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兆辉:“无间”其实是一个圆
新京报:系列影片要步步更上一层楼,遇到最大挑战是什么?
麦兆辉:第1集推出之后,对于片中的一些角色肯定会有观众很关心,很想知道,他们后来又怎么样了呢?其实我觉得倒应该是剧情更为吸引人一点。
在写第2集的时候,结局受到了第1集很大的限制。第2集是讲第1集之前发生的故事,原有人物肯定都会涉及到,而这些人物后来的命运观众都已经知道了,因此很多东西都会受到影响,难就难在这里。譬如想描写“陈永仁”这个角色年轻时候一段危险经历,想了很久都还是没有办法写上去,因为无论你描写得有多危险都起不到效果,因为大家都知道这个角色当时肯定是不会死的。
新京报:《无间道》中每个人都环环相扣、互相逼迫,当初如何设计?又如何使之合理?
麦兆辉:“无间”其实是一个圆形,三个故事构成了这个圆。而且三个故事是可以接得上的。没有拍第2集前传的时候就已经想到要拍第3集了,其实一开始就已经想好这是一个完整的很长的故事,先有《无间道》然后有《无间道III终极无间》,然后就在拍摄《无间道》的时候有了拍第2集的想法。
希望这种形式可以体现一个完整的构架,很清楚《无间道》是一定不会有第4集的,到第3集的时候就是一个彻底的大结局。原来我们是想先拍完第三部,但机缘巧合,林建岳说不如先拍少年故事,最初我和庄文强都有点抗拒,如果先拍前传那结局都知道了,空间挺难发挥。厉害的是庄文强找到了历史性结构,加上我不甘心,第二部其实不是讲情节、想桥段的问题,而是讲人物的转变,十年前他们是怎样的?个人的转变加上时代的转变就有了《无间道Ⅱ》现在这样,离开前一部很远了。
新京报:剧本先导对导演控制力提出更高要求,面对一众影帝,你如何做到?
麦兆辉:从投资者的角度,连拍第2集、第3集是一个很大的投资,他们也很希望能够出现大场面。商业上的考虑肯定会有的。我有时也会觉得明星太多可能会影响故事本身的影响力,但其实片中明星出现的程度并没有想象的那么严重,明星出现一般都是因为应该要他们出现,是以一种恰如其分的手段去使用明星,而不是格格不入的单是摆一个明星在那里。
新京报:他们又如何在剧本范围演出自己特色?现场有无即兴贡献?
麦兆辉:剧本给演员时,就把戏份交代清楚,大家照本操课;影帝级演员很清楚自己该怎么演,偶像艺人则需要他多花些沟通功夫。
新京报:第三集中陈永仁性格有很大变化,如何使之合理?
麦兆辉:从第一集开始我就希望他(指陈永仁)和梁朝伟过去演的卧底有所区别。卧底一直是一个有很大压力,很沉着的形象。但我觉得一个人能够在如此大的压力下工作,一定是有一种东西在起着平衡的作用,否则他肯定会发疯。所以伟仔故意去演一个乐观的卧底,但第一集里演不出这种感觉。第三集里,其实角色已经死了,戏份都是一些闪回,一些生活上的事,于是他就可以再去演一个很乐观、很轻松的卧底。
新京报:刘建明命运和性格也有逆转,又如何使之合理?
麦兆辉:我相信他的结果大家都会满意,当然不一定非要用死来偿还。刘德华受到应有的惩罚,让他一辈子都无法逃脱,这就是终极无间,如果死了,他就能解脱了。
新京报:如何使第三集中杨锦荣和沈澄的出场交待合理?
麦兆辉:因为有新角色加入,发挥空间可以更大。这两个人物对于刘德华及梁朝伟的角色都有很大威胁。其实这两个人物的出处在第三集中已有所交代,细心的观众便可从字里行间中领会到,而且他们的背景与众位主角更是息息相关,是贯穿前后的关键人物。
新京报:如何看待李心儿这位惟一女性角色在第三集中的作用?
麦兆辉:陈慧琳是《无间道Ⅲ》的关键人物,伟仔在临死前曾向Kelly透露心声。伟仔死后令华仔精神受困扰,亦到她的医务所接受心理治疗。华仔因为心里太想做回一个好人,于是在接受治疗期间,连他都以为自己已化身为伟仔,与这位心理医生有很大关系。
新京报:黑帮片结局至关重要,三部曲如何收关?
麦兆辉:“无间”其实是一个圆形来的,三个故事构成了这个圆。而且三个故事是可以接得上的。
新京报:不少人指出《无间道2》受到《教父》很大影响,你怎么看《无间道》与好莱坞经麦兆辉:典黑帮片和香港黑帮片的关系?有无借鉴和影响?
麦兆辉:不是刻意模仿,当然我看过《教父》这么好的电影,这些黑帮片香港导演拍起来一直都驾轻就熟的,因为如果拍黑社会的东西,意大利跟中国都很像,就是很家庭的那种。像以前的《蛊惑仔》,也是一代传一代。我不会顺着《教父》的形式去拍,只信自己,因为观众不是傻瓜,看第一部的时候,就知道了观众的思想很清楚,所以我们从第一部拍到第三部,我们也要拍出一些高水平的电影。
新京报:有人认为《无间道》成功史无前例,但成功之道不具可复制性,你如何看?
