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自荣风波需冷静 同情弱者但不能误判事实 |
|
|
2003-11-30 14:50
来源:
千龙新闻网
|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大 中 小】【打印】 【关闭】 |
|
人与人之间的一般性矛盾,很难用简单的信息解读,在对“弱者”的同情中,我们可能不自觉地陷入对事实的误判中。
连日来,互联网上一篇名为《一个著名配音演员的遭遇》帖子,因为内容影射上译厂乔榛与童自荣的不和而在读者当中引起轩然大波。文章内容称上译厂一个著名的配音演员T在近6年内仅分配过几个小角色。生活上,厂长Q也打压T。厂里所有人都分了房子,只有T始终住在石库门里。后来在上级领导的干预下,才勉强分了两间房子给他,一间7平方米,一间9平方米。Q甚至不准T离开厂里半步。有一年元旦,T到外面参加了一场演出,Q以“不准走穴”为名,让T在全厂做检查。美国演出公司邀请T到美国演出,Q也不准。央视《新闻夜话》和《艺术人生》请T做节目,Q百般阻挠,最终只有《艺术人生》顶住压力,请到了T。
为此乔榛、丁建华在网上郑重发表声明,称:“发帖的人纯属造谣,所传全部内容与真实情况完全不符,充斥了恶意的人身诬蔑和攻击。”乔榛甚至说:“我若迫害童自荣我是混蛋!”
童夫人:媒体帮倒忙
接到记者的电话,童自荣夫人的第一句话就是,“童老师还有两个月就退休了,你们要是爱护他的话,就不要再报这件事了。”在记者重复了多遍北京身份时,童夫人似乎才从“媒体恐惧症”中回过此神,“我相信北京媒体是真实公正的,就像上海,没有一家媒体揪住这件事不放,现在一些外省小纸太可怕了,捕风捉影,添油加醋把我和童老师说得像生活在悲惨世界。”童夫人不愿多谈与乔榛、丁建华的矛盾,她觉得事情发展成这样,很大程度上被媒体曲解了,“一位记者看到童老师穿的衬衣挺好看,童老师随口说50元一件,报纸登出来却变成我们苦得只穿得起50元的衣服。这可能吗?别人以为我们过得很惨。”提到被媒体一直“纠缠”的淮海路30平方米住房,童夫人有些激动,“我们在那住得很好,很温馨,很多朋友都愿意到家里串门,这种生活我们喜欢,作为普通老百姓,过平常的生活没什么不好,好多人都羡慕我们。”
由于媒体的介入,让童自荣感到骑虎难下。童夫人表示,童自荣本来是一个很低调的人,有人约他写书,他都一再婉拒,每次参加社会演出,多数演员都抢镜头,而童自荣却躲镜头。现在媒体一报,没接触过他的人肯定对他有些别的想法,有些记者可能是好意,但童自荣现在的确很被动。童夫人言下之意,媒体在一定程度上的夸大其辞,实际上是帮了他们的倒忙。
丁建华仍觉得一头雾水
记者昨天联系到正在武汉大学参加演出排练的丁建华,她表示自己至今仍是一头雾水,“这事太奇怪,平时我与童自荣见了面都挺好,前些日子,我们家先生生病,童子荣还自己做了菜到医院探望。说实话,平时大家都忙于工作,像我一年背的稿子都堆成山了,哪有工夫去搀和这些事。网上突然报出我和乔榛与他有矛盾,实在不可思议。”在丁建华印象当中,关于一些业务的安排问题,最终演变成一场人与人之间的纠纷是不可思议的。“其实这些年,全厂一共配了90多部影片中,其中童自荣一人就担任了10多部的主要角色,难道这还算少吗?全厂现在的主要任务是扶持年轻人,长江后浪推前浪,我们这些人年纪都大了,现在有多少影片是中老年人当主角,比如我,《我的野蛮女老师》我特别喜欢,但我能配吗?”
“关于住房与职称的问题,更不用说了,乔厂长上任后,给童自荣争取到了一级演员,童自荣淮海路30平方米的房子是小了点,但那是在淮海路,多少人羡慕还来不及。难道这些还不实事求是。”丁建华对于媒体在这两个问题上纠缠非常不解。
《艺术人生》不希望双方影迷对骂
在童自荣和乔榛、丁建华的纷争中,中央电视台《艺术人生》栏目一直以一种平静的心态来看待这一矛盾。负责人王峥说,三个人都上过我们的节目,三期收视率都很高,对于童自荣和乔榛、丁建华的冲突,我们本着节目不涉及专业矛盾,不涉及伤害别人的原则去看待。
乔榛和丁建华上《艺术人生》是2002年1月,当时做了两期,这是《艺术人生》第一次做配音演员,这也表明该栏目对配音这一行业的艺术肯定,童自荣上《艺术人生》是2003年10月,这也是与这一纷争时间最近的一次专访。王峥说,当时我们找了康辉、刘纯燕当嘉宾,还从配音网上找了一些配音迷,现场气氛非常好,但在节目中并没有涉及童自荣和乔榛、丁建华的冲突。
王峥说,在大众情感中,同情弱者是一种很自然的情绪,但事实如何,局外人很难说清楚。我们希望大众冷静,不希望两边的支持者对骂。在《艺术人生》的童自荣节目中,我们以一种积极和面向未来的态度设立了一种为童自荣支招的环节,因为明年童自荣就退休了,大家一起为童自荣设计未来,比如,让刘纯燕和童自荣一起说童话,比如,请童自荣到广院当老师等等。王峥认为,在这一冲突中,应该更积极地往前看。一些影迷把配音演员虚构化了,比如把童自荣就当做电影中的佐罗,各自的影迷可能并不清楚真实的情况,与其关注个人矛盾,还不如关注一度在上世纪70至80年代红极一时的配音行业如今的困境以及他们如何能摆脱这种困境。
|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大 中 小】【打印】 【关闭】 |