缘,如同前世就有注定。

  那是1976年入秋的一天,奇志和搭档高洪顺去工程兵后勤部的三十亩地慰问演出。曲艺队传来一个消息:将要跟侯宝林同台演出。那时侯宝林在“文化大革命”当中被打倒,不能公演,但工农兵老百姓仍然喜欢着他,留恋着他。1976年已有松动,请侯宝林演出叫作内部演出,奇志是听着侯宝林的相声长大的,今天跟他同台演出,心里想:这不是在做梦吧?洪顺看出了奇志的心思,对他说:“没关系,我父亲(著名山东快书表演艺术家高元钧)年青的时候就和侯先生结下了生死之交,抗战的时候他们就一起在南京演出,我从小就在他们家里玩。侯先生平易近人,特别喜欢有相声缘的人。你呀,今儿好好表现,让他老人家给指点指点。”

  奇志踩着鼻子就上脸,说:“那我拜他为师如何?”

  “你这不添乱吗?从‘文化大革命’开始到现在,你听过谁拜过师吗?你跟他学不就完了吗?”

  那天节目的安排是奇志洪顺打头,侯宝林、郭启如撰底,按现在的话说就是资格老的、最大的腕儿、最火的节目压轴。当时在部队演出,奇志的节目又是反映部队生活的,表演完了一段又返场一段,战士们的掌声和吆喝声不断,奇志下来这个美呀,走到坐在舞台侧面看演出的侯宝林身边,点头哈腰:“侯先生,您给指点指点。”“哦,演火啦,不错!打算说相声吗?”奇志一愣:“打算哪,打算一辈子说相声。”“好!打算一辈子说相声,就得把下面的观众当成自己的衣食父母。你要敬他们,爱他们,好好伺候他们。”那天侯先生并没有对奇志的表演有所评论。大师握住奇志的手,和蔼地与他拉起了家常。事后,奇志想起来:“侯老先生这几句话,我一辈子都忘不了。”他以后又与侯老先生多次同台演出,每次同台,奇志都要凑到侯老先生跟前“套近乎”。事隔三十年,奇志终于成了“侯家的人”。

  初领进门的—殷培田老师

  1973年,奇志第一次去北京曲艺团学艺,团里明确指示他师从殷培田老师。殷老师当时已有北京“小马季”之称。他表演的《二嫂子》、《红梅》不大不小,在京城甚至全国也热闹了一阵子。殷培田老师热情诚恳,逐字逐句地教他,按照相声行内的说法叫做“心传口授”,颇有点旧艺人师傅带徒弟作坊式的调教。不能多不能少,尺寸要正好。全得按照他教的来,学生少废话,你那想法和你那理解扔一边儿去,上场演出十分钟,多一分钟他得“骂”你,少一分钟他也得“骂”你。你别说这么一“夹磨”,奇志身上的业余味少了,相声演员的“份儿”足了。

  培田老师特别喜欢奇志,常拉着他上小饭铺里去喝酒。他喝酒有个毛病,跟他一块的人都得喝,你不喝他生气。奇志是沾酒就脸红,多喝几口就头晕,可遇到培田这样的老师,不能不喝,一喝就多,下午常常是睡到三四点钟,培田老师才轻轻地把他推醒,说:溜一遍活儿你就回去。奇志懵里懵懂站在老师面前溜活,培田老师少了一分责怪,多了几分慈爱。

  奇志说相声已有些年头,但真正被老师逐字逐句地调教还是头一次。那一次学习,奇志认识了北京曲艺界的许多著名演员,开了眼界。他博采众长,有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错过的师傅—常保华老师

  与常老师的缘分是不是不够深?奇志的心里老纠缠着这个问题,常夜不能眠。

  1974年,奇志二次学艺,到海政文工团有幸投到了常保华、常贵田的门下。当时,他们被称为相声界的“二常”,享誉全国。奇志过去就说过他们的相声《喇叭声声》,现在是面对面地向这两位大师学《保卫西沙》。就是凭这段相声,奇志回部队演出,火得山崩地裂,那时大小就算个“腕儿”了。

  2000年初,奇志他们与“心连心”艺术团到古田演出,再次巧遇常保华老师。奇志向老师汇报了近些年来在南方的演出情况,老师听了很高兴 :“你在南方的情况我也听说了,咱们的相声要南方人也喜欢听,你们干得不错,但是,你们在电视上的表演我看了,还总是缺点什么。”“太好啦!老师您就给我们多多指点。”“这样吧,我就收你做学生。”奇志很感动,何尝不想如愿,但短短的相聚,时间有限,仍错过了拜师的机会。

  创作上的恩师—于连仲老师

  奇志近些年的相声作品有一些奇思妙想,也有一些“歪点子”、“邪路子”被观众和行家看好,新作、精品接连不断。奇志说:“创作上我是得益于于连仲老师。”

  于连仲老师是原基建工程兵文工团、现在的武警部队文工团的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那时他创作的《连队歌声》轰动全国。一天,高洪顺带着奇志来到于连仲老师家里,让他帮着修改相声作品《工“意”专家》,连仲老师叹了口气,摇了摇头说:“想法、构思倒是挺怪,问题是没有‘梁子’。什么叫‘梁子’,‘梁子’就是贯穿一段相声的喜剧结构。相声是因为喜剧的冲力产生出来的相声包袱,才可乐,否则,外插花,强扭的瓜。”于连仲老师把自己多年的笔记本拿出来,那上面记着他多年来的演出经验、教训及创作的作品。奇志拿回去抄了一个星期,深得于连仲老师的真传。奇志冥思苦想,打坐念经,多年以后,豁然开朗,于是笔底春秋,一发不可收拾。想当初,奇志向于连仲老师学艺仅手提两瓶“剑南春”酒,现在,奇志常念叨:何日见到于连仲老师,行大礼,献锦帛。当面叩谢!