麦兆辉:我想真正跟《无间道》类似的影片不会太多,因为《无间道》并不是一部很容易模仿的影片。它本身并不能严格算是属于哪一种特定的类型片。你说它是警匪片,它又不是纯粹的警匪片;你说它是剧情片,但是它在剧情上又不是那么强,而且这种剧情也很难模仿。我觉得它在面对竞争上的胜算会很大,观众对这部影片的喜爱和期待让我对此很自信。
新京报:与刘伟强合作多年,二人平时如何分工?如何评价各自工作特点?
麦兆辉:在《无间道》以前,我跟刘伟强导演没合作过,不过这次合作得很成功,他有处理大场面的经验,两个人一起做导演有商有量,压力没那么大。刘伟强本身是个很好的摄影师,他拍过《旺角卡门》、《龙虎风云》等等,我们分工合作,配合默契。在写剧本时,我已经为导演的工作做了细致的编排,导演方向、场位、镜头……全都齐备了,拍摄时只要依照剧本就行。
新京报:制作《无间道》系列对你本人有什么意义?
麦兆辉:很奇怪,直到市道不好,陷入困境,作为创作人才会反省,把自己里面的东西掏出来。之前市道好,我太忙了。当初我们想不如拍套喜剧,因为现时的香港人都不开心啊。之后再想一下,我们还是坚持要把《无间道》的故事拍出来,虽然它不是开心的片种,但对这个时势来说还是有意义的。将来我还是要拍人与人之间的感情问题,人的感情是很重要的。我自己对计算机技术不大偏爱,当然有些地方可以借助计算机,但不可以喧宾夺主,电影始终是以人为主的。
新京报:《无间道》把香港制作资源用到了极致,《无间道》之后我们还能拍什么?
麦兆辉:我们对电影行业有使命感,希望整个行业因为近来的好票房而复苏。观众对这部影片的喜爱和期待让我们对此很自信。满足感并非来自票房热卖及口碑,而是为自己可以在低迷的电影市道中打开缺口而开心,有没有参与过这部戏的同行都打电话恭喜我们。希望电影市道恢复信心,让观众可从此回到电影院。
刘伟强:剧本主导是港片的革命
原因是承诺
新京报:什么原因令你放弃计划拍《无间道Ⅳ、Ⅴ、Ⅵ》,把《无间道》系列延续下去?
刘伟强:原因是承诺。当初开拍二、三集时,我们承诺过第三集是最后一集。所以在无间道二、三集都把故事写得很尽,而且大部分主角都牺牲了,很难再写。再者,我们发觉故事的发展已差不多到了尽头,人物的性格发展也差不多到了尽头,在多种因素的原因下,我们都觉得《无间道Ⅲ·终极无间》会是无间系列的最后一集。大多数的电影的续集继续拍下去,素质会下降,而无间道系列则愈拍愈好,我希望大家对这个系列留下一个最美好回忆。
新京报:《无间道》虽然制作精致,但仍然有港片周期短的通病,其中影响亦随处可见,如第二集中斧凿痕迹就过于明显,当是推敲时间不够所致。第三集结构更复杂,有无类似问题?你如何看?
刘伟强:短时间内拍完三部曲,完全是因为激情所致,并非纯粹以商业的眼光,为续集而续集。我觉得关键的问题是如何抓住瞬间的灵感,然后将灵感表现出来。
新京报:不少人指出《无间道Ⅱ》受到《教父》很大影响,你怎么看《无间道》与好莱坞经典黑帮片和香港黑帮片的关系?有无借鉴和影响?
刘伟强:我们希望用自己的方式,和所有热爱华语电影的人共同争取华语电影的光荣盛景与尊严。在我的心中,自己要拍续集的标准就是要像《教父》那样。
满足来自“革命”
新京报:《无间道》系列几乎成为香港电影神话,你本人认为这个系列最大的意义何在?
刘伟强:最大满足感不是调遣这些演员和赚钱,而是“革命”。以剧本主导是港产片的一个革命,革命是否成功还是未知之数,但我们的班底还会死守这个理念。其实,这也证明有剧本才制作对电影的各工作部门都有好处,例如导演和演员沟通时,有了剧本可以令演员更加了解故事的起承转合的结构。而我发现演员很喜欢拿着剧本,他们会记下很多笔记在自己的剧本上,令他们更易投入角色。
制作准备方面,因有了剧本,对各部门的准备和沟通都很有帮助。基本上三集加起来约有80多日戏,这是以前一部大电影的工作日数,现在我们用同样的日数制作了无间道系列,而且三部都是大电影,效率如此高,全都因为有了剧本,大家的沟通更有默契,令无间道系列顺利完成,亦合乎经济效益。
当然,我希望这场革命成功,影响香港电影的文化,以剧本主导。而无间道系列便是想证明这个做法是可行的。
所以说我们不单拍了一部好电影,我们还进行了一场革命:包括整个拍摄系统,怎样和投资者保持良好关系;拉近我们和观众距离,令观众因香港电影而自豪。
精神的延续
新京报:《无间道》把香港制作资源用到了极致,《无间道》之后我们还能拍什么?
刘伟强:我希望能延续这种电影气氛,延续这种精神,甚至能影响我们的同行,相信我们的拍摄手法。这使我对《无间道》系列感到振奋,而这种精神上的快乐比金钱上的满足更多。
新京报:《无间道》系列得到观众的广泛支持,你是否可以向支持你的观众说点什么?
刘伟强:感谢观众。多年前,香港电影是全世界争相购买发行的,我希望香港电影能回到这种状态。我为我自己的工作人员而骄傲,所有部门的工作人员都赴汤蹈火,很快而且很准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发挥了香港人准确、多变的特色。我也希望他们能延续这种精神,不论是帮我还是其他的导演。本报记者 杨彬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