  至今,奇志跟所有的同行都说:我跟于连仲老师学创作收获最大!

  认祖归宗

  2002年元月4日,刚举办完第二届CCTV相声电视大奖赛,当晚,奇志的拜师会在京举行,一百多相声界的名家、前辈、同行前来祝贺。这是迄今为止,中国百年相声史上影视资料保存最完整的一个拜师会,由中央电视台录制。

  奇志说:提起拜师,我是曲曲弯弯走过三十年啊!这里面饱含有多少心酸,多少坎坷……

  1979年的春天,洪顺带着奇志到侯耀文家去求教,当时,侯耀文老师的《财迷丈人》已火遍全国。在这之前,奇志已同侯耀文几次同台演出,侯耀文老师也对他有过指点。一次,在总后礼堂演出,奇志表演《劳动号子》,侯耀文老师在舞台下一直看着,奇志下来以后他给纠正了一个错字。奇志跟他谈起想拜侯宝林老师为师的事,侯耀文没搭理他。事隔三十年,全国文代会上,俩人相遇了,耀文老师说:“听说你们在南方挺火的,你的师傅是谁?”“我没师傅,我就想拜您为师。”“为什么?”“因为最初就特别崇拜侯宝林老先生,以后在你的身上我看到了中国相声的主流,您的表演是一流的,我要能拜您为师是我的福分。”侯耀文非常谦虚,他说:“你都已经成角儿了,拜我为师不合适吧。”“不,拜您为师并不是想攀高枝、找靠山,而是想把侯派的相声、表演、理论真正学到手。”以后他又和大兵专程到侯耀文老师家里学习,得到了他的指导。参加全国大赛的相声《治感冒》也是在侯耀文、侯耀华两位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修改,而后获得成功的。

  李金斗老师说:“你跟侯家早有前缘,对于侯耀文,你敬重他,他喜欢你,就结个后果吧。”那天晚上,由李金斗老师主持,师胜杰代师,石富宽引师,常贵田保师,隆重的拜师仪式开始了。先由奇志给师傅师娘三鞠躬。然后再给代师、引师、保师鞠躬。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马季、常宝华、苏文茂,中国曲协主席刘兰芳、副主席姜昆、中央电视台文艺部副主任王晓都讲了话。席间,师傅带着奇志给各门各派、各位相声前辈、师叔、师哥一一敬酒,这个拜师会是中国相声近代史上比较完整的一次,京津两地名家汇合,全国各地参赛演员集聚。

  大伙都纷纷举杯热烈祝贺。那晚奇志一直笑着,就没收过笑脸。

  回到房间,奇志彻夜难眠,他想了很多很多。相声主流在北方,以侯家为代表的侯派风格在表演和创作上都有整套的理论体系。我们在南方摸索、打拼这么些年,如果再融合北方相声的精华,南北荟萃,取长补短,发挥优势,形成自己的特点和风格,就能给老百姓带来更多欢乐。

  其实,在这之前,奇志他们的相声也经常在央视播出,奇志也听到了一些同行们的议论,最早有人说:你说你那是“仙女派”,我说你是人间“妖怪”,你们的相声是“洋闹”。还有的说:你们的相声新鲜、时尚,可是看不出来你们有传统相声的底子。更有的人说:你们两位的相声像是没爹的孩子,没人教啊(不规矩)……

  奇志心里有底,凭着他多年在北方的经历,有了许多传统相声的根基,才创作表演出了这些另类的相声。但要想超越自己,仅靠吃老本很难上新的台阶,认祖归宗、拜师学艺就是为了让南北相声接轨,博采众长,再创辉煌。

  奇志的二大爷侯耀华说得好:“入了侯家的门,就是侯家的人,要做侯家的事。天下第一大事就是把相声说好。要出新,发扬光大。我父亲侯宝林能成为中国相声的一代大师,是因为他始终将观众顶在头上,侯耀文也是如此。侯家的弟子也都应该如此,对观众就是要:认认真真、勤勤恳恳、老老实实伺候您一段相声。”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 】【打印】 【关闭

搜狐搜索
关键字:

 
-- 给编辑写信


Copyright © 2005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相关连接

请发表您的看法
用户: 匿名发出
您要为您所发的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留言: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00000008号
*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规定》

搜狐商城
化妆|春季彩妆5折争艳
家居|06年最抢眼饰品
音像|周杰伦:霍元甲D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